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孙解方正
读书
香港回归那一年,我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因陶瓷小有名气的三线城市。
偶尔与人闲谈,说来说去总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父母是不是老师?”实则不然。我生在一个中国很普通城市的普通家庭,爸妈都不算是学术界的,也并非老师或教育专家,但话又说回来,得益于父母的意识,从小我又能接受到一些可能比同龄人稍稍超前的教育,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识字。
小时候还记得在床头摆了很多张识字卡片,说一个字,我就从床上爬过去拿了带了图画的卡片儿,看了图自然能记住字,投入时间进去,很容易就学了很多。这并非什么高科技的手段也非捷径,就以我浅薄的见解,学一门语言最最开始所要做的就是重复和条件反射,这也是我父母做到了的。
如果一个人不在乎他所学的,就很难学到东西。在我看来学习方法,效率,资源都是次要的,只需要有的一个东西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目标,也会真正去研究这件事,就算没有时间也会抽出时间,没有资源也能搜集资源,真正喜欢的话,效率就更不用谈。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对什么都好奇,建立兴趣自然很简单-图画就够了。万事开头难这话是对的,不过只要有了一个框架,往里面填东西就很简单了-上街看到广告牌或者唱歌或者读书,想学到字词非常容易。
如此在一两岁的时候就有一些词汇量,能看不少简单的书,不乏是以图片为主给幼儿的读物。慢慢地积累,到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大概认识三千多个字,能够自己读书了。一开始看的书的针对范围都很广,但后来渐渐得认识更多的字,有能力去读更深刻的书。如此下来,从父母帮忙订期刊到自己开始找喜欢看的书,立刻就变成了不同的境界。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刻意得找有关自己感兴趣方面的书来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喜欢上了阅读,之后就会有这样的日子——爸爸妈妈都去上班,我会被带到书店去,坐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一天书。去的次数多了售货员也就喜欢上了我,会特别关照我。实在喜欢的书就买回家,慢慢地,家里小房间看完的书摆了一地,虽没有怎么系统地学,从书里看到的东西,获取的知识比起幼儿园课程来说,实在是太庞大,后来的经历也证明读书不失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当然了你们看到的这段文字,不是来自我的记忆,而是从父母那里听来的,这点大家可以理解的。
_摘自孙宗文 孙解方正《我的成长我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