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18 庚子年二月二十五 周三
昨日倾听《安娜卡列尼娜》到了渥伦斯基参加赛马后的章节。安娜在看到渥伦斯基跌下马后的惊慌失措的举止,全都让丈夫卡列宁看在眼里,不舒服在心里。安娜在被丈夫強行拽回家的路上受到丈夫指责后,再也忍耐不住,将自己和情人之间的事情和盘托出。尔后便是卡列宁大篇幅的内心独白,他在痛苦之余,思虑了多种解决办法,但都觉不妥或是不愿那样去做。他认为安娜是有罪过的,不能原谅。他不会去与渥伦斯基决斗,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无论谁死谁伤对他都是不可取的。他不会同意与安娜离婚,认为那样是成全安娜和她的情人。他也不能允许安娜他们那样继续下去。他思前想后最后的办法是写了一封信,以儿子来胁迫安娜回归家庭,用和好如初来继续折磨和惩罚安娜。在他心里,名誉和地位高于一切。即使他不爱安娜,也要这个妻子,决不离婚,决不让安娜得逞。托翁还用大量篇幅来写安娜的内心世界的激烈斗争,她也曾草拟了一封信,终了又撕毁了。当她收到丈夫的那封信时,她在心底深处为自己鸣不平,为自己辩护。她知道丈夫的虚伪、知道他想干什么。她承认自己离不开儿子,假定能如愿和渥伦斯基在一起,没有儿子她也难以活下去。而丈夫卡列宁正是以此来威胁她。她却没有任何办法来对付。这个和许多相同境遇的女人一样,即使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仍然受到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无法摆脱悲苦的命运。
婚外恋无论爱的有多真,有多深,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决定两个人最终能否长相厮守的因素,决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决心和努力。长期厮守、白头到老,需要得到周围人的祝福和尊重,才能恒久的感到幸福和快乐,才能保证两个人爱的激情不会短瞬即逝。当然除非两个相爱的人私奔后生活在荒村孤岛上,远离熟悉的人群和环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午间休息时看到了一则消息,是关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名叫《失乐园》。标题是:欲望的《失乐园》让真爱跌落深渊,身体的欢愉挑战人性原则的底线。因为又是一个婚外恋,不由得关注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查询,把些评论文章直接附后,以便帮助了解和学习。如果喜玛拉雅听书有这部小说,无妨插花着听听,和安娜有所比较。初步看了几段文字,觉得未必超越托尔斯泰大师。
前人和今人的文字都如宝库一般令人神往。可惜只有这一双眼睛,一个迟顿的头脑。完全跟不上欲望的脚步,这是一个感慨。另一个是,怎么尽都是婚外恋的大作呢?是婚姻内的爱情没啥可写呢,还是只有婚外恋有啥可写?近几百年来,好像这世界名著里的爱情全是婚外恋。他们虽然不完全雷同,但主题差异并不是很大。作家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我们能理解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但还不能认可婚外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婚外恋叛逆?感人至深?有故事?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非朱非墨
8小时前 · 头条青云获奖者
导读:《失乐园》是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对中年男女因婚外恋而双双殉情的故事。这部小说一直给我心灵以无比震撼的冲击力,同时也让我对婚姻和爱情,跌落了一个色号的灰度。还未曾到而立之年的我,当时看完对婚姻充满了失望。深怕一不小心也掉入这枯燥而无奈的轮回。
因此于我是不推崇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的人去看这部小说。虽然作家的文风唯美、把平安时代的风雅和物哀描写的美伦美央,而我本人则被渡边淳一在爱情对灵与性上的表达,深感震撼。对于人体细腻的描写,让我感叹这部在日本文坛轰动一时的小说,不愧出自一位医生的手笔。渡边淳一在成为作家之前,曾是札幌的一位医学博士。我暗自思忖,他的这部作品,应该是结合了心理与生理两种学术研究,从而把人性最深处对灵魂与身体的极致与诉求,写的深入了骨髓。因而整部作品,在阅读时,给人一种灵魂会随时跟着他的笔触,莫名颤抖的感受。但是当你经历了人生各种大起大落之后,你将发现,这是一部日本版《醒世恒言》。
