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生活中的人们都在羡慕着另一种生活。
我毕业多年的师兄师姐基本都是精英阶层,主流群体大致可以分为金融圈和科技圈这两部分。其中金融圈的前辈们总在羡慕着在科技圈辛苦创业、摸爬滚打,但是拥有着一夜成功实现创业目标掌控巨额财富机会的另一群体。而创业圈的前辈们又思考着当初自己若是选择了投行或四大或VC/PE行业,现在的生活会不会更加优渥稳定并拥有着公认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总会觉得另一群他们的选择似乎更好。
每一个选择都有着背后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是广州,同事A是公司的普通工程师,最近他终于配合家里攒齐了郊区二手房的首付四十余万,开启了还房贷的生活,他表示以现在人民币的贬值速度,尽自己所能地选择负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同事B在美国分部工作,最近选择了辞职重新申请在硅谷附近的一所大学攻读软件硕士学位,他也是我毕业多年的师兄,其实早年就已经获得了一个硕士学位了,此次他选择辞职再次深造的选择一开始也是让我颇为震惊,之后在他回国与我几番推杯换盏之后,我渐渐明白他是希望再次提升自己对于软件整体架构和技术的认知,同时接受硅谷创业氛围的熏陶,随时准备开启一番新的征程。
我们的脑子现在总在寻找着事物来填满,欲望驱使着我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对我自己而言,刚毕业一年多,在创业公司算不上是摸爬滚打,但也可以说是在一直很拼的工作。随着对社会的认知不断加深,我也渐渐面临着选择:究竟是做好转行金融圈的准备还是继续在科技行业内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积攒经验,期待着一个闯到自己伟大产品的契机呢?还是继续存好足够的资金,像同事A一样选择供房或者用这笔经费开启同事B一样的深造之旅呢?
KK的书《必然》里谈到了这个世界是有着诸多必然的,但是这世界实际的运营之中也充满了随机性。大多数你做出的选择常常只是被促导或脑子一热拍脑袋决定的,就好比是否选择买房子这个看似很大的决定划分开来其实也只是无数这种低认知投入导致的随机抉择构成的综合体。
那么做出选择之后会发生的事情,会给你带来的生活,究竟利弊几何,真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大家往往都是在给自己寻找一个相对理性的解释来支持自己过去的选择。
必须承认,其实我们都是被推着前进的。关于最终目的地的产生,亦是充满了随机性。运气、性格、过去时间的积累,这类各种各样的因素一同推动着你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朝着未来的你前进。
上面涉及到的选择似乎均在用金钱和名利价值观来衡量生活的好坏,可我们没法简单的批评它,这已经是当下最主流最直接粗暴的比较方式了。比较恒久存在,羡慕和后悔也就恒久存在,你总会觉得有一群他们过得比你更好。
外界的输入一定会影响你的价值观判断,不管哪一个选择都无法称之为草率或是深思熟虑。单单探寻个人自我的感受这个层次,其实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好。你总会有选择的烦恼,“新的刚来到,旧的就忘掉”。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要积极乐观,相信每一个选择都是值得的。而我要说的是,你需要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好责任就好,在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最终还是回到了那句俗话,“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