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在手里读的,是多利·克拉克所著的《深潜:10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多利·克拉克是美国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兼职教授,是美联社、《财富》《Inc.》杂志公认的”品牌专家“,被《纽约时报》誉为“个人重塑专家”。然而,今天的任务,不是写书评,而是想谈一些自己最近关于认知、技能学习的一些思考。
当刚刚翻完这本书第一章时,一句话默默在意念中浮现:当你挑起独立思考的神经时,一切才真正开始。
回顾自己不久前的阅读经历,具体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三个月前,读到了Spenser陈立飞老师的《个体崛起》。由于书名这个词曝光率极高,早已积攒了我满满好奇心。于是一个下午啃完。诚实地说,看完之后,心中有些许落差。书中多是Spenser老师的爆款文,读的过程中有时觉得好笑,有时觉得热血澎湃,可有时又眼巴巴看着一些行业精英的状态,自愧不如。说有落差,是因为,在书中看到的多是“要如何……应该如何……”的观点,并没有具体一板一眼实操的步骤。那时候的自己恨不得作者能给出我直接到什么网站输入什么关键字获取什么资源链接,然后再告诉我下一步如何详细去做……事情就这样被搁置了一段时间。
后来,手里的书换到了日本作家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里面有个观点,像小棍敲黑板一样引起我的注意,大致意思如下:对于书中与你有共鸣的部分,结合自己的灵感思考,往往可以得出具有创意性的可行方案,再通过持续行动,最大化获取这本书的价值。
到这里,自己的惰性在一旁悻悻地默不作声,相比于平时能看得见的行动上的懒惰,不愿意独立思考,可能是我们惰性的另一种隐性形式。类似地,还有拖延、不喜欢复盘等等。
在《深潜》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环节,叫“重塑清单”。在作者摆事实讲道理完成之后,指引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问题思考和诊断。同样的结构也出现在采铜老师的《精进》中。道理像情绪管理一般,看似简单,实际往往困难。因为相比消极的知识填充,进行独立而主动的思考是一种更加耗费能量的活动。
总结起来,精进路上,持续让自己不舒服,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