是一部可以“导愚”解惑;可以“适俗”应世之作。因而你不能仅仅看到他对情欲的大篇幅描写,还应站在醒世的高度,去理解判断他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高度。以四季变幻、情景交融的手法排序目录,唯美而递进的推动故事发展进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目录排序:上卷:落日、秋天、良宵、日短、初会、冬瀑;下卷:春阴、落花、小满、半夏、空蝉、至福;
作家用这样一种唯美的意境表达,轻盈的叙事风格,把两个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内心境况娓娓道来。而这些简洁的小标题,更是以每章两个字的表达,昭示了一年间主人公情感世界随着四季变化,步步深化的过程。下面我围绕季节标题把全文内容加以提纯,给大家展示一个缩写版的《失乐园》。
上卷
落日~开头这一章,很多作家解读到的仅仅是主人公之间迟来的爱情。而我在这里觉得应该加入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男主人在公职场与年龄上的失意。年龄原本对与一个男人并不是问题,但是当一个老男人发生了职场危机,年龄就是最大的问题,足以把你压在事业的五指山下,再难以翻身。因此落日在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背景状况。
秋天~随着落日的到来,男主人公久木在他53岁,处于年龄的秋季,认识了同处在女性年龄秋季,36岁的女主人公凛子。清爽宜人的秋日气候,虽然有些萧索,却并未妨碍两人恋情顺风顺水,也按情感的主线顺利的经历了春夏两季,进行到了瓜熟蒂落秋季的收获时节。
冬瀑~冬的进入不仅仅预示着寒冷,其实还隐喻的表达了二人的情感在这个阶段进入了冻点,女主人公凛子在这个时候,实际上遭遇了自己道德底线上的瓶颈,因此二人的感情想要破冰,必有一场心理绝杀。二人在这一阶段毅然搬出各自的家,租房子同居之后,去著名的自杀之处华严瀑布游玩。预示着恋情即将走向危险之境。
下卷
春阴~春是一年希望的开始,但后面却连了阴字,这是作者隐晦的表达,这个充满的希望的爱情是不被祝福的,需要隐在美好的春光里,光影斑驳的动人,美则美矣,却见不得光。而樱花满枝时,让人联想世事无常,在这一章里,二人因各自配偶分别提出离婚和绝不离婚,而倍感压力,因此春阴又表达了一半希望,一半失落。
落花~在这一章节里,双方开始对彼此的婚姻做出了断,文中刻意突出女人与男人在了断婚姻的事情上的不同,不论是凛子还是男主人的妻子枝子,在处理离婚问题上是干脆果断的,而男人则均相对优柔寡断。因此落花,也暗喻了女人对情感的决绝,离落枝头。
小满~初夏的节令。经过樱花时节的一喜一忧之后,二人抛开世俗的指责,开始躲进属于两人的爱巢,感受彼此融入和充满的爱。小满,其实反向表达了不满,月满则亏,他们两人永远无法满足的互相索取着对方,贪婪地享受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正因为无法满足现实上在一起的意愿,开始萌生情死之念。
半夏~在七月流火的“半夏”,仍然处在激情巅峰的两人在去轻井泽的路上,看到有岛五郎和情人自杀之所,回来后俩人就陷入了一种魔咒般,不停的在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而半夏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语气词“半吓”,他们一半是被这种决绝的勇气吸引,而一半则是被这种勇气所曝光的结局吓住了。毕竟以死封缄的爱,实在是有点吓人。
空蝉~即金蝉脱壳的意思,二人此时以放弃一切外物,包括亲情、金钱、名利为引,来尽快解决与除他俩以外,与外界的所有瓜葛。而正因为太多的牵扯,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消耗,加之前情已经埋下了一死了之的意愿,因此作者用脱壳来表达了,想要褪去一切外物的束缚,甚至是此生的宿命,只留下爱的决绝。
至福~又到了肃杀寂寥的秋天。和所爱的人共同赴死便是最高的幸福。这一章节就是结局了,至福反过来说就是“福祉”,因为对他们二人来说,用自己想要的死法,来解决掉这场没有结局的爱情,同时达到灵与欲的最终合体,也许是他们想要的幸福,也是他们在世间唯一能得到的“福祉”。这种表达,简直像是荆棘鸟把自己扎进树上的刺中一曲终了的人格化,形象的讴歌了对真爱的致死追求。本书的每个章节,都由题目给出了答案,如果心细的读者,会在读完本章之后,感受到题目简洁的让人绝望。作者对骨子里的人性过于冷静的思考而给出的答案,让我想起了张爱玲那句话:人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正是用这种唯美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表达了你所认为的真爱,并非是真爱,也许仅仅是一场精神与R体的博弈。很显然,他们二人欲望战胜了理智,早已分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爱的真谛的两个人,沦陷进一场自己织好的情网中,最终发现,不被祝福的情感不具备现实社会中的幸福,因此他们最终一意孤行,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走进一条不愿回头,至死方休的死胡同。借用书中的一段序言:题目与内容丝丝入扣,又将自然流变与人生衍变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作者对于每个词语的选择、每个场景的渲染、每个细节的描绘都力求精致、剔透,每一章节,都是一幅幅令人眩晕的浮世绘。体现了作者对日本民族独特审美意识的承袭。
