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感慨上海的天气没有秋天和春天,过了冬天直接进入夏天,过了夏天直接就降到10度左右。
这个冬天,今年的秋天好像是时间最长的一年了,在我的记忆里从27度到20度,持续了一个多月。对于不喜欢冬天的人来说,很遗憾这样的天气很快就结束了,到下个礼拜一,也就是8号,温度会降至10度左右,然后这个气温一直持续到十度以下直至直接入冬吧。看近期的天气预报,没有再升到20度左右的天气了。
刚来上海那几年,不知道上海是这样的,春秋两季没有的天气。在老家时春天和秋天是持续的时间最长,所以根据经验买了很多秋装和春装。两年过后就发现有很多衣服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因为夏天的天气太热,而冬天又太冷,夏天能穿的只有…短袖半裙七分裤和短裙,能穿多凉快就穿多凉快,因为他不只是温度上预报的温度,他还临近海大海,临近海洋有一种湿热,而到了冬天感觉穿两件羽绒服都不能保暖似的,也是因为他临近海洋有一种湿冷的感觉。但是海洋风一吹又觉得很干,晴天是干冷,雨天湿冷。那种感觉就是:冷上加冷。
后来我就学乖了,夏天的衣服简直不要太好买,短袖短裙长裙,连七分裤都很少买,毕竟7分裤的材质很多都是bang在身上的。到了冬天就买羽绒服,厚的薄的以及很厚的,连往常不穿的秋裤啊,毛线裤啊,甚至还备了一件羽绒裤。从老家到上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妙龄少女的体质,到了上海之后的冬天就变成老寒腿团队的老年人了。
不过这倒给我一个思考的机会,不管是异地而处,还是异人而处。你都要学会照顾到天气,照顾到很多方面,你也得学会考虑问题片面、偏执到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一些事情。虽然就算是考虑了多方面的问题,也不影响自己选择不损人利己的结果,但是当你愿意站在多方位考虑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共情的开始,其实就是一个不以自己为中心,不自以为是的开始,也是成熟的开始。很多时候当我们从少年学习成长,我们读一些课文中的内容,比方说雷锋,他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们感慨他的无私奉献,也觉得他的无私奉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根本是不相干的环境不相干的事情,思考问题是没有办法不自私自利的。或者是因为人生来就是利己主义有关吧。利他利众很多都是后天学习和成熟之后全方位思考,共情他人的困难的一个结果。
共情的多了,我们再看岁月变迁,总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沧海桑田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身体老去或者思维老去。一个人会不会从心灵到身体老去,其实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幼儿园的老师与小朋友相处时肯定要说很多幼稚的或者是适合儿童听的话语,而他的行为动作,即便是教育诗词歌舞,在环境中都会受限制,但这样的限制想来是好的,因为幼儿园的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总能保持一些天真。动作上的儿童化,感觉他就像在大学里面的象牙塔里,心理上从年龄上看就会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但也许人的成长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像幼儿教师这样的工作,一个人做来很少长久。
其实现在社会,一句话是说:你不变化,环境也会逼迫你变化。所以哪有什么长久的工作长久不变的事物长久不变的关系长久不变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