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并不像宝钗认为的那样“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书中不止一处写到老太太爱吃的多是咸口或者硬朗的食物:“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纯齑酱来”(七十五回王夫人),野鸡崽子她要炸了“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四十三回)。
在缀锦阁下设宴的时候(四十一回),贾母让凤姐搛一些茄鲞给刘姥姥尝尝。这“茄鲞”有学者考证是一种“路菜”,顾名思义,就是长途旅行时带着路上吃的下饭菜,乃是古代交通不便的产物,为了便于携带防止变质,干、咸就成了它的特点,茄鲞的“鲞”字本身就有腌腊的意思。放着那么多菜不选,单单点明一道茄鲞介绍给刘姥姥,正说明了贾母心中的偏爱,而茄鲞这样的路菜能上大观园的宴席(这次宴席是为了给史湘云还席),很大程度也有贾母口味偏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五十四回元宵夜,贾母饿了想吃夜宵,要吃“清淡的”,嫌弃鸭子肉粥和枣儿熬的粳米粥“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一般来说,人饿的时候胃口都是好的,在胃口好的时候都不想吃甜的,可见是真不喜欢甜食了。
贾母唯一一次主动要求吃软烂的食物,是在闹肚子的前提下,之所以会闹肚子,还是因为头天晚上看到宝玉吃桃子,老太太忍不住嘴馋吃了大半个,桃子,恰是硬的不好消化的东西。
至于是否喜欢“热闹戏文”,前八十回原著里也可以找到答案。还是第五十四回元宵节,贾母让芳官等小戏子唱戏“只需用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说“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明显不喜热闹戏文。中秋节一回(七十六)贾母更是说的明白,“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宝钗对贾母的口味一无所知,按着一般老年人的喜好做出了错误的推测,伶俐如她,一通马屁还是全拍在了马腿上。令人想不明白的是,王夫人明明了解贾母的口味,居然一丝口风都没有漏给自己的外甥女,确实有些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