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与成为自己,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 申荷永
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停留在白天的工作,一个绽放在灵性的夜晚。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完全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循规蹈矩,活成了别人眼里幸福的样子。
大多数人为了避免伤害,会自我斩断棱角,融入到这个并不有趣的社会通用模板中来。亲手束缚的牢笼,亲手织就的茧,看起来是最安全的屏障,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或许都在你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被打上了这样的烙印。
这是“我”吗?
“自我”是一层“膜”,生命(真我本性)包裹于其中,包裹生命的这层“膜”是社会化过程中,用各种社会观念编织而成,或是外部对自己的评价,亦或是社会角色所需要的“我”--即社会角色的假面具。
假面具戴久了,往往认假为真,迷失了生命中的“真我本性”。例如:当权者习惯了颐指使气,回到家中也难改其用命令说话的习惯,甚至对父母亦然。
在高喊“活出真我”的年代,其实很多人都是言不由衷,他们的“自我”最多只限于朋友圈偶尔发个牢骚,从没有人敢真的面向世界,做自己想做,说自己想说而不惧人言。
“做自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人可为五斗米折腰,想随着自己性子来,真的太难。
不做自己,其实也是一种本事。真正的勇气,不是固守本真,而是敢于直面缺陷。的确,很多人都在标榜“做自己”,但面对现实,我们更需要有勇气,做那个自己不喜欢的“非己”。
怎样才能做“自己”?
我们怎样才能平衡“自我”和“做自己”这座天平呢?
《菜根谭》里有句话:“过刚则折”。一味的遵循自我有时并不是好事,宁折不弯适于处理原则性问题,却不能通用于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何时做本真的自我,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成熟。
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可能受到各种冲击,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付生活带给我们的这些插曲。
一 保持理性,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一个人,不管你志在改变世界,还是只想拥有自己的“小确幸”,首先都要理性地看待自己,拥抱现实。将注意力直指当下的现实,专注于解决困扰自己的现实问题。
二 需要有“极度开放”的心态,非常坦诚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从更高维度来审视自己。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就像你不能指望屠呦呦是一名运动健将,也不能指望姚明对物理学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一样。
一般来说,我们面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有四个方法:
1.大多数人会否认自己的缺点。
2.你可以承认缺点并应对缺点,努力把缺点转化为优势。
3.你可以承认缺点并找到绕过缺点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变你的目标。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犯下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而以极度开放的心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三 从当下做起,立即行动。人们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信心和勇气。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
王国维
学会安顿好自己,便可安然如世。
参考文献:谢裕中《穿越生命的膜》瑞·达 ·利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