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

文/商业美学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硅谷是科技创新的奇迹,是商业创新的奇迹,是经济发展的神话。人们总是想弄明白这样的奇迹与神话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奇迹与神话能不能复制。硅谷所具有的创新要素,比如政府与政策的支持,比如风险投资,比如创新专家与人才,比如企业家,比如团队,比如营销等等,使这些要素能够整合起来起作用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是什么使得硅谷成其为硅谷?硅谷的风险投资家维克多•黄和格雷格•霍洛维茨所著《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试图解开这一谜底。本书深刻地剖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质,之所以能依靠自身的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是因为身处其中的个体都遵循无形的“雨林法则”,这种创新文化对想要复制或超越硅谷模式的企业,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创新需要生态,作者把这个生态圈比喻为热带雨林,雨林的特征不只有生存竞争,更有共生、互助、包容,因此一粒小小的种子、一棵小小的野草就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硅谷具备创新的所有“硬件”要素,作者把这些要素比作一个个互不相关的原子,但是把这些原子连成创新的网络,成就了今天的硅谷。是什么连接了这些点?是硅谷特有的文化!比如分享,比如信任,比如多元,比如换位思考,比如反商业理性,比如共和,比如对失败的包容,比如对破坏规则的惩罚机制等等。硅谷文化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偶然性(说成必然性也未必错),自然而然就成了。那么对于不具有这段历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来说,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创造硅谷的奇迹?作者给出的“热带雨林配方”和“工具”,颇值得研究与深思。

作者的研究不仅仅是基于作为硅谷资深风险投资人的经验推断,而是深入研究了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多个学科,甚至精神学科,站在宏观和微观、风险投资人、企业家、创新者多个角度看世界,到底是什么使得硅谷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复制这种魔力到别的地方吗?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来解释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那就是产生非凡创造力并将其输出的人际网络。他们认为,自由市场的思想没有考虑到人性对创新过程的影响。这项野心勃勃的工作挑战了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多世纪的基本假设。因为大部分关于硅谷的书都是从产业的角度去讲的,而这本书则是从社会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来描述硅谷的生态系统,带领大家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硅谷的生态系统。

雨林在这本书里是一个隐喻,作者用雨林和农田去描述两种不同的产业和经济,或者说是社会的体系。作者认为传统的社会体系是一种农田的社会,农田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需要我们去精心控制和规划预测,才能种好它。中国在若干年里都是农田的经济形态,由于农田里面物种非常单一,要种的作物都是事先规划好的,并且是批量种植,因此通过水分和养料的精细培育,完全可以规划好一个农田,同时不断的提高它的产量。相较而言,雨林则是另外一种生态系统,在雨林里面,会诞生非常多的新物种,大家知道,像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就是全世界新物种最多的一个地方,容纳了全世界大部分的新物种。

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它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将有才干的人、伟大的创意和大量的资金糅合在一起。其野蛮生长的雨林法则,是其成为全球最顶级创新生态系统的根源所在。本书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雨林模式,雨林则比生态环境更形象、更深刻!想到雨林,我们眼前浮现的就是茂密的丛林,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这些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雨林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千万不要忽视“野草”!“在雨林中,一棵像野草的植株极有可能是整个生态环境中最有价值的新植物。”今天的“野草”可能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千万不要把那些特立独行的创新想法扼杀在摇篮中!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它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将有才干的人、伟大的创意和大量的资金糅合在一起。其野蛮生长的雨林法则,是其成为全球最顶级创新生态系统的根源所在。

世界上很多地区试图模仿硅谷建造能够孵化伟大公司的科技园和创意园,但是鲜有成功的,它们所欠缺的不是资金和人才,而是一个利益各方多赢的生态圈。作者提出硅谷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这些,而是生态。资本容易流动,政策也随时可以变更,能够聚集创新力量的是生态,不可轻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态。本书通过分析硅谷创新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以雨林生态作对比,突出有创造力的人脉网络是创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人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质,之所以能依靠自身的各种资源(人才、资金、创意等)不断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是因为身处其中的个体都遵循无形的“雨林法则”,这种深植的创新文化对任何想要复制并超越硅谷模式的人,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硅谷生态圈》副标题叫“创新的雨林法则”,讲了14条热带雨林公理、7条创新法则和6个雨林工具。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雨林——创新的奥秘