男主人公久木生活背景和思想意识深度解析
1、久木的生存背景引出了一段不得不说的职场潜规则~从而衍生出越是不道德的越是刺激的荒谬思想本书的时代背景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的产生,使失业人口增多,而此时的男主人公久木,则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正值中年的他,在事业最如日中天之时,被贬到调查室每天无所事事,成为不被公司重视的一名窗边族。下面我引用书中的一段原文:年前的这次人事变动,对久木是个大大的打击。在那之前,久木属于公司的中坚,有望继续升迁。五十三岁那年,曾一度风传他将成为下一届领导班子的候选人,他自己也颇以为然。没想到一夜之间,不仅没得到提升,还丢掉了出版部长一职,被调到众人皆知的闲职部门来了。回头想想,两年前更换了新社长,其亲信等嫡系势力在出版社日渐抬头,只因自己对此苗头估计不足,疏于防范,才导致了这一结局。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了。不过,久木心里清楚,没搭上这班车的话,两年后就五十五岁了,再也甭指望提升了。就算有什么变动,也只会调到更乏味的地方或分公司去。一想到这儿,久木忽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他打算从今往后,随心所欲地去生活,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呢?再怎么要强,不愿服输,人也只有一辈子啊。看问题的角度稍稍这么一变,价值观也立刻随之改变了。以前认为重要的东西就变得无足轻重了,相反,以前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忽然觉得宝贵起来。这里我看到了血淋淋的职场潜规则,在久木任职的公司里实际上是发生了,“一朝君子一朝臣”的大事件。高管层的大换血,使中坚力量的久木从中流砥柱变成了边缘人物,就差被裁员了。因此,上面原文中说“忽然豁然开朗起来”实际上是一种自嘲,真的能豁然开朗吗?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罢了。而“随心所欲的去生活”,则表达了在那样一种无奈的大潮流下,这个男人因被不平等待遇而产生了消极抵抗的心理,但是他能怎样呢?他不可能去报复公司,因为他还需要这份工作,那么他只能将这种情绪代入到生活中去,产生了一种对生活消极抵抗的心理?反正命运对我如蝼蚁,我便不介意变渣男。
“人走茶凉”这种感觉我相信很多中年男人,更准确的说是退休后的中年男人都深有体会。据近几年有国际健康调查结论得出,实际上人类的平均心理与生理年龄均已往后推迟,而五六十岁的男人,可以算作是中年。也正因此,国家有意往后延期退休年龄,也并非不无道理的。因为退休后更多的男人反而更加感觉落寞和无所适从。因不被社会启用,但身心未觉衰老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种失意的情绪,有个人爱好者,尚可以解脱这种情绪,而多年来纯粹以工作为兴趣的男人,则难免会生出厌世的情愫来。这就是久木不顾一切,想要一场离经叛道也要旷世绝恋的主要原因,对,就是逆反心理。越是不道德的越是刺激的。
2、职场无用论使情感诉求变得强烈,欲望总要有发泄的出口,而爱情来的恰到好处。
自认为被公司遗弃的久木工作非常消极,闲下来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久木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也早已如左手摸右手,婚姻变得没有爱情只剩下亲情。正是这种事业与年龄感被深度的边缘化,使这个男人深感生命的无力,说死太早,说爱又太晚。他急于想要寻求生命中的另一种刺激,来重启生命中的动力,否则,自己仿佛一个游走在浮世绘中的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乐趣,麻木不仁的等待生命的终结。工作的突变,他变得无所适从,不再参与到激烈的竞争和核心工作项目中去的久木,产生了莫名的烦躁,此时真是一种,我从何处来?我要到何处去的迷惑。就在这种境遇下,遇到与他爱好相近的书法老师凛子,她是他生命中即将干涸的枯泉冒出的一股清冽,对于他来说年轻的36岁的凛子此时,如一个救赎者的姿态向他走来。如果用一句俗语表达,就是他这把干柴被烈火点燃。宁可赴死也要充分燃烧。而这个男人到底有没有底线观念呢?我们在文章中对他的描述来看,我觉得他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婚姻忠诚的底线,被他用某种看似具有说服力的情感艺术转化了,因为书中说他曾经多次偷情。我们再引用一下原文对照说明:待在这个自由而空闲的位置上,久木才发觉,活到这个岁数,自己还从来没有发自内心地、投入地和女-人恋爱过呢。当然,他对妻子以及好几个女-人也产生过兴趣,也曾偷偷地逢场作戏,但都感觉温吞吞的,完全没有燃烧般的激情。照这样活下去,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松原凛子恰巧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久木面前。真正的爱情可遇不可求,久木和凛子的邂逅也是极其偶然的。
