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王莽想要诱迎须卜当,大司马严尤进谏说:“须卜当在匈奴西部,他的部队从来没有侵犯中国,而匈奴有什么动静,他都时刻通报我们,这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如今把他接来,住在长安槀街(外国使节集中的城区。槀,音 gao),那不过是一个胡人而已,不如在匈奴对我们有利。”王莽不听,把须卜当弄来之后,要派严尤和廉丹去攻打匈奴,都赐姓为“征”,号为“二征将军”,下令他们诛杀单于舆,送须卜当回匈奴做单于。车马已经在城西横厩准备好,还没有出发。严尤一向有智略,反对王莽攻伐四夷,数次进谏,王莽都不听。等到将要出发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严尤又坚持说:“匈奴的事可以往后放,现在要关注的是山东(崤山以东)盗贼。”王莽大怒,下策将严尤免职。
4、
大司空议曹史(大司空属官)、代郡人范升,向大司空王邑进言说:“我听说,做儿子的,以不离间父母之间的感情为孝;做臣下的,以不非议君上为忠。如今众人都称颂皇上为圣,都赞扬您为明。明,是无所不见;圣,是无所不闻。如今天下之事,就像日月一样昭昭,就像雷霆一样震撼,而皇上看不到,您也听不见,那百姓到哪里去呼天求救?如果您觉得现在的政策是对的,所以不说话,那罪还小;如果您知道现在的政策是错的,却照样执行,那就是大过了。这两条,您总归要占一条,所以天下人都怨恨您。如今朝廷以远者不服为念,我则认为近者不悦才是重大的忧患。如今一举一动,都与时事相悖;每件事的安排,都和道理相反,奔驰在翻车的道路,跟进着失败的轨迹,灾祸必将降临,越晚爆发,就越怪异可怕。如今正是开春时节,却发动远征,粗劣的饭菜也不能备齐,田地抛荒无人耕种,粮价暴涨,一斛要数千钱,官吏人民,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再是国家的人民了。如此,则胡人、貊人将攻到宫阙之下,而青州、徐州的变民将杀到帷帐之中了。我有一句话,可以解天下于倒悬,免除百姓的危急,这话不能写在书信上,希望您能给我一个面谈的机会,向您陈述!”
王邑不听。
华杉说:
范升说:“朝以远者不服为至念,升以近者不悦为重忧。”近者悦,出自《论语》,叶公问政,叶公问治理国家之道,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让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就自然宾服,前来投奔。
近悦远来,所以为政之道,在于悦近来远,这是先后次序。《大学》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孰先孰后,就接近得道了。强者总有征服欲,想要征服远方的人,而远方是四面八方,你要派多少支军队出去征服,又要把半径拓展到多远呢?这是任何人的自愿和实力都不能做到的,征服远方,正足以引起内乱,倾覆社稷。而如果你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人民,把国家搞好了,全世界的人,不用你出兵,个个都服,都想来投奔你。
企业的经营也是一样,你把顾客照顾好了,就有更多的顾客来;你把员工照顾好了,就有更多的人才来。如果现有的顾客在流失,拓展再多客户也没有用。如果现有的员工在辞职,找再多猎头,也解决不了问题。
5、
翼平连率(相当于郡长)田况上奏说,各郡县上报的百姓财产不实。(之前要求申报财产,征收三十分之一财产税)王莽下令,再征收三十分之一,并且认为田况忠诚忧国,进爵为伯爵,赐钱二百万。百姓都痛骂田况,青州、徐州的人民,都抛弃乡里而流亡,老弱者死于道路,而年轻力壮的,就加入盗贼。
6、
夙夜连率韩博上奏说:“有一位奇士,身高一丈,腰围有十个人合抱那么粗,自己来到县府,说要奋击匈奴,自称名叫巨毋霸,出生在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滨,小车装不下他,三匹马也拉不动。当天,我就派出四匹马拉的大车,车上竖立虎旗,将巨毋霸送往长安。巨毋霸睡觉的时候,头枕着战鼓,吃饭用铁筷子,这正是皇天派来辅佐新室的。愿陛下制作巨大的盔甲,高大的战车,古代大力士孟贲、夏育穿的衣服,派遣大将一人,虎贲勇士一百人,在道路上迎接巨毋霸。京师的门户不能容纳他的,加高加大,以示百蛮,镇安天下!”
韩博这话,有讥讽王莽之意(因为王莽字巨君,巨毋霸,就是巨君毋得篡位而霸),王莽听出弦外之音,非常厌恶,下令巨毋霸留在新丰县,改其姓为巨母,说巨母霸的出现,是文母(王政君)派来的,是文母让巨君成为霸王的符兆。然后征召韩博,下狱,指控他说了不该说的话,斩首弃市。
7、
关东(函谷关以东)连年旱灾饥荒,刁子都等党众越来越多,到了六七万人。
地皇元年(公元20年)
1、
春,正月乙末日(正月无此日),赦天下,根据之前制定的三万六千年纪年,改元地皇。
2、
王莽下书说:“如今出军行师之时,敢有奔跑号叫,触犯法令的,即刻论斩,不问季节!”于是春夏斩人于都市,百姓震惧,路上相遇都不敢说话打招呼,目视致意而已。
华杉说:
王莽崇古,都是假的。春夏不行刑,这是刑法上最大的“古”,王莽弃之若敝履。没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就不能凝聚任何人,成了独夫民贼了。
3、
王莽见四方盗贼越来越多,想要造声势镇压,于是下书说:“我的皇初祖考黄帝平定天下时,将兵为大将军,内设大将,外置大司马五人,从大将军到各级军官一共七十三万八千九百人,士兵一千三百五十万人。我受符命而领天下,将参照前人,补足编制!”于是设置前、后、左、中、右大司马之位,赐给各州从州牧到县宰各领大将军、偏将、裨将、校尉等称号。乘坐政府驿车的使者,川流不息前往全国各郡县,一天有十几拨,而政府粮仓中已经没有粮食供应,驿站车马也不充足,路上遇见民间车马,就当场征收,需要什么都在民间拿取。
王夫之说:
严尤谏止王莽伐匈奴,他的意见对于王莽来说,是对的。但是,后世将之引为定论,认为匈奴不该伐,那又未必了。王莽招乱,确实是从伐匈奴开始,欺天罔人,疲敝中国,必然要闯大祸。严尤不敢说王莽不能伐匈奴,而说匈奴不可伐,那是回避王莽的忌讳。
秦朝的灭亡,亡在阿房宫,亡在骊山,亡在诛杀无度,而不是亡在筑长城而斥远匈奴之害。汉武帝之疲敝天下,在于建章宫,在于柏梁台,在于求仙拜神巡游无度,在于贪图所谓汗血宝马而兴万里之师,不在于扫除幕南(沙漠以南)单于王庭而剪除匈奴之害。
秦得天下于力战,民未休息,而筑城戍边之役暴兴,则民怨起。汉武帝承文、景休息之余,中国无事,而举兵匈奴,所以武帝的功勋,到宣帝、元帝时期得以完成,而直到哀帝、平帝时期,匈奴仍然臣服不二。王莽的政权来源合法性,还不如秦,却急于动员久以不习战事的人民,那他所将遭遇的祸患,必定重蹈亡秦的覆辙,而且比亡秦更惨。严尤对此了然,只是不敢明说而已。后世不可因此认为匈奴不可伐,而抹灭了汉武帝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