许多商学院教授毕生都在研究创新,许多公司与政府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在创新上面,成千上万的人声称每天都在实践创新,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不懂得到底是什么创造、培育并激活了创新过程。

25 000英尺高空的伏特加酒与物理学

双城记

萨根的实验

非传统的智慧

长野草,不长庄稼

创新的生态学

本质内容

注释

第2章 雨林为何至关重要——那些反对谷歌的故事

行动不能是少量理性冲动的浓缩,而要反映出真实世界人类交互的社交与心理复杂性。

反对谷歌

人才的神话

理性选择的局限性

释放市场

群体理论的背水一战

雨林的无意识鼻祖

距离的代价

社交网络的距离

搭桥

自由市场

很想和你在一起

注释

第3章 热带雨林中的人们——海牛、水獭和沃特森

基石人物可以创造价值的原因是他们是社会信任的中介,特别在现在信任缺失的时代基石人物更有价值。

热带雨林中的新物种

基石

基石人物的DNA

圣迭哥的火花

基石组织

创业者

热带雨林的其他居民

种类记录

注释

第4章 生活在热带雨林

第一部分:创新的分形几何

简单的人际方程式可以决定这些能够改变世界企业的成败,特别在企业早期的时候,更是至关重要。

相距很近,心却相隔很远

新兴的创新“科学”

今日丝绸之路

创新的隐形货币

合作的洞穴人

创新的洞穴人

第二部分:过山车

原子力量

逃离社交族群的束缚

变化的团队

合作来自何方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非理性的快乐

矫正视力

冷血的爱

花衣魔笛手

热带雨林中的多样生活

注释 第一部分

注释 第二部分

第5章 热带雨林中的规则——消失的第三块石板

社会规范需要信任,而形成足够使社会规范发展并延续的社会信任并不容易。

“ 零和 ”界限

失踪的法则

成文法律 vs. 不成文规定

三个派生物

回到边疆

合作应需求而生

规则

认知规则

“C要素”

边疆的遗产

注释

第6章 如何构建一片雨林——魅力与山谷

创新是混沌的、偶然发生的、不可控制的,所以那些线性的、可控的流程很难自我维持下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在雨林里为之奋斗的目标正是一个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系统来实现低成本和内部可持续性。

寄希望于创新

信任的价值

分散化的力量

雨林的管理

3DM,第一部分:第三衍生管理

3DM,第二部分:硬件

3DM,第三部分:软件

雨林工具

工具一:从实践中学习

工具二:增强多样化

工具三:颂扬榜样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工具四:建立族群间的信任

工具五:建立社会反馈回路

工具六:明确社会契约

既不是鸡也不是蛋

注释

第7章 热带雨林中的资本 ——风险事大,资本事小

从硅谷的思考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启示是,风险投资主要不是关于资本的。

西行记

投资的连续性

投资缺失之谜

减即是加

弥补空白

如何建立风险基金

互利共生

雨林资本的配方

混蛋与绅士

金钱≠风险投资

注释

第8章 如何衡量一个热带雨林 ——测量创新的心跳

这种社交圈将不仅仅促进每家公司的财富积累,更将有效帮助每个成员跨越巨大的社会和地理障碍,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用Skype打电话

金发姑娘的显微镜

点对点的热带雨林

蘑菇的秘密

流动模型

快速繁衍的蘑菇

测量波浪

量子结局

注释

第9章 结论——热带雨林的未来

为了能使热带雨林系统的运转有序而高效,我们需要热带雨林法则,这是能帮助消除人们之间隔阂的不成文规范。

最后的边疆

隐喻之外

与懦弱斗争,拯救世界

注释

结语 创新的神秘主义

美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说:“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生物系统,我们对于生物系统的理解,其实可以引申到其他的活的系统里面去,包括生态环境。”

文摘:

硅谷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说起传统的经济模式,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个比较可控的生产环境,像美国100年前生产飞机的工厂,生产的关键是要精确地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所有的东西都是可预测的,甚至包括生产线的员工,多长时间去一趟厕所,一次去多长时间。

农业也是一样,一亩田里到底能有多少产出?这其实是可以预测。于是我们就要控制,这亩田里得浇多少水,用多少化肥。所有的元素都是可控的,可以测量的。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农业和雨林。在雨林里,什么东西长出来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总会有新东西出来。在农田,如果有杂草,你会把它拔了。其实,在硅谷这种地方,Facebook这样的公司,几年以前,也不过是一棵杂草而已。这些不可预测的杂草,才是雨林最重要的元素。

