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热辣滚烫”之后又去翻看了日版的“百元之恋”,有些唏嘘。
这两个主线相似,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团队展示的两个作品带来的观感体验竟然差别如此。什么感觉呢?有点像刑侦剧里,一个是受害者的视角自述的故事(“热辣滚烫”),另一个则是一个不太喜欢这个受害者的旁观者视角讲述的故事(“百元之恋”)。
这个故事的主角面对的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际关系?她内心惊涛骇浪的痛苦经历(有些甚至可能因为内心无法忍受而篡改了一些事实记忆)在参与了部分情节的旁观者眼中,夹带一些的旁观者脑补的一些细节,就是那样一个故事。
真相如何,脱离了角色视角,是否还有真实,是否还有意义?
举几个例子:
1. 自卑的人容易放大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心目中是200多斤的大胖子,但是可能在旁观者眼中也就是个微胖而已。
2. 你不擅长和旁人一般表达自己,自己觉得已经充分表达了愤怒,比如经常爆粗口”我操“来表达愤怒,也有有各种情绪的表露,但是在旁观者眼中是一个没有什么情绪反应,整天顶着个蓬乱的头发遮住或者被光线挡住了脸,看不到表情,也听不到什么语言表达的没有情绪反应的麻木的人。
3. 自己以为是善良的对待他人的那些行为,在旁观者眼中往往是看不见的,旁观者通常只看到了你出拳对待了旁人,看不见,也不在意那前后的故事和缘由。旁人眼中,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被欺负都不足以被关注和在意,只有是像“被强暴”,被男人/爱情“伤害”这样的伤害才算得上是伤害,用来作为改变的内驱力和导火索。包括你曾经在某个雨夜自杀未遂,旁观者看到的也只是你白天的行尸走肉麻木状态。
4. 爱情里那个过份在意对方,各种照顾和付出的自己,在旁人眼中是那个勉强可以处一处,暂时提供个住所的过渡,只是实在无趣,没意思,找到更好的就会离开。
5.自己眼中没同意也没完全拒绝的“看心情”,在旁人眼中是同意接受的意思,尤其是长期以来在关系中不会拒绝的你,旁人看来你这么努力改变,算是勉强赢得了“他”的一句“有点意思,必然是会极其开心地接纳这难得”他“的主动,还会小鸟依人,撒娇哭诉,倾述内心。
唏嘘:“热辣滚烫”和“百元之恋”讲的同一个故事,“热辣滚烫”是主角自己的视角,“百元之恋”是那个旁观者的视角:那个旁观者可能是故事里主角的亲人,朋友,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