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广告人,这两天和一位新媒体小编在聊一个话题:面对三百六十行的客户,如何快速了解他们的行业?
我俩工作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每天都接受来自不同行业客户的磨练,每次的新任务都逃不过这一步骤。于是我决定,结合这些年的从业经验,结合朋友给的建议梳理出来这篇文章,整理了课件版,命题为:如何5天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广告人视角)
为什么是五天呢?根据广告人从业经验,一般中小的项目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就五天,甚至更少。希望对于有需求,特别是从业经验3、4年以内的同志有所帮助,毕竟我们畅游在同一片职海当中。文章提到的内容或许能帮你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在领导/客户面前输出结果。
再来说,广告人,是行走在时间边缘的一群人。
总是被项目逼着赶进度,时间规划走在边缘;被新行业逼着要快速突破了解,时间消耗走在边缘;被时代变化逼着自宫更新,生命发展时间走在边缘。
可以说广告人的学习、应变能力,就是广告人的生存基本。而和咨询行业、公关、猎头一样,三百六十行都是自己的客户(因为一般都穷,丢不起客户),所以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能力,必不可少。
没有这项能力,你就会损耗掉作为广告人的三大成本。
这三大成本这里要解释下,
机会成本:客户说的你不懂,客户就拍拍屁股走了,没有合作的机会。反正天下不缺你一家代理公司。
沟通成本:没有了解基础就没有对话基础,甚至连用词和语序都会导致沟通失败,沟通成本自然上涨。本来应属合作关系的双方,变成扯皮鏖战。
发展成本:没有这项能力,就不能拍胸口说能为项目负责,带领团队做项目。自我的发展既然会受到约束。
所以,现在就可以扛起键盘搜索资料了吗?不是的,老话说“万事预则立,不立则废。”立马行动的人要么是轻车熟路的老司机,要么就是初出茅庐的生手。
高手在行动之前是有预谋的,不然容易废手。我把事前工作简称之为“一则三问”。就是一个原则,三大问题。
广告人了解行业首先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追求现象,而不能一昧追求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从现代解剖看,肾是管泌尿系统的,和性功能没有关系。某肾宝的广告词“他好,我也好”暗示的是性功能,这两者怎么搭上关系呢?还让产品大卖,购买的人不读书的吗?
但是在中医的概念中,“肾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体力不支、精神萎靡、睡眠不良、性功能不好,都可以说是“肾虚”,可以说是建立在抽象想象中的,没有事实基础支持。电视广告提到“肾透支”,不是医学术语,这个范畴不是医学规定的,是长期流传在坊间的话语中诞生的,人们都愿意相信。汇源肾宝里“肾透支”暗指“肾虚阳痿”,所以大家都被暗示了,在默认的文化中接受了。包括我们同事之间知道这原理,也经常用肾虚来开玩笑嘲讽对方。真理是,肾不好,会导致排泄功能以及调节功能容易发生紊乱。现象是:肾不好,哎,你是不是痿了?这就是文化相信与现象,和真理是没有两毛钱关系的。
又例如,我们明明知道淘宝、京东上的很多货物的折扣是假的,甚至打完折比我们前两个月买的时候还要贵,但是我们就是被折扣两字撩动了。真理是,贵了,不应该买;现象是,我们有充分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货物供应到位,打折实在是一个难拒绝的购买理由,于是忍不住就买了。这就是欲望能力与现象。
世上无真相,大家都相信的,就是真相。现在新闻也基本是这样。
“一则三问”当中的“三大问题”,是问客户的:
01 你为什么想这样做?
02 你什么时间想把事情完成?
03 这件事你预算多少人力物力?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这样做?客户经常回答不得要旨,甚至在开始给你一个伪需求,例如对方是一个初创业公司,例如开发的一款APP专做差旅接送,首先面对的是满足刚需,让人们先用起来。但是这时候他说要推广方案,目标宗旨是:差旅人士的美好生活方式。
这个就是伪需求,首先按着这各个目标规划是不合实际的,差旅软件那么多,干嘛要选择这个?是便宜?便捷?还是服务好?这些牌没有首先打出来,这家公司很可能就会死掉。所以这是不符合现阶段的伪需求。一个好的广告人,不仅有良心和技能,还需要有眼光和经验。
第二以及第三个问题,你什么时间想把事情完成?这件事你预算多少人力物力?