如何设计一个系统,来鼓励杂草的产生呢?你必须控制一些因素,比如阳光、以及土壤的营养成分。只有在这个时候,杂草才会丛生。多种植一些树木,是复制不了雨林的。

农作物在农田里面生长的最好,而杂草在雨林里面生活的最好。举例而言,苹果iPhone手机在农田里面生长的最好,就好像富士康公司的生产线一样,所有东西都是精准控制的。但是这个设计,在它产生的时候,其实是完全不可预测的。苹果的设计团队坐在一起讨论iPhone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最后的成品会是怎样。他们让这个想法自己成长。他们也完全不可预测最终结果是什么。

所以,终究而言,硅谷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不要去控制一些想法,让它自然生长,看看最后会长出什么来。

如果你要复制硅谷的成功,关键是要复制这种思维方式。

65%的创业公司失败是因为人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地方都不能复制硅谷的成功,其关键也在这里,它不能复制人这一块。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所有创新都是人的创新。如果不能解决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不了创新的问题。

创新(雨林)的7条法则

第一,破坏现有的规则,大胆梦想。

第二,对新的想法有开放式的接纳。

第三,信任别人,同时也让别人信任你。

第四,追求公平,而非利益最大化。

第五,大胆尝试,快速迭代。

第六、犯错误、失败,然后继续坚持。

第七,帮助别人。在你还没有好处的时候,先去帮助别人。

从雨林,到农田,跨越中间的鸿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对比一下雨林和农田之间,规则的差异性。对农田而言,它的规则是这样的:

第一,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第二,对你的团队忠诚。

第三,和你可信任的人一起工作。

第四,找到你的竞争优势。

第五,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第六,追求完美。

第七,回馈人家给你的好处。

这些规则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如果细看雨林规则和农田规则,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完全不同。雨林的规则是创造混乱、制造混乱,农田的规则,则强调所有的事情都是可预测的。

如果用一个字来简化雨林规则,可以是这样的。

第一,开放性。

第二,多样化。

第三,好的偶发事件。

第四,公平。

第五,实验。

第六,工作和玩一样。

最后,给予别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对农田规则,同样做一些简化,它们是:卓越、忠诚、靠谱、成功、质量、精准、回报。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所有的新的创意和想法,都是从左边开始,在它慢慢变大的过程中,就会往右发展。所以,中间的这条线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鸿沟,这条文化鸿沟非常难以逾越。大部分的小公司从左边开始,它不能够跨越这个文化鸿沟,不能够真正地变成一个大公司,所以它们死掉了。大部分大的公司,则停留在右边这个区间,不能够有新的创新出来,最后变成了笨重的恐龙。

硅谷之所以称为硅谷,是因为有很多公司能够从左边的区间,跨越到右边的区间。而且有非常多的这样的公司不断涌现。

雨林工具

随着成本的降低,人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创新状态,变成一种零合的竞争状态。随着价值的增高,一些新的行为模式也将产生。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文化的设计,有没有一些工具可以制造出来并有雨林效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工具一:从实践中学习,大胆尝试。只有去做了,才能够学到,你去抠理论,永远学不到。

工具二:鼓励多样化。你得去创造一个环境,让大家多沟通,让一些有多背景的人多沟通。

工具三:颂扬创业楷模,激励他人效仿。

工具四:建立族群间的信任。你要去创造一个小的群组,让这个群组里的人可以互相信任。

工具五:建立社会反馈回路。要能够制造一个社会反馈系统,系统里的人表现好的时候,有正向反馈;表现不好的时候,有负反馈。

在硅谷大家很重视自己的口碑,你的口碑可以决定你的成功与否。

工具六:公布行为准则。在Facebook的墙上,有很多行为准则。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是公司鼓励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反对的,这些东西都写在墙上。

制造硅谷生态环境的核心其实是人的因素,是如何降低人们之间的信任成本,打破人和人之间的墙。因为只有制造信任,才可以降低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人与人之间其实是相互独立,相互分隔开的,是有鸿沟的。

雨林到底是什么?YOU(你最重要)

