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要求做教辅的事情,我说一下我的理解。
总体来说,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必要。为什么呢?因为教材也好,学案也好,相对来说对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都是比较浅层次的,都需要一个资料来进一步深化和拓宽,或者说,需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放到尽可能多的陌生语境里去让学生辨认和练习,需要让教材上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尽可能多的变形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和解决能力。如果孩子仅仅能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和学案的作业,那么孩子就只能考上二本左右的学校。我想没有哪个家长希望孩子止步于此吧。
所以,昨天我给一班的孩子们说,你们不要抱怨作业多了,因为你们抱怨的内容都是前一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的学哥学姐们抱怨过的,那么现在解决了吗?没有!为什么?不可能解决。只要你还想考好学校尤其是985学校,你就得以百倍的勇气来面对作业多的客观现实。不仅中国这样,美国也是这样。不要拿中国的公立高中和美国的公立高中对比,而是要拿中国的公立高中和美国的私立高中对比,你就知道每天晚上还能睡6个小时那太幸福了。
当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那就改变自己。这句话真不是老调重弹。我们各位亲仔细想想,从家庭到孩子需要改变的能改变的太多了。只要一改变,突然发觉,一中的作业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太难了,而是太容易了;不是太紧张了,而是太松弛了。
怎么改变自己,听我一一道来。
这几天听大家讨论天气寒冷一中生活条件的问题,大家很激烈啊,希望学校改进服务,给孩子带足御寒物品。我很为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关心而感动。但是我想弱弱的问一句大家:这是家长应该关心的吗?
学校的条件问题,应该是校长关心学生然后向上级申请款项的问题,上级不拨款,学校也没办法。14年前,教室连空调没有;11年前,教室和宿舍没有暖气;12年前,住校生没有洗澡的地方;06年前,一中没有体育馆,所以一楼餐厅也没有;05年前,一中的黑板是水泥的;若干年前教室还是我们孩子所在的教室,但是学生数是80人左右,三楼拐角那个教室达到惊人的108人;若干年前,一中的宿舍是每个屋12人;08年前,许多住校生以白开水、馒头和老咸菜为一日三餐,校长看了直掉泪;若干年前,一中东西校门没有成批的家长来送饭;若干年前,一中的住校生占到70%,根本没有家长舍得每年花3万租房子。但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从03年开始,聊城一中年年升学率稳居全市第一,且是以大比分第一。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60多个人在教室里的时候,室内温度是多少吗?每个人体向外散发的热量基本上等于60度的白炽灯,大家算算吧。即是没有暖气,孩子也冻不着。但是,我上课时候却发现一个心痛的现象:因为有的孩子穿得太厚,以致转身都困难,上课拿学案拿课本非常不方便,袖子太厚,写字很累得慌,这样导致孩子能省事的就省事,课本能和同桌看一本的就不再拿自己的了,下了课能不出去的就不出去了。因为教室温度高,穿得厚,尤其是颈部再围上厚厚的毛巾,各位亲,孩子在课堂上想不睡觉都不当家啊!所以我观察过,只要是脖子上围着厚毛巾的同学,上课20分钟后基本上就昏昏沉沉了。课堂效率?听课认真?你认为孩子能保证吗?还有,很多孩子上课时候把手缩在袖子里,或者用热水杯暖着自己的手,这种状态,效率问题还用谈吗?让孩子三分饥与寒,更有利于成长和学习,这是我们中国的老年语,我认为很有道理。另外,我观察,越是穿得厚的同学越容易感冒,大家观察下是不是?
我希望我们家长平时思考什么问题呢?比如这个周末孩子回来了,我找一部好电影和孩子一起看看,或者这个周我看了一部好书,把它推荐给孩子,或者这个周末领着孩子去见一个著名学者,让孩子见识一下名家风范,或者这个周末领着孩子去给爷爷奶奶家打扫卫生,等等如此吧。一句话,我希望各位家长多思考怎么和孩子进行精神上文化上的交流,少操一点物质生活方面的心。
当我们以“精神文化交流”为核心的时候,那么整个家庭就充满了对知识文化的尊重,就充满了平等探讨的气氛,就能点燃孩子对知识的真正热爱,当孩子真的感到了学习的兴趣的时候,作业的压力会减轻好多。更关键的是,这种交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样孩子的思考理解能力就形成了;也很容易让孩子主动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就具备了;也很容易打开孩子的视野,这样孩子学习起来就轻松了。孩子学习能力强了,那么作业多的问题客观上就解决了好多了。所谓作业多,不就是孩子在作业上用得时间长吗?而这个时间其实很多是用在审题上,当孩子理解力强了,用在审题上的时间少了,作业也就变得少了。这是家庭应该改变的地方之一。
家长应该在思想上提升自己,这样孩子不知不觉的就向自己靠拢了;如果家长仅仅想用自己的辛苦赢得孩子的感恩、亲近和拥护,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让孩子有还债的压力感,自己做不好的时候还容易有愧疚感。
真正让孩子前进的是孩子内心收获了多少,而不是上学的条件。说实话,孔子杏坛讲学,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讨论,什么设备没有,但是比我们现在的声光电教学不知强了多少倍。
让孩子崇拜不一定成为英雄和富翁,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让孩子瞩目的成就,不仅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成就。就是一个修车师傅,也可以凭着自己不卑不亢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子女温馨佩服。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就感到自己不当上处级以上干部或者家产没有500万就没有说话的底气;也因此,很多家长就怕孩子在吃穿等物质上低人一等让同学看不起,这样不好。其实只要孩子精神强大了,就是一个乞丐,也能收获尊重,比如清初奇丐吴六一;而孩子收获精神的尊重更会获得事业的成功。而孩子越是陷入物质的攀比越是容易自卑和偏激,因为我们知道在物质上炫耀总是能看见比自己的强的。
另外一点,有时候让孩子承受一点鄙视的轻视的目光未尝不是好事。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如果一点异样的目光都承受不起,才真是让我们担忧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说,收到点歧视、轻视和蔑视都是正常现象,读读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历史上多少赫赫英雄也曾被视为窝囊废、流氓无赖,看看水浒传林冲在监牢里挨得那一顿臭骂,同学之间的那点事还叫事啊。关键不是别人能否看得起你,关键是你能否做出让同学看得起你的事。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真是真理啊。这就是我一直强调多看名著的一个原因,孩子只有在小学初中阶段阅读了大量的名著,心中才会有很多高尚的人格来比量,来学习,来思考。这些名著就是保护孩子内心系统运行的360实时杀毒软件。
我们家长不可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更不可能及时察觉发觉孩子的思想问题,但是我们在孩子成人之前在孩子的内心植入这些经典故事、经典人物和经典理念,就足以佑护孩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所以,我以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精神文化应该成为永恒的核心。在这个方面,作为大人我们要不急不躁,要宽容平等,要不断看书看报并思考,至少应该多看看新闻联播和财经频道,多看看纪录片,多看看国家地理、大家这样的杂志,看着看着,咱们家长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俨然有高人气象,孩子看自己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当然如果孩子面临着伤害,我们爸妈们还是要及时挺身而出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用不着。
作者简介:贺传庆,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十佳班主任,语文名师,家长教育倡导者。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学生家长团队”在简书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