时间和预算就是事物执行的基础,愿景很美好,时间和预算很现实。有时候客户有大把钱砸我们桌面上最好;如果不愿意多出钱,就看看对方能不能多出人力,把内部的事情梳理好,把专业的事留给我们,收费自然会下降些。
这些都得首先掌握,以免后期太被动,给双方团队衍生痛苦。
以上是前期阶段,下面谈“如何五天了解一个行业?”本人的规划流程如下:
“了解问题”这部分已经完成了,红色框内就是我们要做的。后面“重新界定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及执行都是后期深入的事情。
第一步,拟定搜索范围。靠!怎么看起来又像是某种前期的工作?
的确是这样,前期工作的确要多做。前戏做足,后事好发力。好了,不开黄腔了。
前期开始搜索的时候面对的信息太庞大,而我们的时间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前期的东西做的越细致,后期的方向偏离就会越小。是不是有一种老家盖房子的感觉?先是看风水,然后又来看土质,再来看地形,后面又来两三波不知什么人,倒腾够了,最后选定一个吉日才开工。都是为了盖起好房子。
那关键问题来了,在三百六十行当中锁定搜索范围,以什么为判断?总得有个根据。我们服务既然是企业,那企业的品牌价值就是我们的管理核心,所以根据该企业品牌溢价的大小,可以拟定筛选范围。
品牌溢价即品牌的附加值,对应的商品和人的关系,我将其翻译成“生活亲密关联度”。“商品亲密程度与品牌溢价成正比”,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暂时没有科学认证。这又是一张图能说明的事。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和品牌溢价一般原理,处于需求金字塔顶的如“被尊重”、“实现自我”的物品,一般和人的亲密程度的东西是成正比的。
高关联部分:“表达、实现自我类”,对应的如手机、服饰、化妆品。高频、高亲密度使用。从古代到现在,人类身上的玩物都有价值不菲又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古时候一把折扇,现在的一顶帽子,可以比一个月的工资还高,超出一般穷人的理解能力。
中关联部分:如家电、药品,是挺需要的,但是和服饰对比,没有那么亲密,洗衣机一天就用那么一会。还有剃须刀、桌椅、加湿器等,在这层面我们会为好看而买单,但是又不至于太疯狂。
低关联部分:挖掘机、导弹等。低关联并不是价格低,反而有时候贵死。例如一条糖果的生产线、一台医药研制机器,就可能一辈子看不到,但是巨贵。但可以肯定的是,除非专业从业人员,一般人说不出一个生产线或著名砖厂的品牌名字。
工作可以继续往下进行了。对应金字塔,根据品牌关联度的高低,开始进行资料搜索。假如客户卖的是腕表,第一步判断:高关联,那我们就要多搜集情感类、精神类的资料;如中关联的,如洗衣机,则搜集多一些技术、使用技巧等。适当分配精力和时间。
高关联(高溢价)和中低关联(中低溢价)的产品市场表现力是非常不一样的,你可能常听到二十万一枚的手表,但是一万块的家用冰箱已经很少见。
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在了解行业这项工作中的“猪肚”,就是“行业扫描”。它必须要丰满又实在。
我们评价一个行业,通常是以人的角度在谈论它的价值。特别是在一个现代社会,以商业为中心的社会,“价值”更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因此“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尺度”。
既然如此,即以价值为核心,对行业展开追溯和展望。了解步骤为:
存在价值——产业链价值——价值集中权——未来价值
了解价值的流动,即是了解行业。进行第一步之后,后面的步骤依次展开。就拿广告行业为例子,用上图四大方面梳理的话,如下图:
从广告史、经济发展、审美变化当中去了解存在价值,可以知道,广告不是“骚扰眼球”、“勾引人购物”这样的粗暴面目,而是赋予了物品灵魂,让商品有个性,人们从选择当中去表达自我,不然的话所有商品只能由某个集团统一供应,我们的世界会像《美丽新世界》里描绘的一样,变成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也不会有如今这样繁华的服务艺术和审美发展。一名歪果仁曾经就模拟了没有广告的世界。(下图)
后面的几个价值层面就不详细讲了,广告人能看得明白。
与此同时,搜集资料因不同的行业会有比较擅长的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还有论坛、媒体、大咖,这些都是可以去了解的资源。
还有淘宝行业数据查询工具如魔镜、淘数据、生意参谋等等。有些数据和服务是要收费的,免费的一般深度不够,或者是你能了解到的,别人也可以知道。