回到雨林,每一棵红木林,在它生命周期内会释放出十亿的种子。种子发芽的时候,它其实也就是野草而已,只要有一棵种子成为大树,雨林就可以继续生长。

所以种子阶段会有很多,长到大树的时候竞争就非常激烈,因为只有一棵能够占据这个位置。

雨林到底是什么?用三个词来总结雨林:

第一,恐惧。人们恐惧、害怕的东西,阻止了创新。

第二,信任。信任促使大家互相合作。信任的增加,可以提高创新的产生。

第三,爱,乔布斯对于精美产品的热爱,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对于把人和人之间联系在一起这些事情的热爱,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克服困难,做一件很不容易做成的事。对于团队的热爱,对于你所做事情的热爱,对于一个新主意的热爱,所有这些东西促使你克服困难,做成一件事。

如果三个词还是太多,我们再次缩减成一个词:YOU(你很重要)。

在旧的思维里,生产线上的工人是不重要的。而新的硅谷思维,每一个人都很重要。Google的两个创始人碰到一起合伙做了一家公司,Facebook起家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很小的主意。我们在看雨林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副图:一片广袤的土地里,一颗小牙从水泥地里钻出来了。这棵小树苗就是你。是你想把一个想法从水泥地里面创造出来,生长出来。

当我们谈起硅谷,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一点,所有的科技与想法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你”是重要的。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创新是未来世界经济的救世主。数以百计的书籍、数以千计的文章和大约数以百万的推文(Tweets)记录下每一次思想火花和每一个创新行动,却很少涉及如何系统地激发创新。尽管全球范围内有大量投资,却只有几个地区(例如硅谷)形成了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网络来形成可持续的非凡创造力和生产力。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有计划地建立这样的系统?作者提出一个彻底的“全新理论”来说明创新生态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本书称这个系统模型为雨林并提出了14条热带雨林公理。

热带雨林公理1:作物在农场中极大丰收之时,乃野草在热带雨林最佳萌芽之际。

发源于工业革命的商业模式可以从多个方面被刻画成“农业”模型,这种模型专注于控制复杂系统,利用最新工具来细致地调整准确度、精密度与生产率。控制程度越高,产出就会越高。公司会因为生产的高效率而得到回报,这一点非常像农民为了提高土地亩产量而采用最好的肥料、农药与耕种方法。

相比之下,当我们想到创新系统时,最大的生产力来自类似雨林的环境而不是农场。自然界的雨林不会预先决定有价值的新物种的进化过程,但是会提供恰当的环境来培育偶然发现的进化过程。

在“农业”模型中,地里的野草往往会被拔掉,如果地里种的是玉米,那么所有的蒲公英都会被铲除。通常,那些不按照事先确定的详细规范来组装汽车的古怪雇员都会被解雇。然而,在雨林中,一棵像野草的植株极有可能是整个生态环境中最有价值的新植物。好好想想现在像谷歌与脸谱网这样的公司吧,很多年以前,它们与野草无异!那些古怪的人实际上是创新系统中的规则改变者。在雨林中,我们就是要鼓励野草生长。

热带雨林公理2:热带雨林是自下而上建立的,受非理性经济行为支配。

假设一位科学家将他毕生的精力投入分子生物学这么一个狭小的研究领域,或许他发现了全世界最有效的治疗肾癌的方法。他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他想把发现转化为药物用于人类。

他已经花费毕生的工作精力在实验室中,但是他必须找出跨越巨大的社交壁垒的方法。他必须和不同种类的人群进行广泛接触、理解、扶持与合作,这些人擅长商业创造、管理、资本增长、知识产权、会计、银行,甚至房地产以及其他行业。他必须把自己区别于其他许多治疗肾癌的同时期的科学家,其中一些人还会在初创公司上与他直接竞争。他必须开发出一个可靠有效的生产过程,形成一套极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他必须引起医生的注意、获得医生的信任,以便医生将他的药物用于真实的病人。他必须建立起一个销售代表网络以及市场营销体系。他最终需要和医药公司谈判并签订合同,来帮助进行大量的生产及销售药物……

每年我们都会和几百名类似的科学家一起工作。更多的时候,这些科学家们完全是困惑的、甚至是害怕的,几乎在最初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糟糕的决定。科学家们也是人。

