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们的文化中,尊老是一种传统。
这种传统的背后是认为年纪越大,就越是智慧。
越老越厉害,越受人尊敬。
我们常听到:
姜还是老的辣,酒还是陈的香。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无非有两层:
第一,少的不如老的。
第二,少的要听老的。
就像武侠小说中,颤颤巍巍、不起眼的老头动起手来往往就是个绝世猛人,《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神僧就是如此。
非洲有一句谚语:老人就是燃烧着的图书馆。
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知晓为人处世的规则和潜规则。
遍知世矩,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人类发展至今的漫长岁月里,知识的传递是老一辈向年轻一辈的经验传授,无论是游牧时代的迁徙狩猎,还是农业时代的农耕劳作以及礼仪习俗,这些都是代代相传。
老的永远掌握权威。
他们会教你如何捕鹿,如何种植,如何婚丧嫁娶。
按照他们所说的做,你会处于安全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正是如此。
人类文明正是建立在这种积累和传承之上。
但是,这种秩序一直以来都在慢慢瓦解。
文字和书籍诞生出现,让知识的传播不再仅仅是纵向单一,让横向的传播成为可能,打破了他们的绝对权威。
科学革命以科学为导向,去陈革新。
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跃更是对其彻底的颠覆。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道德伦理根基的动摇。
我们都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讲尊敬。
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似乎理所当然,毕竟他们抚育我们成长,有情感基础。
尊敬一些领域的杰出人士,那也是合情合理,毕竟人家名声在外,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但对于一些普通的陌生老人,这就很尴尬了。
尽管我们还会在公交车上给一些老人让座,但往往并非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敬意,更多的是一种将心比心,我们看到他们,会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会想起若干年后的自己。
让座本身不足以表达敬意,只是对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则的敬畏,是尊重道德规范本身。
相反,有时候,年轻人还挺看不上他们的,他们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只会打打麻将,听听养生讲座,跳跳广场舞,然后去超市抢购打折商品。
对你而言,这种生活方式一点都不酷。
你也难以想象自己会变成他们那样。
你只是想活得不一样。
然而,在以前,人们很难想象活得不一样是什么。
长辈的生活方式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长辈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未来。
每一代人都只是上一代人的重复和延续。
如今,一切都变了。
老一辈责备年轻人不听话。
无非是说:你们怎么就不能按照我们当年那样活?
2.
美国有个女人类学家叫玛格丽特米德,写过一本小册子《文化与承诺》。
她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
在前喻文化时代,晚辈向长辈学习,长辈是权威,是绝对规范,知识代际传承,比如说狩猎农耕以及生活方式等。
在并喻文化时代,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大家互相学习,个人如果能成功体现一种风尚,那便成为同代人的楷模,就拿电商来说,对这个新事物,我们无法从老一辈那里得到经验,只能在同代人间互相学习,摸索前行。
在后喻文化时代,长辈反过来要向晚辈学习,知识以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年轻人跟着新事物一起成长,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孩子用PAD还需要人教?现在是不是许多年纪大的都要向年轻人请教怎么玩手机怎么逛淘宝?
如今,随着科技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多样和便捷,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后喻文化时代。
80后表示看不懂90后,90后现在也跟不上00后了。
以前的每一代都是按照上一代的活法。
现在变化太快。
每一代都是新的一代。
每一代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代。
3.
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从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文化与承诺》
我们需要向后辈学习,学习与他们一起成长着的新知识,了解如何走好未来之路。
因为他们,就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听说你想永远年轻?
唯一的方法是永远学习。
(文BY雷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