这时候,你所做的行业了解功课,要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就需要第三步来补充,(初步)研究分析。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也是类似了解行业的,里面的描述止步于内容查询和对比,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下,了解一个行业,看过了表面的资料是不够的,因为不能形成问题的回答思路。所以利用方法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既能研究结果传达给别人,也能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每一个步骤都有其轻重大小之分,第三步又要开始分层了。研究分析常用到的一些方法理论在这里列举一下,由于篇幅的关系,也不可能每一个方法都实例展开。
按照分析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大到小,常用到的如下:
所有的方法百度上都可以找得到,对广告人来说比较重要的就是第三点了:品牌管理分析。相对于奥美360°品牌管家和电通的蜂窝模型,我个人目前比较喜欢电通的(当然期望能自己开发一套出来),原因有三:
01 有品牌资产的鼻祖大卫·艾克(David A. Aaker)的学术理论作为支撑。就这项比奥美一群广告人内部诞生的方法论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02 作为品牌诊断工具,它能够捕获品牌的事实以及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着力于如何整合内容。奥美的360°品牌管家的是资源型的,面对中国的大批民营企业比较难实现。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03 简洁的蜂窝形式,好记容易传播,给客提案讲解也比较容易操作。
方法论有很多,灵活运用才是根本。
最后还有一种研究途径,虽然没有章法可言,但是得到的信息往往让人觉得不明觉厉。
就是其中的第四种方法,利用的是朋友、高层和大咖。他们手中掌握的信息往往是常年累计下来的,所以比外行猛地花大量时间研究还要中肯全面。适当地请对方吃饭、喝酒也是应该的,享受一下酒肉的快乐,毕竟那也是别人的财富,没有必要白白花时间跟你讲。
正如图中的一句话,都是我的前上司对我说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通过问,可以知道天下一半的答案。
我某一任公司的老板是个政商界的交际花,我们在做食品、酒店行业服务的时候,他一个电话就能给几个资深从业人员名单,让我们屁颠颠地去做咨询,项目调查报告周期从7天缩短为4天,就是因为有行业资深大咖的帮助。很多事情我们找不到答案,说不定别人已经有很多种解了。我们得发挥小朋友的那种精神,多问多听。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资源,不妨先勾搭一下。
最后,回顾一下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以广告人视角为例)的步骤:
但是,但是,但是亲们,有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方案会遭受客户的各种刁难,甚至是尴尬到无卵以对的时候。所以,在文末我将自己遭受过的尴尬时刻一并说出来,给大家一起娱乐下。
第一点通常来自甲方的咆哮:这问题我早就知道了啊!你分析了啥?!
导致这样的结果通常是因为分析不够细致,或者结论不够大胆。例如,当你的分析一种养生茶饮,它的受众群体是:压力大的青年群体,结论是:应该在电商渠道加大建设力度。
这样的信息含量比较少,缺乏说服力。我们可以找到广州和深圳两地加班最多的青年群体,假如两地加班最多的群体年龄分布分别是:广州 27~36岁,深圳 21~32岁。结论:广州、深圳两地都要加大电商渠道建设力度,其中广州线下商场的应该增加门店(根据年龄判断已婚人士较多,逛商场自然会多),深圳增大电商渠道建设,减少线下门店数量(因未婚人士较多)。
第二点,是广告人自己相互残害的一种方法。通常折腾下来,发现还不如别人的一个创意。但是好灵感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长期的、高频的、正确的创意诞生,还是要有一定的执行流程标准。
第三点,美女好卖货,用还是不用?我有一位朋友做卖金融产品,他们公司经管、金融专业毕业出来的,通常都卖不出产品,反而是普通本科甚至高中文凭的漂亮女孩,卖出产品的几率大。美女效应在各个行业都实验过,很灵。有一个问题是,美女通常呆不久,频繁辞职,或者直接变成了客户的女朋友,就造成了人才资产的流失;另一种情况是,如果这美女能够长期稳定地在这里工作,那么就是一项稳定的优质资产。这样何乐不为?
综上,快速地了解一个行业,并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行业专家,是为了和客户保证基本的对话基础,能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更高效的沟通以及更全面的项目管理能力。
最后用一段文字总结品广告人心中,品牌价值、了解行业、长期积累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有更好方法和经验,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