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思考的发展阶段 1
孩子通过感官吸收外界环境的一切信息,借助主动的感知,通过内化转型形成自我意识,也就是一系列思考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世界与外界感知相联系,形成自我体验的临时世界观。每个动物尤其人类,本能中就包含着巨大的智慧,都具有自身特征的个性化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既在物质层面发生作用,也在心里层面发生作用。这种生命力量,驱动着形成一些本能的无意识反应,例如一些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类一样都具备一些条件反射,但是只有人类是有意识思考。在这种有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吸收内化为自我意识,刚被储存起来,隐性地发挥着作用。和原有的旧意象发生作用,形成新的自我意识,不断升级。这一过程成为内化复活过程。
一个人完整的人格就在这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和与自我的吸收判断中解释中不断形成自己的人格倾向,并形成属于自己的自我意象,外显为个性化行为特征。
三岁是自我意识显现的阶段(以我的出现为开始),也就是思考的第一阶段带来了思考对感知内容的联想。7-9岁是思考发生的真正阶段。第二阶段自我有机会创造自己的没在世界,在自我构建的世界里自由地表达。此阶段成人依旧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他们带给孩子新的权威和榜样。直到九岁之变的到来,开始怀疑权威,形成批判的自我。特别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伴随着图景化的学习,而非记忆力的学习,或者为了某一结果的学习。更多是让孩子形成一个图景和意义。这和传统学习的方向是相反的。传统学习先学习字母再学习单词,再学习句子。这种图景化学习是先学习一个图景,一段孩子熟悉的画面,然后再学习这个表达图景的句子里的关键词。例如学习字母B,只需要使用这种方法,一个熊在吃着蜂蜜。就可以表达出这个B所代表的含义。而实际上B没有意义,只是一个符号,但是一旦有了图景就赋予了它意义感。我们的学习应该有意义感的学习,可能这种方法慢了些,但是他是最有效的,不会被遗忘的。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字母学习,也适用于艺术,数学,物理等一切学科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前一段时间应该保护好儿童图景化学习的方式,助力孩子思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