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终于看完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20天和这本书的关系,就像回到了与别人相亲的过程 —— 只想快点结束~几乎每看一页都要翻回去看多一遍,不是为了复习,而是因为没看进去。
书中讲到关键之处就引用文言文,然后作者就说:你看,谁谁是这个意思。
每次我看到这,就在书中“抱怨”:到底是什么意思呀。连该书的最后一页,也是拿文言文来结束。
大家先记住这断指的故事,待会我们还会再说。
2.
有那么多看不懂的古文,我估计该书在豆瓣评分一定不高。
一查傻了,这本书居然比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还要高分。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据称,《中国哲学简史》是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书。
原来,这书是冯友兰教授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英文讲稿。原版书名叫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上面的英文就是前面说的这是前面的断指故事英文版。你看,这写得那么通俗易懂(英文还是看不明白的,下面还会再解释这个故事)。我之前错怪了冯友兰教授了。
所以,真要读的话,还得读冯友兰教授的英文原版或中英文双语版。
3.
古文不会看,英文也不懂,这本书就没有必要看了吧?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的。在书中,冯友兰教授说,
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
所以你把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等各家的学说弄明白了,也不见得就能成圣人。各家的哲学,很多都在讲怎么成为圣人。比如道家要“无为,禅宗要“无心”,新儒家要“无欲”...你说,那么多要求,我不做圣人。只要不做恶,普通人就行了,没那么多要求。
但我告诉你,只要不作恶,你也能做圣人!
“完人”王阳明说,人人都有良知,我们都可以自然而自发地知道是为是,非为非。因此,就本性而言,人人都有做圣人的潜能。真的呀?!。现在,你还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吗?你是否会下意识去留意你的行为呢?或开始问问题 — 我们真的能知道是非吗?
这些思考,都有可能让我们重新与自己对话,转变思维,从而改变了行为。
我认为哲学书还是要看看,不一定是《中国哲学简史》,或者我之前说的《苏菲的世界》,或者其它哲学书。真的,你所得到的收获会远超于你所期望的。flomo创始人少楠说过,
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哲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做许多判断的时候不需要纠结于选择。
我们许多的不安不满不足不忿多半来自于缺少一个安身立命的哲学根本。一旦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我们就知道生命中哪些事情值得拥有,什么不值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值得拥有的东西。
4.
开头的断指故事,我来翻译一下:
有个俱胝和尚,不管别人问什么,什么是佛,什么是道,他都竖起一只手指,然而什么都不说。
然后他的小沙弥也依样画葫芦。有人来问,小沙弥就学着俱胝和尚竖起一只手指。
俱胝和尚听说了这件事,就找小沙弥,问他什么是佛。小沙弥伸出他的手指,俱胝和尚拿出身上藏着的小刀,切断小沙弥的指头。
小沙弥哭着跑开,俱胝和尚把他叫回来。小沙弥一回头,看到师父伸出他的手指,小沙弥顿悟了。
你也顿悟了吗?这个故事没有唯一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禅宗的故事一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觉得这个“一指”代表的不是实体的手指,而是指不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不管有没有这个指头都是可以顿悟的。
俱胝和尚通过天龙禅师的竖一指顿悟了;小沙弥被俱胝和尚断一指顿悟了;而你可能通过看这断指故事顿悟了。每个人顿悟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你自己去体会。不过,我们多数人对“顿悟”似乎有误解。以为,只要顿悟了,就会有智慧。只要顿悟了,就会自律。只要顿悟了,甚至会赚大钱。其实,顿悟并不会给到我们答案。
顿悟是在悟中了解,问题本来都不是问题。
他以前对钓鱼很痴迷,有一天顿悟了。他忽然发现不是他在钓鱼,而是鱼在钓他。于是彻底放下了钓鱼。
鬼脚七《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5.
最后总结和碎碎念:
冯友兰教授在书的最后一句话:人要说过很多话后,才知道缄默。可以延伸到很多事情上,
人要走过很多路,才知道合适。
人要写过很多文章,才知道好文。
人要犯过很多错误,才知道正确。
⊶⊷
今天是持续周更第24/50周
今天是持续5点半早起读书第84/100天
今天是持续复盘第305/500天
知识体系阅读书单已读完4/18本书
写于:2021年12月7日
By @向上的塔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