夏秋 从文化的角度品味——黔西南鸡枞!

大家都知道鸡枞很好吃,可是——

你知道“一骑红尘熹宗笑,无人知是鸡枞来”的典故吗?

你知道黔西南州一年产多少鸡枞吗?

你知道鸡枞与白蚁的关系吗?

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鸡枞?

记得童年时期,每到夏秋季节,与家乡的小伙伴们,把牛往山上一放,大家就分头到各处草丛中、刺蓬下、石旮旯里寻找鸡枞,以及各种菌类。谁要是先找到一朵两朵,就兴奋异常;运气好的,偶尔发现“窝鸡枞”,五六朵七八朵甚至几十朵成一片,那更是欢呼雀跃,个个投去无比羡慕的目光,七嘴八舌地说:“运气太好了!”

鸡枞咋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还得从头说起。

鸡枞生长在沙地间的白蚁窝上,大都是三五成群地生长在一起。鸡枞的菌盖为圆锥形,当伞盖分披时,形似鸡的羽毛,故名鸡枞。鸡枞富含人体所需的很多营养物质以及高达15种以上的氨基酸。《本草纲目》载:“鸡菌,南人谓鸡枞,皆言其味似之也……意即味道与鸡肉相似……益胃清神,治痔。”现代医学还证明,鸡枞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预防肠癌,能养血、润燥、健脾胃。同时,由于鸡枞性寒,味甘,有清神的功能,因此还可作药用。多吃鸡枞能帮助消化,提神补气,治疗痔疮等。鸡枞细嫩爽口,味道清香鲜美,吃过一次,口齿留香,久久难忘。

早在两千年前,先人们便开始食用鸡枞了。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特别喜爱,每年夏秋他都会让人从西南用驿马将鸡枞飞送京城,稀罕至极,留下“一骑红尘熹宗笑,无人知是鸡枞来”的典故。

据有关资料介绍,鸡枞属真菌,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已知的有29种之多。我们国家已知6种,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两广。

据观察,生长鸡枞的地方,表土上10至50厘米的土层内有白蚁。成群的白蚁将泥土、牛粪等酿成蜂窝状的蚁巢——鸡枞窝。表土出现白蚁分泌的白色物质,有鸡枞的芳香味。蚁巢大的地方,鸡枞成群地生长,多的每窝可采几斤甚至更多,这就是窝鸡枞;蚁巢小的,鸡枞独支生长,这就是独鸡枞。一窝鸡枞,一般连续生长三五年,以后则出现纤细的苔状物,俗称“鸡枞香”。出现这种现象后,这里也就从此不会再生鸡枞了——“搬家”了,其实是白蚁搬家了。挖土后观察,鸡枞洞内除了蜂窝状的蚁巢外,还会发现里面有一个椭圆形的鸡蛋大的东西,此为“鸡枞胆”,据说可作药用。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鸡枞和白蚁具有共生关系。鸡枞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进行传播繁殖,而这些有翅膀的白蚁的消化系统内带有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所以白蚁也就成了鸡枞菌源的传播者。白蚁在高温高湿高气压的条件下,从蚁巢中飞出觅偶交尾,而后选择“滚屎虫”一类昆虫推粪便进入地下孔道,开始时借助这些昆虫的粪团作筑巢物质建立新的巢群。在繁殖白蚁的过程中,将体内菌源排出体外,再由白蚁分泌出的激素和巢体不断供给养分,使排出的鸡枞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借助白蚁而得以繁殖,逐渐生长发育成鸡枞并冒出地面。

由于鸡枞的生长情况异常复杂,对鸡枞菌的人工训化工作,虽然在上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和外国的一些专家、教授就开始进行了专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中一些关键问题未能解决,因此目前还不能进行人工培养。

贵州省南北盘江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污染极少,是全省鸡枞等菌类的主要产区。因为鸡枞与白蚁共生,而黔西南州白蚁种群最多,密度也大。已知与鸡枞共生的白蚁有7种。上世纪80年代中期,据我州有关专家估计,全州每年产鸡枞50万斤左右。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山野草丛中未被发现和采摘,自生自灭,实在可惜!

