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4 佳豫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解读论语第88天)
日经第393篇(述而第七)
经典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我们说,天底下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天生我才必有用。别人不用,自己用。也就是说,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只是机缘未到。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呢,我就隐藏起来,也许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子路就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最想和谁在一起共事呢?”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了影射说:“那些赤手空拳可以和老虎搏斗的,能够徒步涉水过河的,死了都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们在一起共事的。
我要找的,必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并且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人。”
夫子怀有圣贤大志,希望诸侯列国都能够
任用他,让他能够施展抱负,推行周公圣人之治,利益万民。
在周游列国当中,包括他的家乡鲁国,都有被任用的时候,但是任用的时间都不长。
那个时候,齐国跟鲁国是邻居关系,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齐鲁两国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既互相帮助,又互相监视。
齐国看到鲁国在孔子任职期间,逐渐强大起来,那齐国的国君就坐不住了。于是有一个大臣就想了一个方法,就是让齐国送一些女乐文马去给鲁国国君,还有季孙大夫家。
前面讲过,当时鲁国的政权掌握在三家者手中,那季孙氏是鲁国最大的大夫,他们的家族也是最大的,就连鲁国国君都听他的。
那当齐国把很多女乐文马送来后,鲁国国君和季孙大夫就开始沉迷于女色和这些享受,孔子的劝谏当然也就听不进了。
国君都不配合了,都自甘堕落,那夫子当然也根本不会眷恋那个名位,既然你不想推行圣贤之道,那我就离开,于是孔子他就藏了。做到,用时就行道,不用时也不损道。
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是他们师徒三人在唠嗑,子路对于孔子只赞扬颜回却没有赞扬自己,有点小小嫉妒的感觉。
论语里子路曾问过孔子关于生死的话题,“敢问死?”,也说明子路是有在研究这个大课题。
那孔子是知道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就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说,你都没有把自己活明白呢,怎么就去研究死呢。夫子其实是在劝子路先把人做好,将来才能够明了生死。
子路的执念其实就体现在傲慢上,同学之间最容易出现傲慢嫉妒。
我爱就是贪欲,我慢是瞋,我痴是痴,贪瞋痴三个烦恼都跟着(我)这个相来而来。
我爱就是指:顺我的意,我就高兴;不顺我的意,我就会烦恼。
傲慢就是看不起人,觉得自己比他人高一等,他人都不如我。
其实,谁比谁更高贵,我们不都是狮子身上的毛吗?贵在平时需要好好打理自己,不然好毛也会成杂毛,杂毛有一天也会成色好。
子路他非常勇猛,带兵打仗最行,特别擅长于军事,所以这里他就问孔子自己的强项,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问孔子,打仗会不会带上自己。
夫子讲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种兵不带。孔子的意思是在点拨子路:你可能就有这个问题。
事实上,子路也的确就是因为这一点失去了他自己的命,子路最后的结局,就是因为暴虎冯河。
话说子路所在的国家发生内乱,那他就去救,可是寡不敌众啊,他最终被人乱刀剁成了肉泥。
所以孔子实际上一直都在点化子路,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能够领悟,你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反之命运就改不了。
带领三军打仗这桩事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安危,怎么能大意呢?!子路他是一个粗犷的人,大概他是勇是很厉害,但是细腻细心的那方面,就不够。也就是说胆大心却不够细,这里夫子就点他,希望他能改。
我特别喜欢德国人制造的东西,德国人做事都比较讲究细节,我们说细节有时候能决定成败。
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真的一点不假。停在原地的完美主义者们,那一点点自诩的才华,岂能撑起我们逆袭的人生,唯有不断进取方可。
那看一个修行者有没有进步,关键看慎独的功夫如何。因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是真实面目出现的时候。
带兵打仗,一定要讲谋略,也就是说谋略一定要完备、仔细,要三思而后行,必定是要能够稳操胜券,才能够进行。
其实用在商业战略布局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