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拖拉者的自我对话往往无意识的强化了疲惫感、失败感和抵触感,导致人们往往以拖拉作为一种表现自信与反抗的行动。本章讲述消极自我对话传递的信息,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反效率信息
“不得不”
“不得不”是一种给自己压力信息的自我对话。
在做一些小任务的不失败,努力学习或者工作却没有获得快乐,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疲惫不堪。这种时候当使用“不得不”与自我对话时会向你的潜意识传递以下的几种信息:
· 我不想做。
· 他们逼着我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
· 我不得不做,否则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 我恨我自己。
· 如果我不做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如果我做了,就会违背自己的意志。
看到这一节的最后一点我想到了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是一个看起来很阳光的男孩,爱说爱笑,经常在班里和同学打闹。有一次我和他聊天,我很随意的问他,“你平常周末都做什么?出去和朋友玩吗?”他说:“没有,我周末的时候都是一天都待在家里,我妈不让我出去。她从早上7:30喊我起床,让我在桌子前看书直到下午。不让我看电视,玩游戏也不让我出去。”我说:“那挺好的呀,看一天书,收获肯定不小。”他说:“根本看不进去,玩也不让我玩,出去也不让我出去。”我继续和他聊天,他跟我讲,他不能出去也不能看电视,他妈不管他学不学习,只要他在书桌前就可以,可他在书桌前宁愿发一天呆,想方设法的看漫画,打PSP,也不愿意学习。
我那时候不能理解这个同学的举动,现在在我看来,他的这种状态与家长的出于好心的严厉管教有很大的关系。无论对于什么工作,休息是必要的,越是有质量的休息越能提高人的生产效率。严重的压力给他一种“不得不”的暗示,对于他来说,学习已经成为了别人逼迫他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的事情。自然他最终高考的结果很不好。在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种种缘由,给自己一种消极的自我对话,如“我不得不做某件事“,结果产生更多消极的信息传递到自己大脑中,最终进入循坏的拖拉中。
“应该”
在拖拉模式中的“应该”已经变质,他从原有的“我对现感到不满”,变为了“我对现在感到恼怒,我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非常的不满。”
它传递给我们什么?
· “应该不同” 将理想中的状态与现实中糟糕的状态作对比。
· “应该做完” 将一个结束时有的状态与现实中糟糕的起始状态作对比。
· “应该像他或她一样” 将自己羡慕或嫉妒的人与糟糕的自己作对比。
在开始说“我应该”时,可能只需用短短是十分钟,你的脑袋里便会出现多次“应该”,那么压力和抑郁将马上包围你。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学习很好,我本来就稍微有点羡慕嫉妒恨,老师有时出于好心对我说:“你应该像那谁谁学习”,然后我就不断地把他和我作对比,越是对比,我的内心越是挣扎。结果,我不仅没有成功学习他,反而更加的越焦躁不安。
高效者与拖拉着的区别,拖拉者应该如何转变?
与“不得不”、“应该”,类似的反效率信息,“我必须完成”,“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我没时间”等。
1 用“我选择”取代“不得不做”。
2 用“我什么时候开始”取代“我必须完成”。
3 用“我可以开始走一小步”取代“目标大且重要”。
4 用“我是个凡人”取代“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
5 用“我必须花时间玩”取代“我没时间玩”。
策略:将积极的自我对话句式以小纸条的方式,贴到显而易见的位置,电脑上、书桌、门上等。当然也可以把这样的即时习惯话语写到手机、电脑的常用软件中。
开始行动吧~今天下午我是在一个本子上写10点开始修改《战拖》笔记,虽然中途我把任务换成了11点...但如你所见,我完成了本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