3、“自杀殉情”实则是在表明对良心的拷问下,无处逃遁的审判。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发现久木是一个情场老手,甚至是一个惯偷,他早已深谙女人需要什么,又如何虏获女人心。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凛子来说,久木的惯用的狂热伎俩。在过惯了中规中矩的闺中少妇来说,简直就是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没有见识过这种阵势的爱情,要她如何拒绝?她根本也不想拒绝,因为这就是她一直向往的狂热的爱情。她误以为这就是真爱。但是于久木来说,这是什么呢?如果你说,他能为之赴死,肯定是真爱无疑。但是我觉得你错了。这就是渡边淳一最成功的地方。真爱不真爱其实与生命无处逃遁已经不能在一个维度上讨论了,这一场爱情,是久木为逃避现实的一个幌子,一个虚壳。这在作者最后的一个章节起名中可以看出,他给最后一章命名为:“空蝉”。我在“空蝉”的解释中用了消极的手法,来表现他们的逃世自杀行为,实际上还有一层隐含的深意,就是逃遁。当一个人已经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他还能怎样?他不敢面对人生,不敢面对世情,不敢面对指责,甚至不敢面对背负的双重责任。这让我想起了顾城的死,也是这样一场对自己良心无法面对的逃遁。也许他们的行为无法用法律来审判,但是每个人的良心却是自己最严苛的审判官,当他无法扪心自问,问心无愧的时候,他只能用自杀身亡的方式,谢罪离世。我认为,这是作者渡边淳一用冷静的视角,对他们这场爱情给出的审判结论。法律无法审判的就用残存的良知去谴责吧。单纯而热烈的凛子,是一场自我诱惑的堕落,真爱不过是为放纵找到的出口
1、外遇中的真爱,不过是一场征服对方身体与精神的博弈
女主人公凛子是一位书法老师,表面看似温柔端庄的凛子,实质是一位内心炽热的执着女性,她的丈夫则是一家医院的主任医师,虽然二人没有孩子,但在其他人眼里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凛子的丈夫在性生活上对凛子特别冷漠,甚至可以称为无性家庭,多年来维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以至于夫妻关系极其麻木,凛子连为丈夫生儿育女的欲望也没有。非非在这段对女主人公的介绍中,忽然窥探到了作者渡边淳一的影子,渡边在写作之前是医学博士,而这位丈夫恰好也是医院的主任医师。因此我忽然在今日的这篇文章中,细思极恐的发现,这会不会是渡边对“向婚外追寻真爱”的一场逆向写作思维?因为我曾经有过与外科医学博士深度对话的经历,作为医学研究人员,尤其是外科医生,也就是深度研究人体解剖学的男医生来说,人体与他们已经失去了那种怦然心动的诱惑,那不过是一种生理需求。我不晓得我抛出这个“伪”命题,会不会被一大波家属怒喷,但是这的确是当时我那位医生朋友的原话。我深感学医是件伟大的事。他们为人类命运牺牲了太多。而我们回到凛子身上,这位曾经活了36年的“修女”,忽然在这如狼似虎的年纪,被这个徐郎半老的男人解锁了身体密码。她如一个刚刚睁开眼的孩子,对外界所有的新鲜事物感到渴望和好奇,于是她一步一步试探,与久木的爱情就仿佛在玩一场密室逃脱,让她上瘾。她一关一关的试探久木的底线在哪里?每解锁一关,她就获得征服感,这是她过去的生活中未曾感受到过的,这种女人征服男人的成就感,就好像男人征服世界的高级感一样,让这个女子仿佛被打了鸡血一样的不停的要,不停的索取。甚至发展到最后,每次都是这个男人告饶她才满意。
2、被征服的真爱幻象下,是现实生活中灰败的人生和崩塌的人设。
从凛子的这个现象中,也表现了一种繁华世界背后,某一类人空虚无处寄托的内心世界。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刺激,不断挑战的方式来获得生存体验。而这个世界太强悍了,能让人掌握在手心中的又太少了,而眼前这个男人,实现了凛子的这个愿望,他俩一个在事业上不得志,一个在婚姻上不被重视。说白了都是人生某个领域的失败者,因此正是这种虚无感让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同时找到了互相征服的共鸣。但是凛子回归现实后,又产生了巨大的虚无,因为自己母亲的羞辱,丈夫不离婚却又不去爱的纠缠,让凛子的人生产生了撕裂感,每个女人爱到最后,都想要一个结果,那就是要么结束,要么名正言顺。而而凛子此时也产生了这样因羞耻感想要终结或者正身的感觉。