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此章内容较多,然我最有触动的是“过则勿惮改”,确实洞悉人性!
“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记得小学时,老师和父母就这样教导我们。但知易行难。究其原因,人最难的就是改过,因为过错往往与习惯、性格有关,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周易·益》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当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个人素质能及时摆脱下滑的危险,因而也是一种智慧的提升。
《论语·学而》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这里,不妨和大家分享一则故事——《鹰之重生》。
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的活到70岁,超过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动物。然而,有一部分的鹰却在40岁的时候就会死亡,只有大约3成可以活到70高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因为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双翅的羽毛也会粗大沉重,不再能够自由飞翔。这个时候,鹰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巢穴,静静等死,一是通过150天的漫长煎熬,获得重生。如果一只鹰选择了重生,那么它必须艰难的飞到山崖顶端,在那里筑巢。然后,它要忍着饥饿和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老鹰必须更为决绝的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在这两件工作完成后,老鹰还要把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当这150天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这则故事不切题,与“有过则改”有啥关系?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说明两点:第一,过错的形成往往是长期的,有时就像温水中煮青蛙,即使已经进入错误的频道、致命的陷阱,你仍茫然不知。第二,积习难改,改正是艰难的,改变是痛苦的,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但改正和改变或可带来重生。
当我们发现有些错误我们不愿改变时,我们可否问一问悬崖上那只老鹰,你如何能够敲掉你的喙、拔掉你的爪子和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