鸡枞虽产自山野,历来是平头老百姓餐桌上的珍肴美味,但同时也能登大雅之堂。古书上不乏记载,文人墨客也多有吟咏。

清咸丰年间编纂的《兴义府志》卷43《物产志·土产》载:“郡产菌凡四种,鸡枞为佳。鸡枞即《庄子》所云之鸡菌也。”“高脚伞头,土人釆烘寄远以充方物。点茶烹肉,皆宜。气味似香蕈,其价颇珍。又《黔书》中载丁炜一说,谓鸡枞酱即蒟酱,昔汉武帝食而甘之,遂开通西南夷。梁武帝啖觉美,曰:与肉何异?”……

哈哈!读者诸君也许不晓得,鸡枞这一小小的山野美味,还为开发大西南立下过“汗马功劳”呢!

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山东德州人田雯有《鸡枞说》一文,对鸡枞的生长和采摘,观察得甚为仔细:“……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立,渐如盖,移晷则纷被如鸡羽,故曰鸡;以其从土出,故曰枞(原字为“土从”——打不出那个字——作者注)。……又有肥瘠之殊,肥者味厚,瘠则薄。……蹲而采之,来岁可再得;立则否,……以之充庖,甘鲜殊可悦……”

晚清重臣、曾任湖广总督、内阁大学士的张之洞,其少年时期在黔西南度过,自然吃过无数次的鸡枞。他还是生员时写有一篇文采斐然的《鸡枞菌赋》,文章不长,不妨全文照抄,以供赏析:

淡烟漠漠雨初晴,郊外鸡枞菌乍生。采满筠篮归去也,有人厨下倩调羹。时维七月,序近三秋。菌芽乍吐,菌茁将抽。名以鸡而《黔书》曾解,名以枞而《字典》都收。梅诞生详言其状,李濒湖省悟其由。性清神而益胃,形高脚而伞头。观其冒雨忽生,惊风乱刮。前山后山,三点五点。白质兮宜分,赤茎兮宜捡。如鸡羽之初垂,如鸡足之欲敛。草杂萋萋,人来冉冉。望原隰兮山色苍,锁群峰兮对夕阳。花仡兮仲女,荷笠兮携筐。陟崎岖之鸟道,登崱屴之羊肠。非佳节而挑菜,岂春尽而寻芳?采将奇菌,佐我羹汤。

若夫苋名马齿,菜号龙须,荇则凫葵是唤,莎则鸭脚相呼。虽佳名之并妙,比异品兮悬殊。重以初似笠张,继如盖起。客离冀北之乡,名重滇南之美。问价则数解青蚨,依根而丛生白蚁。羡得地兮黔中,知滋荣而雨里。水之湄兮山之陂,伊人采兮踏绿莎。既珍馐之可荐,复病痔之能瘥。香飘清洌,影弄婆娑。尝嘉蔬之风味,爰志异而兴歌。歌曰:

香菌号鸡枞,托根依芳草。

有客异味尝,雅欲黔南老。

又歌曰:

雨后空山有足音,鸡枞香菌餍侬心。

乱峰迢递烟岚锁,知在深山何处寻!

不足500字文章,张之洞将鸡枞生长季节、环境和鸡枞的形貌、药用功能等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张之洞的启蒙老师张国华,在其《兴义府竹枝词》中,勾画出一幅秋日濛濛烟雨中,农人进城卖鸡枞的曼妙画面:

郊原野菜味偏浓,夏末秋初菌易逢。

山下夕阳山上雨,野人入市卖鸡枞。

同一时代,在黔西南做官的优贡生、湖南岳阳人余厚墉,也写了一首七律诗《鸡枞菌》:

宜雨宜晴值仲秋,一肩香菌遍街游。

鸡形垂羽惟高脚,蚁穴抽芽独伞头。

瘴岭人来何蓑笠,蛮家客至当珍羞。

牂牁飞渡尝佳味,动我莼鲈兴未休!

余诗引用了《晋书·张翰传》中的典故:在京城做官的张翰,因见秋风起,就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对身边人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官也不做,回家乡去了。

亦晴亦雨的仲秋时节,山中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上挑着鸡枞满街叫卖。生活在黔西南的余老先生,经常能吃到鸡枞这样的山珍美味,于是也像张翰那样,动了思乡之情。

这些年,由于注重生态建设,各地封山育林,保护绿水青山,水土流失现象大为减少,再加上雨水调匀,因而上市的鸡枞和其它菌类很多。每年秋季,驱车黔西南境内,公路边随处可见手提鸡枞叫卖的大人小孩。城里乡下的集市上,新鲜的鸡枞等菌类也不少。人还在老远,鸡枞那浓烈的香气就扑鼻而来。

在兴义城内各个农贸市场上,黑皮、黄皮的大朵小朵鸡枞,应有尽有。买鸡枞的人熙来攘往,每市斤价格都在百元以上。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买鸡枞的人多了,于是,每年7月到9月,农村的一些人家,全家人上山找鸡枞。一个季度下来,收入几千上万的人家不少。找鸡枞,拾菌子,不用投入,也基本没风险,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一个途径,何乐而不为?

