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没明白,正面管教不是用来管孩子的,而是用来管家长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书脊上,印着一句话:“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这可能是出于宣传的需要,实际却构成了对正面管教理念最大的误导。
所以再说一遍:正面管教不是用来管孩子的,而是用来管家长的。这是由正面管教遵循的基本理念决定的。
我们看看构成正面管教理念的基本要素:
1.相互尊重——不是传统的让孩子听话。父母尊重父母自己,就是坚定。父母尊重孩子,就是和善。加起来就是坚定而和善的正面管教方法。成人之间这个叫不卑不亢,是个难得的态度。
2.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这是让父母理解孩子,不再说“我什么都做了,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不再简单地把不良行为归结为孩子的问题,而是从父母自己身上找解决办法。
3.有效的沟通——让父母用尊重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商量。不是简单地命令孩子。
4.理解孩子的世界——要求父母了解一些发展心理学,了解孩子成长的科学发展规律。
5.能教给孩子技能的管教——不是简单地告诉对错,而是要孩子学会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
6.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要求父母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一味追究责任,羞辱孩子。这是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都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7.鼓励——父母鼓励孩子,不是评价,不是表扬,而是鼓励。什么是平等不带评价的鼓励?很多人不懂的,只见过“小王你干的不错,我很高兴”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8.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要求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无条件的爱。而传统的观念是,为了孩子好,就得让他们觉得羞愧、耻辱、甚至痛苦。
以上8条,从本质上说,都是对父母提出的很高的要求,而不是对孩子的要求。随便哪一条拿出来,都可以是成年人之间人际交往的“高情商法则”。成年人能做到这8条的,甚至做到其中2~3条的,都可以说凤毛麟角。
正面管教的方法,首先是要家长成为具有真诚、耐心、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等等品质的人。
然后才是家长影响孩子,使孩子成为具有同样优秀品质的人。
看起来好像是家长要教育孩子,实际上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才是对家长最大的教育。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家长上了正面管教的课程,度过了振聋发聩,感动流泪,感慨万千的三天。
三天之后,激动的心情开始慢慢平复。理念没有真正的转变,而学到的技术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消退。最后剩下了一些新名词,和善坚定、有限的选择、错误目的、惯例表、家庭会议……算是披上了一层正面管教的外壳。
实际他们本身并不具备耐心、真诚、换位思考等优良的品质(这些品质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也没有真正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去实施正面管教的技术。只是拿着正面管教的方法,揣着以前的思想,新瓶装旧酒,就以为自己掌握了正面管教的方法。
家长以为大灰狼穿上羊皮就可以骗小羊了,可是他忘了正面管教首先就要求你自己先变成和善坚定的羊妈妈羊爸爸!
或者还有一部分家长,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什么效果,认为这种通过提升自己来教育孩子的方式太累了,就放弃了。他们忘记了正面管教讲过,孩子会先观察你是否是真的转变,事情在变好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养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想获得成功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家长不接受正面管教的理念,只是想用正面管教的技巧,实现控制孩子的目的,那正面管教肯定不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披着尊重外衣的不尊重,还是不尊重。换个方式的自以为是,还是自以为是。孩子是很聪明的,这些都骗不了他们,他们知道你是玩假的,就不会有真正的改变。
以上,是很多没有真正接受正面管教理念的家长认为正面管教没用的最主要原因。
真正接受正面管教理念的家长,他们会知道这不是什么正面管教独有的理念,而是做人的普遍守则。遵守这些理念,是为了促进家长自身的成长。
好的品质确实不是一天获得的,正面管教的家长也会犯错,会有不耐心,情绪失控,暂时走回老路的时候。他们会发泄情绪,会失控发狂,也可能会气得打孩子。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但是他们总是知道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怪方法。
在发生冲突之后,他们会冷静下来,真切地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给了孩子尊重,是不是传递了不良的情绪,引起了孩子的反抗。他们会按照正面管教的方法,诚恳地使用纠正错误的3个R向孩子道歉,重新建立信任和连接。
他们知道,简单地把失败的原因推到别人和环境因素上,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就有了非常好的理由。但是,他们不想那样做。即便不是为了做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单单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成长,他们也不想做那样的人。
也许他们还没走到开阔地,但是他们永远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