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为我这篇结营文章设计的主视觉图,想到“心力”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幅场景,结果在百度图片一搜“举重卡通”,不成想就有一幅现成的图,如下:
然而这颗心比较努力扭曲,小胳膊小腿孱弱无力的样子,这可不是心力提升的表现。我的心是愉悦的、轻松的,充满力量感的!
这么画的时候想到雨鑫老师讲的主视觉设计组合公式,这应该就是个A+B的模式吧。画完感觉非常好,感觉特别能够表达我对于参加这次训练营的提升心力的感悟。
“心力”这个词,是我前段时间在JT叔叔讲庄子的讲座里听到的,他说一个人的心力分为感知力和表现力两部分,每个人都需要提升心力,这是庄子的内功心法。
当我回顾整个视觉笔记术训练营的时候,发现雨鑫老师带领我们提升的就是心力。
一、提升感知力
提升感知力的训练指的是雨鑫老师所讲的四重倾听,从只听内容做一个信息的下载者,到能够听到情绪情感,再提升到听到老师讲授课程的的框架与流程,第四重拓展到听到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是一个感知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我自问作为一个学习者,在听讲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几重的倾听呢?也许有过一些片刻能够做到几重,但是因为头脑中并没有这样清晰的四重倾听的概念,所以也没有真正调动自己的脑力,去有目标地四重倾听。
我觉得当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能也是这样的,就像我们盲目地从学生年代走过,没有学习到这样四重倾听的方法,只满足于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录下来。但是雨鑫老师正是因为在听课过程中,总是能够做到四重倾听,所以她的学习效率极高,整合能力极强,行动力超棒,因为她在听讲的时候,已经在思考,所听内容如何为自己所用了。
我们作为教师,要自己首先提升自己的这种感知能力,然后再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四重倾听能力,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自己的教学提升到心灵教学的层次。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拓展自己心灵的感知力,比如,在视觉思维模型中,有一个同理心模型,应用它的时候,就能够有维度地去拓展自己的心,也可以叫做四重倾听。在一般状态下,人都是看表面现象,容易迷失在表相中,只看到对方的动作表情,听到他的言语表达,就做出直接反应,往往造成误解跟沟通的障碍。我想我们每个人也渴望得到对方的四重倾听吧,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能听到我们内心的渴望跟感受,那我们的心会是多么慰藉呢。所以,从自身做起,无论是在人际沟通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去学会四重倾听吧,让它变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这是提高自己情商的极好的训练,也是提升自己学习力的极好训练。
有人说,人提升的表现就是意识的拓展,四重倾听就是起步。
二、提升表现力
表现力,就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能力,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有很多方式,有语言,有文字,还有图画。在这些层面,人的表现力都是不同的,但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是把信息传达清晰。我们作为教师,总是想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的,这个传达过程的表现力就不所不同。可以是枯燥地满堂灌输,也可能是精彩的学习活动。
一般情况,大家把语言文字运用得比较熟练,而其他的表现形式可能少有触及,当我们开始学习视觉笔记术的时候,在我们的笔记上,不仅有文字更增添了图与色,使它更加视觉化,不管自己还是他人都觉得耳目一新,亲切可喜,这是表现力提升的表现。
把一堂课从枯燥乏味变得精彩纷呈,学生体验度极佳,这也是表现力提升的表现。
在这次视觉笔记术的训练营之初,雨鑫老师带领大家从基础元素开始,首先打开了学员表现力的大门。因为好多成年人,在心中已经给自己贴了个标签,那就是:我不会画,我画不好。但是雨鑫老师用独特的方法,让人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感觉到,画图,我可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打开,虽说是简单的图画,能够开始动手画,也是心灵打开的表现,并且大家都能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感受到心流的体验,这是因为图画打开了我们的情绪开关,使左右脑平衡,这种全脑学习使学习变得非常有趣而有成就感。
关于画图的U型理论:
“儿童绘画能力并不是直线式增长,它发展呈U形趋势,在学前期开始下降,随着儿童长大,画画的频率变少了,到9 ~10岁,他们的画变得传统、常规而且失去了幽默感,只有那些在绘画方面有天赋和兴趣的儿童会再次上升。”
我本身是小学美术老师,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感觉一二年级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更有热情,表现力很强,有自由自在的表现意味。到了四年级以后,有的孩子是越来越不敢画了,也有的是越来越不爱画了,在图画的趣味性方面也差了。这跟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关,但也是因为来自两重评价的影响。
第一重评价,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学会了把自己的作品与现实物品或者其他人的作品作对比,开始自我评判,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得不像。
第二重评价,来自老师跟家长,依艺术的标准,自然可能孩子的作品有很多欠缺不足之处;依家长的眼光,大多评判孩子画得不像等等,是这些局限住了孩子们的画图表达能力,使他们失去了自由涂鸦的快乐。
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的像拉斐尔一样好,但用尽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我真的很喜欢一二年级小孩子画的画,那种天真自由的意味,让人感觉到画的鲜活与生命力。其实雨鑫老师的图画就很有这层意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感觉,是特别有表现力的!所以我一开始就被她的画吸引。当然她自己也因为跟其他人对比而对自己的作品有评判跟误解,但是在这次训练营中,我们都了解到,雨鑫老师认可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这个“U”型理论说,只有那些在绘画方面有天赋和兴趣的儿童会再次上升。我觉得我们跟随雨鑫老师学习的学员,通过打开自己的心,重新开始动手画图,也是再次上升中,让我们重新体验自由表达表现的乐趣。
从枯燥直白的文字笔记,到图文并茂的视觉笔记,这是表现力的大提升。接下来,如果我们要把这个表现力,呈现到可视化教学中去。
三、视觉笔记的变迁
关于视觉笔记,我以前也略有所闻所,我也是一个野生的视觉笔记君,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总是随心所欲地连画带写地记笔记,也有点视觉笔记的意思,但是没有真正地系统学习训练过。这次训练营,让我系统地学习到了比较规范的视觉笔记的方法,规范了自己的视觉笔记。
受思维导图的影响,我记笔记形成了一个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例如版面一般习惯横向,然后从右上开始记起。但是这种版式很明显并不利于如今的手机阅读模式。
现在的笔记
在这次课程中,学习了视觉笔记的绘制流程,版式处理,而且进行了真正的刻意练习。于是我的笔记发生了重要的改变,那就是从横版变成了竖版,更方便阅读了;笔记外围加了边框,使它不至于太发散;注意到小标题的统一呈现;笔记内容的群组处理等等,总之笔记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我自己也非常欣喜。
最后有两次打卡作业,一是读一篇文章,做一篇视觉笔记;另一个作业是用听课版式听一节课,做一篇视觉笔记。我读了一篇收藏了好久没有细看的文章,看了一段视频小课,分别做了视觉笔记,感受到的是,这才是深入的理解学习,绝非浅浏览状态。尤其是通过简单的建构使理解和记忆都特别深刻,这样的笔记真的是太棒了!它的意义并不是要表现给别人看,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到内容给我的滋养,更体验到自由创造的乐趣!
雨鑫老师是感知力和表现力都极强的一位老师,通过这次训练营,我感觉到,她整合了视觉笔记锻炼视觉思维基本功的作用,使自己的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了。同时,我在不断地见证行动的重要性,我也是提升自己的行动力,把学习到的一切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去。
感谢雨鑫老师,感谢这次视觉笔记术训练营,让我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感受到一起学习的老师们蓬勃的学习热情,强大的学习能力。大家的作品不断提升水平,精彩纷呈,每一张作品因其独特性与表现力熠熠生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真感觉仿佛看到的是光,照亮了学习与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