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小丽初到急诊科还不到三月,一天晚上科室有事,通知她加班,换好工作服的她,刚刚走进抢救室,“医生!医生!心脏病发了!快来救命!”一位中年男子突然步伐不稳几近摔倒地冲进抢救室,双手紧捂胸口,随同女子心急如焚,大声喊道。
这一幕突发状况,让在场人捏了一把汗。
小丽顿时呆住了,一时间头脑一片空白,脚像是被钉子盯住了,到底是先扶病人上床,还是先叫医生,抑或呼叫其他护士帮忙......
还没等小丽回过神来,分诊台王大姐已经推门而入,协助病人躺上床,值班黄医师也来了,抢救室的另一名护士婷婷给病人吸氧,并准备心电图检查。可正做心电图检查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又发生了:患者胸痛加重,大汗淋漓,焦躁不安。
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明显ST段改变,诊断为急诊心梗。
此时小丽才缓过神来,在婷婷的指挥下给病人采了血,查血常规,心梗三项,发放口服药。心内科医生也匆匆赶到抢救室,进行会诊。再次确诊为急性心梗,需要马上行急诊PCI手术,接着,家属签字,急诊大楼16楼的导管室启用。
手术开始,穿刺、造影、球囊扩张……
手术成功,患者获救。
从自大门口接到病人,到病人手术开始,居然只有60分钟时间。
病人送走,小丽舒了口气,也很后怕,要是当时自己一个人,能应对这样的胸痛病人吗?
下班之后,小丽特意找到婷婷,询问这样的病人如何处理,又跑到分诊台找王大姐请教,最后还找到黄医生指点,回家自己又查了胸痛病人的急救护理相关资料,总算弄清楚了三个问题:
1、什么是胸痛?
2、标准的胸痛病人处理流程是什么?
3、三种致命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1、什么是胸痛?
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区的不适感,包括闷痛、针刺痛、烧灼、紧缩、压榨感等,有时可放射至面颊及下颌部、咽颈部、肩部、后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表现为酸胀、麻木或沉重感等。根据我国地区的研究资料显示,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的首位。
急性肺栓塞与主动脉夹层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中容易漏诊及误诊。因此,本文对这三种致命性胸痛疾病的急救护理作重点叙述。
面对主诉胸痛就诊的患者,首要任务是快速地查看患者生命体征,简要收集临床病史,判别是否存在危险性或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以决策是否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抢救。
所以说,预检分诊是筛选胸痛病人的第一道关口。
高危胸痛病人按预检分诊的原则,归入二级危重病人,要求5-10分钟内处理: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分)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2、标准的胸痛病人处理流程是什么?
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胸痛患者,包括:神志模糊和(或)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大汗及四肢厥冷、低血压[血压<90/60mm Hg(1mm Hg=0.133k Pa)]、呼吸急促或困难、低氧血症(Sp O2<90%),提示为高危患者,需马上紧急处理。在抢救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对于无上述高危临床特征的胸痛患者,需警惕可能潜在的危险性。
下图为胸痛病人处理流程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STEMI、NSTE-ACS、UA)的急救护理要点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赛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ACS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其护理要点如下一句话:争分夺秒明确诊断,符合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条件者尽快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处理堵塞冠脉.
1、立即送进抢救室,嘱其绝对卧床,患者制动。
2、急查18导联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常规、生化、电解质、D-二聚体,明确诊断。
3、护士上心电监护、监测双侧上肢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明确诊断后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口服,服用前需排除用药禁忌;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镇痛镇静支持治疗。
4、明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同时请心内科会诊,医师对患者进行再评估,确诊是否急性心梗,如系急性心梗,由急诊科医师完成急诊病历,并开具住院证,心内科医师负责通知心内导管室或病房做好接诊准备,急诊科医护人员负责护送患者,特殊情况下心内科医师陪同。
心电图若提示ST段抬高,心梗三项二项阳性通知心内科医生,是否行急P,无此条件行溶栓治疗(老年人慎用)。心肌酶谱阴性者转留观室观察,6小时候复测心电图,或者再次疼痛时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做心痛图。
5、根据目前评估,高危转住院观察,低危告知病人冠心病风险及注意事项,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或冠脉CT或心血管专科门诊复诊。
6、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止痛药(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7、 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与思想顾虑,应该做到边紧张有序的操作边给予心理安慰,尽量让患者情绪放松,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保持安静,注意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要点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内,造成主动脉剥离或破裂。约有半数的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引起,尤其是急进型及恶性高血压,或者长期未予控制及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
患者常以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为主诉,其性质多为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的持续性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胸痛的部位与夹层的起源部位密切相关,随着夹层血肿的扩展,疼痛可随之向近心端或远心端蔓延。主动脉夹层可以说是大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病症。其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为猝死率高。据临床数据统计,患者多在40-50岁急性发病,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死亡率为80%,若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发病后一旦急救措施不当,很可能在短短数分钟内死亡。
其急救护理要点一句话:控制血压,减慢心率至关重要。
1、立即送进抢救室,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2、急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常规、生化、电解质、D-二聚体明确诊断。
2、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双上肢血压变化,维持在12~17.3/8~12KPa之间。如双上肢血压相差>20mmHG,询问医生是否请心胸外科会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疼痛程度并做好记录。
3、给予氧流量1~3ml/min,以提高心肌及组织供氧。
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降低血压。常用硝普钠,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以迅速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收缩力。尽快控制病情。
5、镇静止痛,根据病情给予吗啡等。
6、保持环境安静及患者的大便通畅。
7、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焦虑心理,保持病情稳定。
肺栓塞的急救护理要点
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症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为最常见类型,通常肺栓塞所指的即为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血栓来源,多发生于下肢或骨盆深静脉。
因此,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同,包括原发和获得性两大类危险因素。
呼吸困难及气促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见于80%的肺栓塞患者。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可能与患者低氧血症有关;晕厥或意识丧失可以是肺栓塞的首发或唯一症状。患者呼吸频率增快是最常见的体征,可伴有口唇发绀。循环系统的体征主要为急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及左心室心搏量急剧减少。常见心动过速、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或分裂、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三尖瓣反流产生的心脏杂音、右心奔马律、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浮肿等体征。少数患者可有心包摩擦音。血压下降、休克提示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下肢肿胀、双侧周径不对称、腓肠肌压痛提示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急救护理要点,一句话总结:面罩给氧,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及时转专科治疗。
1、立即入送进抢救室,嘱其绝对卧床,患者制动。
2、急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常规、生化、电解质、D-二聚体明确诊断。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为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指标。D-二聚体<500 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3、病情观察
⑴呼吸困难: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心电或氧饱和度监测。
⑵胸痛
A根据患者胸痛的不同程度按医嘱适当给予不同止痛药,用药30分钟后观察用药效果。
B存在循环障碍比如休克等,应避免使用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阿片类制剂,如吗啡等。
⑶咯血的护理:注意观察咯血的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气道通畅,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SP02<90%,面罩给氧仍不能上升,或D-R聚体阳性请重症医学科会诊。是否行胸痛三联(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增强CTA)。
5、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6、备好相应急救转运箱,医护送病人转诊到相应专科科室。
通过问老师、查资料、现场观摩学习,小丽终于弄懂了什么是ACS、其中STEMI、NSTE-ACS、UA又分别代表了什么,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栓塞最重要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当小丽下次独自面对胸痛病人时,再也不会手足无措。
对胸痛病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所以严格按照胸痛病人的救治流程、及时明确诊断,能够有效地提高胸痛病人的救治率。作为一名护士,更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活。
急,与时间赛跑。救,与死神博弈!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2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