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吃早餐,可能是遗传的缘故,我妈不爱吃,我爸也不爱吃。特别是我妈,她的胃简直跟铁打一样。
不上班,送孩子上学后,接下来的大事就是买菜。去菜市场转一圈,老几样菜。拎回来的路上,从第一家的馒头、包子铺走起,接下来千层饼店、热干面店、小面店……停停看看,始终下不了决心,买什么吃。等走完了,看完了,家也要到了,早餐还是没有解决。
上班时,上午时间太长,不吃点什么,等到十点多钟,真饿了,啥吃的都没有。特别是冬天,那个难受劲儿太甚,所以无论如何,也要随便买点啥填填肚子。
同事们大多选择吃面,端来汤汤水水的面条,或者干干巴巴的热干面,埋头开吃时,我望而却步。即使有时心动,买上一碗面,最多吃下三分之一,实在有点暴敛天物。惯常选择的是汤粥之类的食物。
幸而楼下有一食堂,各类粥食很丰富,银耳汤、绿豆汤、玉米粥、豆腐脑、稀饭、海带汤、黑米粥……选择余地之大,前所未有。
早几天,一个肉包加一碗汤,接下来几天,包子吃腻了,换主食,炕土豆或炒饭加汤或粥,再吃几天,都腻了,不知道换什么主食,就选两种汤粥。都喝甜的吧,太腻,都吃咸的吧,太稀,等于灌了两碗水进肚。所以,通常是一咸一甜。
食物,我不太尝试新花样,很多东西我都吃不了,不是它味不美,而是味太重。大多面的汤底都会加牛油,那股味,即使强忍,扒拉两下后,还是丢去了垃圾桶,可惜了了。
之前在外地时,吃东西,讲究一个物美价廉,进出最多的是桂林米粉店。我不知道真正的桂林米粉长啥样,比较之后,整体上觉得内地的面馆还是以面条为主,干的,湿的,扁的,圆的,粗的,细的。米粉店以米做的粉为主,各种式样。我们说的米粉他们叫之河粉。米粉可煮可炒,配以豆芽加一个鸡蛋,最好。炒米粉,技术不好,也炒不出那个味。想要吃到一碗味佳的炒粉,实属不易。粉太干,容易断掉,炒时不住地翻动,也容易碎成细末。米粉吃油,油少,干;油多,腻。适量的油,要掌控好。猛火伺候,上下颠锅,粉出锅翻飞,稳稳当当落下,呲溜呲溜,煎熬着,带点焦黄色,最妙。
沙县小吃店也是常进常出。吃的最多的是店里的拌面和蒸饺。蒸饺形状特殊,一头尖,一头圆。四平八稳地卧着,若再加一双眼睛,一个尾巴,活像一只小老鼠。肚皮上的两排褶痕整整齐齐,像用勾线笔描摹上去的。皮没有汤包那么薄,不似肉包那样厚。汤包因汤汁腥,配之姜丝和香醋。沙县的蒸饺一般配花生酱。那个香又别有一番滋味。一笼汤包我吃不完,一笼蒸饺,却意犹未尽。
千层饼是最便捷简单的早餐,我比较中意它。家附近有四五家卖千层饼的,对此,我也都有一一尝试过。一家,位置好,拐角处。两女一男。一女做饼,一女收钱,一男切饼。面皮较软,所以可切成块,或卷成卷儿。包点榨菜,边走边吃。即使冷了,也能下口。另一家就在这家旁边,是后来的,抢了点生意。为表示友好共处,加了四五种粥食,以示不同。这家的饼吃过一次,见是刚出锅的,刚刷上了酱汁,动了心,买了一块,也是边走边吃,寡淡无味,最后,扔进了绿色的垃圾桶。不要怪我浪费,我是那种对早餐不讲究,又严苛的人。买了吃一定要对味,不对味,舍之不可惜。
还有一家,油多,简直是用油烤熟的,所以这样的饼脆,切的时候渣渣直掉。吃完,袋里留一层底油。边缘处较厚,酱汁薄,味淡。曾遇一老人买饼,当即就告知店家吃饼的烦恼,建议店家边缘处要多刷点酱。我喜欢看师傅做饼。整张擀平的圆形饼皮放入油锅中,盖上盖,静听锅中动静。开盖,翻面,盖上,再开盖。两面都焦黄了,拿出酱汁,均匀地刷上,抓一把白色的芝麻,从指尖漏下,星星点点缀在酱汁上,最后,青青绿绿的葱花洒落。一张饼,好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中国早餐种类之多,天天不带重样的。爱吃早餐,莫大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