“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人们会用理性的行动去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认为人们做的傻事在宏观层面会由于其他聪明人的所作所为而被取消,因此世界总是在转化,而且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好。然而,我们的癌症科学家仅仅是理性选择的演员。他的一个失误将会毁掉他下半辈子创造药物的机会。

热带雨林公理3:我们通常认为的自由市场实际并不自由。

1997年,苏珊教授和约翰·高赫教授的创业公司ProFusion已经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用于在万维网上搜索信息。这家公司创办于1994年,到1995年已经非常受欢迎,每月都有30万名用户,1996年每月都有100万用户。然而,在商业上,ProFusion经营得很糟糕,高赫夫妇最后仅仅得到10万美元作为他们这些年努力的回报。

相比之下,雅虎公司1994年在斯坦福大学起步,开车用不了几分钟就能找到全美最牛的风险投资经理,以及可以帮助技术创业公司成长的大量商业创业人才。雅虎的创始人可以获得这个资源网络中的思想、人才和资本,并加以集成应用。

为什么诸如ProFusion这样的公司失败,而雅虎这样的公司却成功了?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来,高赫夫妇居住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市的自由市场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买卖物品,他们可以到想去的地方旅游,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与他们愿意的人签署合约。与美国其他州类似,堪萨斯州在建立管理商业契约和财产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并且遵循美国的知识产权与担保方面的联邦法律。高赫夫妇很幸运,是这个运转中的自由市场体系的受益者,并创建了一家有前途的公司。但是,据我们所知,仅有自由市场对于ProFusion公司是远远不够的。

热带雨林公理4:由地理位置、网络、文化、语言和不信任所导致的社交壁垒,随之产生的交易成本将把有价值的关系扼杀在摇篮之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正和岛注:科斯生于1910年,于2013年辞世)已经年过百岁,他曾经建议说,最初他的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还远远没有完整。真实世界过于复杂,个人必须处理大量的复杂关系与心理因素、个人网络和信息流。他感叹很少有经济学家能够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公司是一个拥有更低内部交易成本的系统,不仅因为员工距离很近或者内部的法律与金融结构组织,还因为与公司关联在一起的人们可以更低成本来进行商业交易。历史上有好几个壁垒来阻止各种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

 地理壁垒,例如山脉、大海、距离。

 社交网络问题,例如人属于不同的社会圈子。

 文化和语言差异,例如人之间相互不理解。

 缺乏信任,例如人们害怕在一起工作。

现在,科技已经极大缩短了地理距离,使得我们拥有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但是人们还没有技能来面对不同社群和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社会距离感。创新者必须克服人际距离,建立信任来增强合作。曾经隔断人们合作的山岳和海洋已经被社群、文化和语言取代。

热带雨林公理5:热带雨林的繁荣与成员的数量,以及成员连接他人的能力密切相关。

如果你是一个要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自然科学家,你会选择保护一大片土地,还是很多小片的土地?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自然爱好者和创新者都同样有意义。

在创新的田野里,传统的集团模式是独立的小公园。在创新生态系统雨林里,个体要通过人桥来和更大的、更有活力的系统连接。人际网络越大,可能发现的市场空隙的数量越多,就有更大潜力挖掘出多样性的有价值的结果。

社会壁垒造成交易成本,而这些成本从系统中抽取能量,需要时间和金钱来克服这些成本。这些成本会决定创业者是打三个电话拿到关键性的第一个订单,还是一个电话搞定。这种区别对于商业机会来讲,很可能是致命的。这个壁垒还会毁掉有价值的合作机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机会成本。可以想象如果ProFusion团队的创始人高赫可以和有经验的硅谷合伙人搭档,找到雅虎或者谷歌,情况会怎么样?

热带雨林公理6:家庭和朋友之外的社交壁垒很高,这是世界上的准则。

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说,信任是一个社会交际的巨大隐形成本。人类从一开始就会对圈子之外的人缺乏信任,个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够消除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往往就存在于社会关系较远的人群之间。

当人们在自己正常的信任圈子之外,打破地域、文化、社交群体、语言壁垒,建立桥梁的时候,创新的机会就增加了。然而,打破原有的信任圈子,通常需要突破舒适的范畴,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

热带雨林公理7 :热带雨林依赖于那些可以为缩短交际距离以及可以连接各个分散的组织的人。

正像研究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物学家宣布发现新的昆虫或动物的物种,我们自认为发现了新的一种革新家——我们给这个新物种取名为“基石”(Keynote)。