但是作为男人久木的不积极,和自己丈夫的不放手,让凛子开始产生了对感情的怀疑,她不敢深究这个事实,因此她只能再次用不断的索取,来证明自己对真爱追求的正确性。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对,为爱殉情的男女,这对和他们命运相似的男女,刺激了凛子作为女人的神经质。当他们互相在问对方,是否永远不变心这个话题的时候,久木的旁白是觉得有点虚伪,怎么可能永远不变心。这就说明他们作为一对背叛过爱情的人,深知这种永久的激情之爱是不会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存在于彼此的婚姻中,因为婚姻不仅仅包含着爱情一个元素,还包含了责任、繁衍、和协作这三个社会因素。而爱情不过只有18个月。想要长久的拥有激情的幸福感,不再退回到原来的虚无中去,凛子突然在于久木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爱的性福中死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他们心中虚幻的爱情境界。而对于凛子这个人设,实际上是这样表达的:一个从未进入过职场的,不被丈夫重视的,不曾接触外界,没有自己社交圈的,甚至是连孩子都没有的,中年家庭妇女。因而,这样一个人设,她又有多少对世间的留恋呢?想必除了这场被她征服的爱情吧,但这样一场爱情却是不被人认可和接受的。因此,最后残存的希望破灭,凛子走进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中,再也难以自拔。
结尾:渡边淳一弃医从文的写作动机和《失乐园》的创作灵感 完成了上述对小说情节和人格分析后,非非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这个久木和凛子丈夫的两个人物设定,或许是渡边淳一在自己身上,感受到的一个人分裂出来的两种人格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渡边是一位医生。
渡边淳一曾说:“我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看见血,找神经,触及骨,而且看见死。对于人体,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惊异,接着的三年有梦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种顺从绝望,终于开始觉得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和浪漫毗邻而居的。”自此,他索性辞职来到东京,开始了专业小说创作的生涯。至此我完全理解了那位外科医生朋友。而关于渡边的艺术创作灵感是始于高三那年早春,渡边淳一的初恋纯子,在北海道的阿寒投水自杀了。他描述:前晚,她在我家窗台上留下一束火红的康乃馨,仿佛向我告别。我当时觉得她对我的感觉非常特别,但后来才知道,与我交往的同时她还有5个男友,其他人都收到了她的康乃馨。我一直在想,她到底最爱谁?直到成为作家我才明白,她不爱我们,她最爱自己。她喜爱表演,甚至主动去堕落,冲破一些道德观念,仿佛在和我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艺术。”而真正点燃渡边淳一写作之路的女人却是一位叫摩西奶奶,她是一位草根刺绣艺术大家,因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刺绣这一领域专注获得了世界艺术界的认可。而酷爱文学的渡边,从小想当作家,所以在医院当外科大夫让他很无奈,他不知该否放弃这份令人厌倦却收入稳定的工作,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28岁的他给仰慕已久的摩西奶奶写信,希望得到大师指点。
这封信让老太太很感动,因为平时多数来函都是恭维溢美之辞,这封信却向她讨教人生难题。虽然她已经100岁了,还是给小伙子写了回信——就是上述那张引起轰动的明信片。“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从此渡边淳一弃医从文,并一举成名。这一点和鲁迅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对历史,渡边淳一也有自己的反思。他曾发表文章《一百种理论不如一份良心》,渡边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笔触抨击社会上病态的人物和事务。
渡边淳一在文章中说:“同样一件事,加害者和受害者理解的方式会有天壤之别……加害者的任何理论、任何辩护都是苍白的。因此,JP决不应该企图用暧昧的语言逃避现实。”
