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了,该不该和他复合?分手了,我还爱不爱他?爱情这笔账,怎样才能算得清?和前任做朋友,真的是伪命题吗?”
对于这些问题和疑惑,《失恋28天,慢慢和自己复合》这本书都会你一些意见和指引。
这本书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的,所以很真实。看完我觉得自己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心情也好了很多。
失恋第一周
分手第一周,放肆自己去悲伤,去找朋友倾诉,去大吃大喝。承认自己的脆弱和失意,但不要去夸大。
关于复合
关于复合,作者是不建议的。想想他对你的不满,你能改得掉吗?想想你对他的失望,你能重燃对他的信任和坚持吗?
当你想要复合,你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们分手的主因是什么?针对每一个主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具体的实施策略是什么?成功率有多高?你愿意实施,你愿意和他携手同行吗?他的意愿和你一样强烈吗?
当你无法落笔写出答案的时候,也许复合不是特别好的选择。
对于判断你是否还爱他,三个底线:你还信任他吗?你还尊重他吗?你还欣赏他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那么你对他的爱已不在。
在爱情里,女人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们是爱他无厘头的幽默感,还是因为他的幽默感而大笑的自己?是他对你的包容心,还是你可以在他面前放任做自己的心安?是他学习的勤奋,还是你想追赶他从而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如果他无比幽默,但你却笑不出来;工作卓越,却不肯为你花半分钱;魅力十足却让你缺乏安全感……这样的人,你还爱吗?
是啊,也许我爱的是和他在一起的我自己吧。当相处越久,我越来越讨厌自己,我们之间的感情就面临挑战了。而当时的我们,幼稚而自私,不懂得处理,所以分手是不二选择。
关于错过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我觉得自己和他错过了。
但书中的观点让我释怀了。作者说,任何一段感情的错过,都是因为我们的放过。当初为何没有在一起?或许因为他当时太花心,或许是因为你当时还没准备好,又或许当时两个人分隔两地。
在那些时刻,也许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像计算机一样用“公式”算出“合适”或“不合适”的答案,但我们的潜意识指引我们做出了符合那个情况的最佳决定。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又如何知道我们是错过了、将要错过,还是还没有错过呢?
是的,过往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我当时认为的最佳决定。即便不是最佳,也是我当时的状态能够做出的最符合我本心的决定。所以,即便是错的,我也该认了。
失恋第二周
对于失恋第二周,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是走出来。换一个发型,来一场一个人的旅行,写出复仇清单,找到爱情的止损点。
止损点是当损失或痛楚抵达我们无法承受的节点,我们就会自动停下来。可以是“讨厌自己变成了原来自己讨厌的人”、“存折上的数字”、“兴趣的退化”、“梦想的放手”……就是要学会放手和止损。
让自己开心愉悦起来,可以买买买,吃吃吃。但千万不要随便把一个备胎转正。
失恋第三周
第三周,要封存与他的回忆。作者的习惯是每一段恋爱开始之前,先准备一个很大的纸盒子,用来放置两个人的回忆。当恋爱结束,就把盒子封存起来。锁上,钥匙交给值得信赖的朋友。当你真正走出来,就可以把它打开。而对于他的东西,可以邮寄给他,附上一封交代箱子里物品的信,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再见”。
失恋后,我们害怕什么?人的追求有两点是具有普遍性的,一是更好的自己,二是享受更好的生活。也许我们害怕的是失去爱情,害怕因为失恋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
我们在爱情的缺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自己人生的弱点。
我之所以难以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很大原因是我发现自己很多缺点,而我认为这是他离开我的最大原因。我心有不甘……
但,其实自身的一个转机。它能让你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会尝试去改变它,完善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失恋第四周
第四周,要开始“移情别恋”。分手后,寄情于人在于发泄,寄情于物在于聆听。我们找朋友聊天,大多是发泄情绪,而如果我们专注于物,也许疼痛可以减轻。
培养一个新的好习惯,找到一件你可以专注很久的事情和可以产生灵魂共鸣的艺术。
关于是否做回朋友
关于是否要和前任做回朋友,作者认为需要双方感性的沉淀和理性的坚持。她建议我们为了曾经的这段美好感情、曾经美好的他、你和他美好的回忆,更为了成为更柔软的自己,放下成见,用另一个角度欣赏一个人、一段情。
我想,以后的我可以做到。过去的那段应该就不可以了……只能远远祝福吧。
最后,作者还分享了关于孤独是否可耻的看法。
关于孤独
我们慌不择路地寻找伴侣,无法接受单身,分手也难以承受,是否是因为我们害怕孤独呢?
但其实孤独并不可怕,也不可耻。而且,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只有陪伴而没有交流,何尝不是另一种孤独呢?
单身的时候如何寻求有效交流?
去做那些让你感受到“精神空隙”的事情——看书、看电影。看电视剧、看综艺节目是“无空隙精神”活动,它摧毁了人能“自己和自己交流”的空间。
这种自我交流感是只有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做到。因为文字是静态的,而且是有内容的。当你开始和文字内容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来自对文字含义的思考,思考后你会有认同、反对、领悟、反思等主动性思想,这些思想从你大脑出发,在你的意识、认知和记忆中环绕,最后再回到你的大脑,形成了一个交流闭环,这个交流闭环就能创造出“自我交流感”。
原来,读书是自我的有效交流。难怪,有时候觉得读书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原来我读书而缺少和他人交往并不是一种“变态”的行为,我只是在和自己交流。
我庆幸自己有一段时间,相信读书对自己是 有好处的,所以有坚持看书。但觉得遗憾的是,在大学期间读书太少了,特别是失恋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只会一个人痛苦,而不是从书中寻找答案。更让我看不起自己的是,因为痛苦,只期望从恋爱中得到解脱……
最后,作者还推荐了一些适合失恋看的书和电影。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泰戈尔的《飞鸟集》。电影有《单身指南》、《和莎莫的500天》、《爱乐之城》、《海洋起源》、《冰雪奇缘》……
作者在后记中指出,美好的爱情,或许不在于那个“对的人”,而在于“对的时机”。在对的时机,你看懂了自己的渴望,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打开了自己的心门,接受了另一个人融入自己的生命,学会了在人生这个宏观维度上为微观细节妥协。
我一直以为,这些年我还没有继续下一段恋爱是因为自己魅力不够,没有人看得上。但其实正如作者所说,也许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心动的人。这些年你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打拼,或者是家里的琐碎事让你心力交瘁,或许是还在为前任伤痛……
“不管何种原因,打开你心锁的钥匙往往不是那个你素未谋面的对的人,而是你自己。”
也许,我这些年都在为了更好的自己而探索与努力,所以爱神一直没有眷顾我……
掩卷而思,我觉得自己很多疑惑和心结都一一解开了。对于我性格的缺陷和生活的习惯缺点,我都可以坦然接受了,而且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性格内向,我不爱与人交往,我爱看书,我闷骚,但这就是我。
我想,我也暂时还没遇到一个能让我动心的人吧。
我知道,我的他会在对的时机出现。我的他,我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