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收到一些亲朋好友发过来一些简历:
“***要找工作,你人脉广,看看能不能帮忙找个工作岗位!”
简历发过来后,总是会让我很头疼,我原本的设想是:收到简历后我来帮忙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工作量也不算太大。但是每次看到简历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真的是奔溃的!这分明是一份直接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模板简历好吗?并且到处都是填空题……
如果一个求职者,自己没有想过去找工作、没有体会过找工作的辛苦、简历做完后自己不反复修改、也不排版……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任何一个工作机会都很难让他珍惜。
我都快30岁了,脾气理应慢慢好起来,简历的事情我忍了,你年纪轻,我年纪大,我来帮你改!
然后过了几天,这个简历乱到让我哭的小朋友打电话过来:
“姐姐(如果他叫我阿姨,我的手机有添加黑名单的功能),我什么时候可以从老家出来面试?”
我说:“你早点出来吧,我想先和你聊聊!”
他说:“那你的工作岗位帮我找到了吗?”
我说:“还没有,等我们聊完后,我帮你找。”
他回答:“你那边都还没有安排好确定的工作岗位,我出去做什么?”
我竟无语凝噎。
人生的安排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比如,如果没有办法获得一份如意的工作,为何不先自己去争取?很多人,从一开始的心态就是错误的。错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之外,从而导致每个阶段都无法获得应有的成长。
后来,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不到一年多的时间,他离开了那个公司。
问他原因,支支吾吾没有回答。打了电话问他上司,果不其然,在公司里表现差强人意,同一时期进来的员工,早就甩他几条街。
2.
前2天看到咪蒙发表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大体的意思是招了一个实习生,在工作中屡次犯低级错误。在沟通所犯错误时,小女孩不断道歉、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咪蒙选择了再给她一次机会。
结果这个小女孩很快又犯了一个影响很严重的低级错误,直接导致公司多出了10多万的损失和整个公司的人忙得人仰马翻。
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在管理员工的这些年,碰到过形形色色的人。
并不是说不能容许一个人犯错,也不是说不给别人学习成长的机会,但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要有。实习生是从学生转化成为社会人的重要角色,你可以犯错误,但就连犯错误,也是有高、低级、频次之分,你不能总是挑战别人的容忍度。
给了你机会,你还无法把握,你凭什么让人相信!
3.
一直觉得处在哪一个时段,就应该做那一个时段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一个职场妈妈,最常被问到有关平衡的话题,标准的答案向来是人生无法平衡。平衡犹如天平,任何一方重量有偏差,就会失衡,每个人可以使用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选择用来阅读,必定无法陪伴小孩;你选择工作,必定无法同时在旅行。
所以,在无法抵抗现实情况时,何不把心态放得平和些?这个阶段,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并且有所获、有所记录,为未来的重新出发积蓄能量。
面对生活,你可以这么做:
阅读一本书,读的过程愉悦又备受启发,读完后一星期不到完全忘记;听一个讲座,听的当时拍案叫绝,相见恨晚,听完一天完全忘记;做一份工作,与同事相处愉快,公司氛围温馨,离开后想不起自己学到了什么;花钱办了健身卡,就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锻炼;去参加英语补习,从不背诵单词,就以为自己可以去考级了。
你也可以选择这么做:
阅读好比每天的饮食,吃的时候,享受的是食物的美味和饱腹的感觉,消化才能最终吸收,阅读过后的思考与输出才能成为你内化的东西;听一个讲座,要的不是当场的认可,更多的是哪一句观点启发了你,让你有所行动有所改变,为什么我们常常听说哪一位朋友听了某一场讲座,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并且也有了华丽的转身,因为他们除了全身投入之外,更多的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做一份工作,更多的是发现自己的不足,把不足补足,让自己的技能越来越成熟,储备越来越丰富,当你不能从一份工作获得新的成长时,才是你需要离开的时候。
选择不同,效果大大不同。
永远不要认为什么事情都应理所当然,唯有在路上,慢慢探索出该去的方向,全世界才有可能为你让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