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一直年轻。
错,萧亚轩的男朋友可以。
在节目中大方秀男友的萧亚轩着实让所有单身朋友羡慕了一把。几年前舆论还是嘲笑她“吃嫩草”“男友太多”,而看过她现男友之后纷纷表示好奇她是如何每次都可以交到那么帅的男朋友。
早年间萧亚轩的确提出过自己的恋爱准则,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条:一定要出门认识新朋友。
第二条:放下无谓的矜持。
第三条:要选对地点遇到爱。
第四条:认清事实他没那么喜欢你。
第五条:不要时时刻刻粘着对方。
第六条:适时转移注意力。
第七条:坚守原则,不要冲昏头脑。
第八条:好姐妹永远是你的后援。
第九条:沟通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十条:不爱了也没关系,当中有爱过就好了。
看过的网友纷纷表示要遵守,要遵守,然后幻想着自己找到羡煞庞然的伴侣。颜值高,家境好,尊重人,对你好......STOP!把口水赶紧擦一下,你要真是按照上面的守则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你一定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但,并不一定是男/女朋友。
为什么?你问。来问你几个问题:
(如果你单身)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单身吗?你知道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人吗?
(如果你恋爱不开心)你知道你们俩为什么总是吵架吗?为什么在一起之后更加孤独吗?为什么每次恋爱都失败吗?
(如果恋爱长跑后你们都要结婚了,但却分手了)你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了吗?真的是因为有各种痒吗?
再问,你有和萧亚轩一样的条件吗?身材容貌,金钱地位名气,以及人脉吗?估计大多数人没有,那基于她条件而做出的行为可能会得到结果A,那你只模仿她的行为但是没有人家的基础条件,这事就能复制吗?
之所以萧亚轩的恋爱秘籍对你没用,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议题,需要不同于别人的钥匙才能解开。而要找到自己的钥匙,就要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条件”。很可惜,大多数人不知道。
他总是逃不过三年之痒的魔咒
L在小学的时候就被家长送到外地上学了。因为缺乏别人关心,在他还不懂得什么是爱的时候,就懵懵懂懂的谈了恋爱。没有父母的陪伴,那个人就像冬天里的阳光给他带来温暖。但同时他也害怕失去对方,所以他无法忍受对方跟其他异性走进,开始限制对方交友的范围。和谁出去完,去哪玩,都必须在L的监控下。
恋爱中的一切都可以解读成爱意的行为,而L自己也认为自己那样做是为了对方好。他想和她走到最后。但,在快三年的时候女孩提出了分手,异常决绝地。他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对方却感觉不到爱意,不知道为什么她要这么伤害自己。
幸运的是,他过了不到一年又遇到了一个女孩。本来没打算认真,但是却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爱意。这一次他想,眼前的这个女孩就是他要娶的人。在甜蜜中的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到,就是这个已经彼此见过家长的人竟然在他们相处三年后、大学毕业后的某一天提出分手。
他想是不是自己长得不够好看,是不是自己不够有钱,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这些人都离开了自己。所以他拼命的工作,讨好领导,争取升职加薪。这样他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了。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一年后又遇到了一个女孩,而这一次,历史又再次重演,他们相处将近三年后分手了。
为什么恋爱总是不顺利,为什么三年对他来说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如果解不开这些疑问,相似的循环也许还是会困扰他。
她结婚了,却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先生。
S的家庭算是较为正常的家庭,但是她却不喜欢自己的爸爸。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爸爸不像个男人,遇到事不能冲在前面,在自己的工作上也是得过且过。窝囊,嗯,她说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所以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发誓不能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上学、毕业、工作,她按部就班的生活着,但也幸运和一个人爱的人走入婚姻殿堂。但是结婚后她却发现,枕边的这个人怎么一下班就玩游戏,从来不做家务。谈恋爱的时候还积极的很,总是在S身边忙东忙西,照顾不停,但是一结婚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有一天S惊觉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变了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像她的讨厌的人——她的爸爸。
为什么当初明确知道不要找像爸爸那样的人,但最终枕边人还是变成了让自己讨厌的人?当初又为什么会爱上和自己讨厌的人那么相似相似的先生呢?
萧亚轩17年换了18个男朋友,你可能羡慕,我却觉得她累
在一个采访中看到朋友对她的评价,说她每一段恋爱都是在认真对待,而每一次分手都需要痛苦疗伤。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谁愿意一次一次进入关系,然后又伤痕累累断开关系呢?
有人说社会上就是有一些人换男女朋友比换衣服还勤快呀,他们都挺开心的看起来。是,他们的确表面上挺开心的,有些人甚至还会拿出去炫耀,但是那种快乐是短暂的,伴随他们的将会是无尽的空虚。而且只有内心空洞的人才能一次又一次让人进进出出,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关系。
你说他们开心,我觉得他们可能陷入了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指,一个人固执地、不断地重复某些似乎毫无意义的活动,或反复重温某些痛苦的经历和体验。
“这一概念是弗洛伊德1920年在《超越快乐原则》一文中提出。他发现,孩子在妈妈离开房间后,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里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是把玩具当成了妈妈的替代品,他们不断扔掉这个玩具再重新得到,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体验妈妈时不时会离开自己所带来的创伤,来把自己不能控制的妈妈的离开变成自我可控的行为。”
那一次次的重复都是一次次的创伤。
如果没有能够消化好创伤,那些被压抑了下去的东西注定会变成当下的经历被重复出来。
如果你对自己某一种关系不满意,也许是亲密关系,又或者是上下级关系等,可以回顾一下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关系纠缠。你现在不开心的状态时候与其他人在一起的也会出现?找到同类型,即什么样的人,什么要的事情总是会引起你的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阻碍你前进。这个地方,可能就埋藏这改善你现状的钥匙。
回避和逃离都无法使问题自动消失,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经历过痛苦才能学会弄个东西。而他人的建议,如果僵硬地照搬,更多的是把你与真相越推越远。成长这件事情,没有人可以代劳。
路,得你自己去走。如果走,你得自己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