在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在热带雨林还是在海洋,基石物种一般都扮演着中央支持枢纽的作用。它们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的部分会产生非常有价值的互动,它们的存在对整个系统有着远超过自身物种比例的作用。如果失去了基石物种,那么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就会开始崩溃,其他许多共生的物种就会消失。

在创新这个热带雨林里面,基石物种也是同样关键的。基石人物是人与人的桥梁,他们打破不同社群的边界,把不同的经济系统链接起来制造出一个更大的连续的经济系统。基石人物最重要的三个特质是:

 整合力(integrative)。基石人物可以轻松跨越各种障碍将人们结合在一起。在拉里的故事中,他能够无视地理的距离,将这些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以及其他职业的人们组成一个团体。基石人物有能力召集原来陌生的人,消除他们之间的疑虑,鼓励他们在一起团结协作。

 影响力(influencial)。基石人物拥有说服人们去做一些本来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但是他们从不用强迫或是威胁达成目的。他们通过长期的利益和非经济形式的推动来吸引人们,帮助他们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

 冲击力(impactful)。基石人物不仅仅只会炒作制造舆论,他们还有足够的执行力。尽管他们不清楚最终结果的细节,但是他们可以清楚看到自身行动的潜在价值。

总之,基石人物可以创造价值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社会信任的中介,特别在现在信任缺失的时代基石人物更有价值。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个体之间都高度独立的话,基石人物就会经常出现。但如果你在热带雨林,比如说硅谷中待了足够长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基石人物无处不在。

热带雨林公理8:热带雨林中的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传统经济学概念中的理性行为动机全然不同。

在热带雨林中,还有许多其他成员,他们没有和基石人物以及创业者一般的荣耀。但是,正如一个热带雨林中“普通”的植物以及菌类一样,他们的角色也一样很重要。成功的创新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努力,管理者、工程师、销售、顾问、咨询师、投资人、天使投资人、财务人员、办公地产业主、律师、市场营销人员、银行工作人员,提供支持的朋友,还有很多其他人都不能少。

他们超越了短期个人利益,频繁地把参与创新的初创企业本身作为回报。我们称之为热带雨林中的“新型参与回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会花一小时时间给你很多免费的建议。顾问会主动帮你起草一份三页的战略计划,不要求任何回报。工程师会在还不知道得到多少回报的情况下为你开发你的软件工程。

热带雨林中追求新型参与回报的人,不是传统经济理论中的那些“理性的人”。以下是热带雨林居民参与的一些理由:利他主义、冒险、挑战、竞争、人脉、友谊、学习、团队合作……

热带雨林公理9:创新和人的情绪关系密切。

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研究员马尔特·荣格(Malte Jung)设计了一组实验,来回答他的问题:人类情感是否能够解释创新的成败?结果显示:人们相处得越好,创新越多。

人类大部分的交流都是通过非语言的东西。我们给他人发出的非语言信号并不只是交流的附带产品。非语言信号暗示了个人的情绪,而情绪是合作过程的核心。如果不知道我们对他人的情绪直接影响了经济价值的创造,就不能理解创新。

有些人也许会辩称失败的关系是无法避免的,它是我们人类社会本性的一部分。然而,我们认为失败的关系极大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热带雨林公理10:人类分工越精细,系统中交易的潜在价值就越高。

在热带雨林中,高度的多样化可以让专业技术高的人们之间产生的互动更多,这样的话就可以打开多种交易的大门。像硅谷这样的地方,拥有很多各式各样的人并不是偶然,人们的种族、出生地、所接受的训练、经历、技能、性格等都不尽相同。大熔炉天生就具有价值,只是往往这价值不会立刻显现出来。

想法和技能本身就很难被准确地估值。解决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于建立信任。但是,信任作为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却不是那么可信。信任的缺乏帮助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热带雨林的数量很少。

信任很难,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为了基本的生存而设计的,不是为了创业。

热带雨林公理11:当初帮助我们祖先生存下来的本能,现在则会阻碍我们最大化创新。

现在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人类作为经济计算机来说有多么的不称职。

我们倾向于高估现在事物的价值,低估将来事物的价值。神经经济学现在开始研究关于影响经济估值以及决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有时候,这些估值会导致人们做出对个体和社会都不利的日常选择……我们知道某些回报的价值,是大脑无法准确估计的。例如,我们知道纹状体在计算回报的过程中,总是会少算将来回报的价值(也就是少算时间价值)。这可能就是导致我们为将来投资的少(例如教育、医疗、养老)的因素。

