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三正在如火如荼。
办公室一小同事想去看,我笑曰,去吧笑点很多,更适合你们这些年轻人。
她问,据说看官都哭的哇哇的?
“嗯,那倒不至于。对了,结尾倒是挺感人,可以哭哭的。”
上周儿子选定看“再见前任”,顺势去了。
近几年“前任”这个词频率颇高,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在我的刻板思维里,前任丈夫,前任妻子,这种合法合规的事实才够准确。现在看来,远远不是。“前任”几乎无所不在,没有任何局限性,非常大众化。既然这样,那么前任闺蜜,前任学校,前任单位,是不是也都可以这么说呢?
我们的父辈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保守,人心古朴。有很多人没有体验过任何花前月下,直接走入婚姻并从一而终。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多数人没有”前任”一说。这种畸形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再也不复存在。年轻人开始明目张胆反抗父母之命,敢于自由恋爱,对不合适的对象说再见变得稀松平常,于是“前任”在华夏大地大量产生。
凡对婚姻抱有严肃态度的,婚前尽可以多尝试几个恋爱对象,非常必要。彼此相处一段时间,亲密无间,加强了解,是对婚姻最基本的尊重。
我等七零版的,赶上了社会开放的首发车。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前任的。那些精巴的,吸引力强的,手段多的,前任自然就多些。我属于保守派,容貌说得过去,性格不占优势,勉强有届前任。现在想想都后悔,当初那死脑子,怎么不多体验一下众生呢,俊朗的,温柔的,强悍的,儒雅的,变态的各来一打。前任扬扬洒洒,遍布神游大地,也不枉我这颗海纳百川的心哪。
时代在变,现在的年轻人谈起前任不再避讳,很自然。差别大概只是数量和质量上的吧。那天一小男生来单位办事,我同事正好认识,就问他,你两届前任都在某某大楼上班?他正色回答,是三届不是二届。我们听得哈哈一笑。
话说回来,前任多了,未必是好事,哪届分手不得撕心裂肺。看看片中那两对,分手后哭笑不得,夜里失眠,痛不欲生,各种症状,搞得好像天下一片荒芜,再无芳草似的万念俱灰。
影片中除了展现诸多当事人失恋后心里惆怅,纠结,郁郁寡欢外,搞笑段子也不少。
片段一:
“你那些酒肉朋友呢?”
“嗯?”
“就是酒后发生肉体关系的朋友。”
片段二:
“我带你见几个新鲜姑娘。”
“哦,够味啊。”
“我介绍的是新鲜姑娘,又不是海鲜姑娘,够什么味?”
片段三:
两人分手后首次同床共枕。早晨,男说:“由于昨天没有把握好,造成这样激烈的局面------”
听得我哈哈一笑,回味不断。
电影就是生活的折射,几家欢喜几家忧。片中其中一对最终复合,女方极其主动,成功俘获男友心。另一对则多灾多难,明明苦不堪言,却拉不下脸。使劲比刚强。那种坐以待毙的该死态度造成了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的苦难结局。
我们不也一样,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敢去真诚的面对自己。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这些朴素的道理,难吗,好像不难。其实,很难。我们往往习惯把简直的问题复杂化,想东想西,直到南辕北辙。面对亲近的人,扪心自问,我们说过多么言不由衷的话。我一朋友,提起老公立刻咬牙切齿,满目深仇大恨。我一度以为她整天活在水生火热中,替她难过。一次饭后送她回家,快到时,她在车上给老公打电话,用一贯恶狠狠的语气说,你啥时回来?!!对方回答,已经回家了。她挂断手机,居然一脸幸福的笑。我当时就惊呆了,好纳闷,这么在意对方,怎么平时表现的那么仇视呢??
试想想,如果她直言,“你早点回来,否则我会担心。”或“你早点回来,我孤单。”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呢。
那种不主动,只想让对方猜测,或者,干脆用相反的举动以达到目的,是病态思想。往说小了说会影响感情,往大了说会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说,沉默并不是金,沟通才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