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上海地铁7号线杨高南路2号地铁口住了26年的沈巍被抖音“星探”发掘,跳过跑龙套这个漫长的环节,一炮而红,而且是当红的那种!粉丝从四海八荒赶来围追堵截,更有网红美女举着牌子大喊要嫁给大师。那场面连保安拉的警戒线都hold不住。用本山大叔的小品来形容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
1“流浪大师”背后的欲望黑洞
沈巍从一个蓬头垢面的捡垃圾的一跃成为人们口中的“流浪大师”,原因很简单:外表与灵魂的错位。他衣衫褴褛的外表下却藏着博古通今的谈吐,这让他引人注目,在常人眼里流浪汉和读书人是挂不上钩的,换句话说,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不可能落魄至此。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虽然活在尘埃里,却是欢喜的,读书便是尘埃里开出的那朵小花,这朵花幽幽地开在垃圾堆旁,没有引来蜜蜂采花蜜,却招来了夜以继日不停休的“苍蝇和蚊子”。他们把他定位为吸睛神器,还为他量身定制了凄美的“身世背景”作为噱头来赚取流量,他们打着“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些跳梁小丑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传播娱乐至死的讯息,是因为有台下的看客在捧场,他们麻木的灵魂六神无主,需要用电击的方式来寻找存在感;他们空虚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原,非得拿别人的悲剧来填充自己欲望的鸿沟。无良媒体拉着沈巍走街串巷,当猴耍;娱乐大众刷着抖音龇牙咧嘴,当戏看。
沈巍,他的身体是在流浪,但心却是有归宿的,书就是他的家;而这出闹剧的导演和观众呢,身体虽住在高楼大厦里,良知却在四处流浪。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拉低了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挣钱挣得魔怔了心,到最后眼里的一切都变成了钱,为了钱,甚至不择手段。后来我们有钱了,但成为了钱的奴隶。钱,填满了我们的腰包也掏空了我们的心,空虚的灵魂无处安放,只能选择娱乐至死或醉生梦死。
2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论语》里孔子和弟子讨论过这么一句话:“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只过欤?”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伤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孔子认为是看守人员的失职,我也深以为意。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最早、最大、最远。尤其是权威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有极强的隐忍性,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大事小事都得听父母的,稍有反抗便被扣上忤逆的帽子,甚至强迫到你屈服。久而久之,孩子的人格就会发生分裂,甚至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沈巍,出生在上海,父亲是航海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他本是一个酷爱画画和读书的孩子,却被父亲以不务正业的名义强行终止,并坚持给他报了他自己不喜欢的大学和专业,他为了偷偷买书看,便养成了捡垃圾换钱买书的习惯。
毕业后,如父亲所愿去了徐汇审计署工作。虽是端稳了铁饭碗,但失去了快乐。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数字,他像是进去迷宫里出不来的孩子,任他喊破嗓子、喊到没有力气也没有人会去救他。
循规蹈矩上班的他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穿着体面的衣服却在每天捡垃圾,同事扔了的矿泉水瓶、废报纸,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捡起放到办公桌底下攒够了拿出去卖钱;大家吃剩的外卖和零食,他也拾走下班后去喂了流浪猫流浪狗。
家人知道后百般劝阻,认为一个堂堂的公务员每天去捡垃圾一定是疯了,于是他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强行治疗了三个月。被伤透心的他出院后毅然与家人断绝了关系。再回到单位后,发现大家都在他背后窃窃私语,紧接着领导也劝他以后别来上班了,他被办了病退,但每月会给他发点工资。
失业后的他依然保持着捡垃圾的习惯,而且一捡就是26年。这中间他也曾找过工作,然而,尽管他满腹经纶,却没有工作技能,最后找不到工作的他发现自已已经废了,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沈巍的悲剧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剧。父母作为子女的监护人,本应扮演的是陪伴者的角色,而非执掌子女生杀大权的判官。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本该拥有一个自主的人生,父母只需稍加引导,耐心栽培。然而有多少父母在以爱的名义进行着无情的掠夺?有多少孩子在以孝顺的方式毁灭着自己的梦想?
沈巍的父亲在临终前曾声泪俱下地检讨自己,不断地扇自己耳光,不停地说对不起。但对不起有用吗?没用!如果不是他的干预,沈巍可能会成为一名画家,可能会成为一位历史老师,但现在什么可能都没有了。
3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要怎样读书?
不管“流浪大师”背后有多深的利益联结,沈巍走红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因为他爱读书,并且嗜书如命。试想你窝在柔软的沙发里都不愿拾起一本书,哪怕是为了功利;而他缩在冰冷的地铁站口却一边看书一边做着笔记,不为什么,只是单纯的爱书。
贾平凹说:“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
别人嘲笑他读了1000本书还在捡垃圾,读书有啥用?我不以为然,尽管读书没有让他建功立业,对社会做出贡献,但在漫长的流浪生涯中,书就像他的小橘灯,温暖了他的几十个春秋,给他欢喜、给他活下去的希望。
书之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于沈巍,就是一记心灵的良药;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浸润灵魂亦可指导生活。
杨绛关于读书的意义书的就说的很中肯:“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经验所得,他写下了总是希望教给我们些什么,或天文地理,或人情世道;或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或是一场生离死别的考验。所以,读书不是拿起来把它看完就算完,而是要从书里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从书里感悟到一些做人的方方面面。
读书最忌孔乙己式的读书,那样会把书读死,到最后,书还是那本书,你还是那个你,只有量的堆砌,没有质的飞跃。活读书的话,那些你读过的书会为你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死读书的话,那些你读过的书只会从几何图形变成平面图形。不求一天读一本书,但求读一本算一本。一些名著经典要细细读,慢慢品,方知其味;工具书的话要提纲挈领式地略读,跳着读,因为那一本说大概也只能告诉你一个道理。
苏东坡学识之渊博令人叹服,究其原因,不得不提他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他运用的是《孙子兵法》里的“我长而敌分”的策略: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每一遍的切入点都不同,这样遍遍读下来,就能达到事事精通的境界。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希望大家可以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沈巍从公务员沦为捡垃圾的流浪汉,是他一个人的悲哀。但是天下人膜拜他就是全天下人的悲哀。不是他学富五车,而是我们才疏学浅;不是他看破红尘以拾荒为乐,而是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以消遣别人为乐。
与其花空心思去想着如何蹭他的热度,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避免他的人生悲剧,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媒体人,想想如何处理好利益与道德的纠葛;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想想如何把控好孩子的梦想与你的期望之间的尺度。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想想如何把握好读书与生活的距离。
如果你只是一个看客,那就散了吧,别耽搁他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