鸡枞不但产于山野,近年来城市里也偶有发现。前些年还没离开岗位的时候,笔者所在单位的一位同事,竞然在市政府大楼后面的草坪里拾到几大朵鸡枞。据他说,其他人也在院內的绿化带草坪中发现过几次。

鸡枞还可以进行深加工。传统工艺加上科学配方,可以制成油鸡枞、鸡枞辣椒油、鸡枞番茄油、鸡枞花椒油、鸡枞酱等。据报道,前些年邻县一个食品加工厂,加工鸡枞系列产品,年销售好几百万元,产品销售到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很受欢迎。

黔西南州各县历史以来都是盛产鸡枞和各种野生菌类的好地方。我们要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财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更加丰富多彩。(文/黄正书图/黔西南日报记者 陶昌武)

据说这朵鸡枞有四五斤重 网络图片

童年的味道

胡常倩

上周末去菜市场买菜,看见几位农民提着鸡枞菌在叫卖,我不由停下脚步,买了几朵回家烧汤。

这个周末,几兄妹约好回老家。周六是父亲去世两周年忌日,每当这天,我们全家都会准备一大桌子饭菜,其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鸡枞肉丸子汤,这是父亲生前最爱吃的一道菜。时令季节吃鸡枞,这本也只是一件不算困难的事,可它却成为母亲这两年来说得最多,也最遗憾的一件事情。

2016年农历七月初一,对我们全家来说是个伤心难忘的日子,那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就在父亲离开我们的前一天下午,久病的父亲突然想吃鸡枞,叫母亲上街去买些回来烧汤。母亲上街转了一圈,看见只有两个人提着鸡枞卖,不新鲜,价钱也贵,就犹豫了一下,想到次日还会有新鲜的,没买。当天晚上九点,父亲突发脑梗塞,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再也没有醒过来。第二天傍晚,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些日子,母亲内心充满了内疚、不安、懊悔,逢人便念叨,没有让我父亲吃上鸡枞。

在我们老家,每年都有油炸鸡枞的习惯。小时候,每到鸡枞上市的时候,我们是既怕又爱。为了能一年四季吃上鸡枞,爷爷会上街去买上三十斤左右的鸡枞,叫上我们几兄妹在院子里清洗。鸡枞的身上粘有很多泥土,非常难以清洗干净,又容易折断,要用牙刷一根一根地轻轻刷洗,菌伞则用南瓜叶清洗。尽管清洗时特别麻烦,往往要用一下午的时间,但想吃鸡枞的心情让我们忘记了苦和累。

把洗干净的鸡枞撕细,水滤干后,先将撕好的鸡枞伞放进烧好的菜油里炸上一定时间,然后再把鸡枞秆放进去一起炸,直到把水分炸干,变为金黄色即可。炸鸡枞时,满屋飘香,炸好的鸡枞绵软,回味香甜,别有滋味,让人垂涎欲滴。等鸡枞和油冷却后,就装进一个土坛子里。因要保证一年到头都能吃上,怕我们平时偷吃,奶奶把它放在上锁的柜子里,只有在煮面条、拌凉菜时才拿出来。小时候,爷爷奶奶常对我们说,有一次,家里正在炸鸡枞,馋嘴的姑姑因实在难以抵挡油炸鸡枞的香味,竟用手在滚烫的油锅里捞鸡枞吃,被烫伤了手臂,至今手臂上还有一道疤痕。

鸡枞的吃法多种多样,用它来煮肉丸子汤,只加盐,不加味精,原生态的味道鲜美无比。也可加肉片、青椒一起小炒,这是我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之一。

刚结婚成家的那几年,每年一有鸡枞上市,我就会买几斤用油炸好,以备煮面条、拌辣椒时用,但总觉得吃不出小时候的香味。

小时候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非鸡枞莫属。有时候连做梦都会梦见去山上找到很多很多的鸡枞,拎回家洗净后,美美的吃上好几天,那欣喜和满足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醒来后,嘴角流着口水,才知道是做了一场梦,心情一下子好失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