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突然今天要说这么高大上的话题?(近日家里董事长谈话表示,徐某人的简书最近有点儿不说人话,装逼格,要把调性降下来。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只为了彰显自己在家里的地位)
下面是迷之死亡分割线
一条线不足以证明现在我身处的危险境地。
再来一条。。。
这里首先要拿矮大紧祭旗。对于80后来说,知道高晓松大多是从同坐的你开始的。一样。不客气的说,在个人的音乐认知(后来扩散到范艺术生产中),高晓松一直是教父的角色。所以他说了啥,我是一定会去看的。
最近,某视频网站放出高晓松在清华的一次公开演讲。没说诗和远方,说的是眼前的枸杞——5G时代。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现在的身份是阿里大文娱的什么什么主席。总之马云手里有关文艺类的文创类的投资都问他就对了。
2018年下半年,我对5G是惧怕的。觉得现在有声市场现在挺好的,怕5G一来,游戏规则变了。不会玩儿了。
把高晓松的这段公开演讲里面的关键词反复听了几遍,重新说一下对5G的认识。
有声语言生产其实跟音乐生产比较类似。按照高晓松的话说,是粉丝驱动。现在来看,还真有点儿。
按照罗胖的等号观点来说,有声语言驱动力=粉丝驱动力,就是说有些东西不重要了。
什么不重要了呢?是资本。
来举个栗子。
与电影不同。当下的电影还是资本驱动的。投200万拍一部电影和花20亿拍一部电影,在精彩程度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2018年末,有一个媒介公司,凭借做短视频,搞笑视频起家,把攒的老底子孤注一掷,拍了一部网剧。结果铩羽而归。说明跪圈,随随便便投一两个亿基本推不动什么。。。。。
那么声音生产呢?基本上来说啊,以1小时有声语言生产来说。目前国内一流的有声语言制作机构,比如九方名座(就是李立宏录制舌尖上的中国的那个机构)。一小时的全成本估计不会超过3万块钱。这个价格与视频相比是不是门槛很低呢?
是的。
这个门槛拉低了三四线城市有声语言生产机构与一线大公司的距离。也拉低了声音世界与大众的距离。
因为,作为普通的小传媒机构,一部剧花一二百万去拍,有难度。一集有声广播剧,花一两万制作,可以。
再来说说5G可能对声音世界生产的影响。
都说5G让世界变得更高更快更强。
这话没错。
屏幕信息天花乱坠,我们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也可以选择同时看多个屏幕信息(脑海中想想上世纪有一种电视,有画中画功能)。
但是声音是有排他性的。没听说过有声中声的。。。。。
昨天的内容中,我阐述过原理。
所以,5G时代无论APP也好,平台主,渠道主也罢。仍然需要好的头部内容产品。
声音生产,作为接地气,投入小,机会均等的头部创作方式。呵呵……
怎么说呢,小公司与大公司一样,公司与个人一样,可以公平竞争。
以前,作为一个配音自媒体,很难说个人能与央广制作团队PK,对吧?
今天呢?只要生产工艺过关,洒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