行为专家珍妮特·克劳福德简洁地说道:“人总是容易注意到负面的东西。因为发现在树上藏有一只老虎,比发现树枝上结了美味的水果来说,要有用得多。” 所以,比起追求收获,我们天生总是避免失去。不信任比信任更加容易。

热带雨林公理12:热带雨林中使用了一套非正式规则的文化来代替地域主义,而这套规则使得陌生人能够为了一个短期的项目在一起高效地工作。

美国的文化,特别是加州的文化,是从社交族群解放的产物。但是如果旧的地域社会网络被摧毁了的话,取而代之的新网络是什么样的呢?传统的社会结构解散之后,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交互的?企业创新,在像硅谷这样的地方当中发展的时候,创建了自己的一套不成文法则。

举例来说,风投家想要尽可能多地拥有企业的股份,但是又要给企业的团队留下足够的股份,鼓励他们全力为企业工作,让企业获得成功。此外,风投家还需要维护和企业家以及其他投资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维持自己的声望,这样才能确保以后会有具有发展前途的公司会接受他们的投资。如果风投家不能维持声望,虽然并不会对自己的财富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有前途的公司因为风投家的坏声望不肯接受他的投资,而其他的投资者也不希望和他共同投资,惩罚最终会到来,最后风投家的投资事业会失败。声望,无论好坏,对风投产业都至关重要。

热带雨林中的社会反馈系统,凭借着自身固有的惩罚形式,对很多热带雨林的居民来说是生死攸关的。现在出现了一些社交网络站点,让企业家可以对风投人进行评分,发布评论——例如TheFunded.com——加强了这些准则的效力。

热带雨林公理13:热带雨林有着非正式的准则,这些准则让人们可以为了长期的共同利益而克制自己短期的自利心理。

即使对系统中的人来说,任何产业的潜在社交准则都不是非常明显的。显然,并不是所有的风险投资人都会公平地对待企业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会加强准则,大部分不按照规则行事的人最终会被踢出系统。前风险投资人,美国银行的副行长尼克·宾克利(Nick Binkley)曾经对我们说:“掠夺成性的风险投资人可能会赢得短期的胜利,但时间一长就会失败,而且他们也无法建立起可以持续发展的公司。”

风投家总是受到背叛社会准则的诱惑,如果有机会就只顾让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个诱惑,他们就会拥有俗称“秃鹫风投家”的声望。长此以往,他们靠违反准则获取的收入将不够弥补因为坏声望失去的收入。经营最长久的风投公司总是按照规则行事。

我们在这只使用风险投资人作为唯一的例子。但热带雨林中的人们都会学会为了长期的利益而克制自己短期的利益。这条公理也可以应用到科学家和商人之间的交易、律师帮助企业家,多家公司进行合作以及很多其他的互动中。

热带雨林公理14:当社会规范的价值和超理性的动机创造的价值合并起来超出了人类本能的恐惧之时,热带雨林就形成了。

政府和企业总是希望通过财政机制方面来刺激创新,例如减免税务、提供补贴、拨款以及贷款。但是这些政策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毫无疑问,对创新来说,财政方面的刺激是很有意义的,否则追求金钱的人们不就成了傻子。但是,仅有金钱上的追求远远不够。

在旅程中,超理性的动机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和满足。因此,这个旅程本身就成了目的,而不是仅仅是一种手段。最近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人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人们更享受追求某个目标的过程,而不是最后实现目标的时候。

热带雨林依靠超理性动机以及社会准则让交易成本分析值可以接近甚至超过原始价值。这个过程和佩戴眼镜矫正视力类似。也许近视是“自然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矫正视力。热带雨林中的这种“矫正视力”的形式帮助人们可以看到经济交易的全部潜在价值。

我们一直强调超理性动机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天真的理想主义。实际上这是经过了冷血的观察才得出的结论:即超理性动机对刺激系统中的个体参与热带雨林的活动是必要的。只有人们愿意超越如陌生人在沃尔玛超市交易进行的那种等价交换,为某种目的做出牺牲,热带雨林才能繁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