而这部被很多人看成是情爱小说的《失乐园》,实际上更是大师用写实主义表现手法,向社会与反社会型人格提出的关于人性、道德与价值观之间的拷问与自问!渡边淳一先生曾经承认说:“我在写《失乐园》这本小说时,也正在谈恋爱,所以说这部小说是梦和现实相交织的产物,加上过去体会的的恋情,以及回想那时时听到的音乐和情景,使我进入了不可抗拒的的恋爱状态,沉浸在其中。”“我之所以要写《失乐园》,是因为我有一种很深的危机感,我觉得,与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相反,我们人类终归还是动物,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由雌性与雄性构成的,可惜我们已经丧失了这个最基本的认识。”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1]
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2]
作品名称
安娜·卡列尼娜
外文名称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作品别名
安娜·卡列宁娜
创作年代
1873-1877年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法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基蒂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意与她结婚。
而深爱着基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基蒂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基蒂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帅气逼人。他的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
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基蒂精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伦斯基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可亲的,在舞会上……”
基蒂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基蒂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但在官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爱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爱他……我憎恶你……”。
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渥伦斯基和安娜的爱情更加炽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
在渥伦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基蒂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基蒂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
旅行了三个月,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但她却以名誉和儿子为代价。归国后,她没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馆里,由于思念儿子,在儿子谢辽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无邪的谢辽沙不放妈妈走,他含着泪说:“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与安娜分居,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使安娜感到很难过,她责问道:“我们还相爱不相爱?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
在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于是他们搬到渥伦斯基的田地庄上居住。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乐部去,把安娜一个人扔在家里,安娜要求渥伦斯基说明:假如他不再爱她,也请他老实说出来,渥伦斯基大为恼火。一次,渥伦斯基到他母亲那儿处理事务,安娜问他的母亲是否要为他说情,他要安娜不要诽谤他尊敬的母亲,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爱他的母亲。
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渥伦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