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律动(完整版)~丁愚仁
壹:自然律动的概念
自然律动,律,是规律,动,是波动。有规律的波动、运动就叫“律动”。
贰:追本溯源,由《黄帝内经》探索生命的自然律动本质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构成,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已发现的医学领域里成书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传世巨著。《黄帝内经》最为核心的理论是“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贯穿《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黄帝内经》,对天地阴阳、生命起源、生长、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象有着深刻的论述。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生命之源。
(一)律动,诞生了阴阳。
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是一个混沌的状态,按照现在科学语言就是“绝对的平衡”,并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这种固有的规律运动,即是律动。在这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没有极性,也没有没有,只有“律动”!“律动”来自于“混沌状态”的一个奇点,奇点是“静极生动”,是动的开始。“动”在奇点开始向十方扩散,这种扩散摸式就是“律动”。这种向十方扩散的律动波,形成一个很大的律动力。这个律动力到达“边沿”后被反弹回来,给奇点造成极大的“压力”。使奇点的“物质”发生变化,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造成“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的力,又以律动的形势向十方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使“混沌状态”的“混沌”发生了改变。律动使“混沌”变成了“物质”,物质有了“极性”产生引力的律动,物质互相吸引形成向内的律动,因向内律动形成物质团,因向内律动的力和方向不同,形成物质团的自转,自转又是一个律动。小到各个星球,大到整个星系都是如此。远去的混沌状态的律动波还在扩展着,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
因为引力的作用,宇宙明显的划分成两极,有,星系;没有,虚空。也可以说,阴,虚空;阳,星系。即“无极生两仪”,由律动诞生了阴阳。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力是维持力,可转化,可变化,并且是永不停歇的运动。
(二)阴阳和合,诞生了生命。
宇宙大爆炸后,阴阳二气相混,运动不止。阳气不断上升,形成天;阴气不断下沉,形成地。阴阳不断转换,阴阳的转化运转的模式,也是“律动”。《黄帝内经》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阳的交合产生了生命,靠近物质的产生“物质生命”,离开物质,便产生了“意识生命”。我们人即是一个物质生命,也是一个意识生命。把阴阳介入在生命里,可变、变动的为阳,不变、安静的为阴。
物质的生灭,意识的变化,皆为律动。
(三)人,是大自然律动的产物。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的记载,一切生物皆是大自然时空的产物,人是大自然中生物的一种,自然受到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制约,应与自然界相适应。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自然界这种规律的运动,即是律动。人属于自然界,是这种律动的产物。
《黄帝内经》指出,“阳化气,阴成形”,化气与成形总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同时又保持动态的平衡,这个过程就是人体新陈代谢,这个变化模式即是律动。
生命的诞生延续是律动,生命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律动,生命的每个组成部分还是律动。
(四)人体,是一个自然和谐的律动体。
人,不论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都似静非静,似动非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人体内外各个功能部位和器官,都是经由呼吸、心跳、各脏腑的律动,以及组成人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精、气、神的自然律动来支持的。
(1)人体五脏六腑阴阳转化规律
《黄帝内经》,以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功能的、推动的规律概括为阳,以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物质的、凝聚的规律概括为阴,阴阳通过对立、制约、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变化,实现平衡。
依据这些运动变化的特点,《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将分人体为阴阳,脏腑为阴阳,《黄帝内经》还将男女分为阴阳,左右分为阴阳,经络分为阴阳,气血分为阴阳,精气分为为阴阳。
阴阳划分,概括了人体脏腑的运动规律,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律动频率。
(2)人体精、气、神自然律动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造成宇宙的三要素,是必备的重要条件,含有元素的意思。精,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混沌状态)。气,是把原始物质聚会起来的力量(万有引力)。神,是维持整个宇宙和万物平衡的状态(场效应)。
中医认为组成天体的精、气、神,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精,指的是组成人身的物质基础。
气,指的是能够控制身体做功的控制运作系统。
神,指的是能够接收外来信息,并通过内在实施外现的功能。是身体的最佳运行状态。
精、气、神也各有自己的律动频率,自从有了生命以来从未间断过。
总之,从宇宙的诞生,到阴阳运动形成天地,到生命的起源,到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的气候变化,到天地气相互感应后形成大自然生命,皆为律动。至此,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律动,贯穿整个宇宙的始终!律动,是宇宙万物诞生的根源!生命的本质,就是有规律的运动,就是律动!
叁:自然律动,与健康养生的关系
(一)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黄帝内经》说“凡人之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气者,乃所生之本”,大自然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皆是大自然时空的产物,万事万物都遵循一套存在的运动规律,这种规律的运动和变化,即是律动。
《黄帝内经.灵枢》中写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人体因顺应天地阴阳和四时而养生。
(1)气血与四时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认识到人体气血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提出因天时而调养气血的主张,也就是要根据天地阴阳的变化,结合日月的运行规律调养气血,达到养生的目的。气,是无形的,血,是有形的,人体气血随月廓盈亏而波动,遵循这一规律性变化的规律。
(2)五脏与四时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功能活动,与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相联系。《素问.六节藏象论》就认为在阴阳属性方面,五脏法于四时,并指出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关系,比如:“心者,……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3)情志与四时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告诉我们:春季,必须掌握春天之气生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阳气,一定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情愉快。夏季,防暑热,防湿气,又防因暑取凉,注意保护阳气,避免贪凉,顺应阳气旺盛,振作精神,免生郁结,莫急躁恼怒。秋季,体内阴阳发生变化,情志要注重“和”,易忧虑抑郁,注重调摄精神,做到内心宁静,收敛神气。冬季,因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养精蓄锐,保持情绪宁静,避免烦扰妄动,内藏阳气。
通过探索人的气血、五脏、情志与大自然运动规律的关系,发现气血、五脏、情志有自己的律动规律,同时也是在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情况下,遵循规律,人才会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气血的运动,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五脏,生长收藏,相生相克,互为阴阳;情志,乃是体内五脏化气,相互作用运动产生的结果。
(二)律动与精神活动平衡
(1)人通过律动与外界交互
我们对自己了解太少,比如我们了解我们是如何与外界互动的吗?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去看、去听、去闻、去品尝、去触碰等方式,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就像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我们认为是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我们接收到了大千世界反射到我们眼睛中的光波,如果黑暗中,物体不反射光波,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听到的不论多么嘈杂的声音都是声波,我们鼻子闻到的是气味波,身体感受到的冷和热,是温度的辐射波,我们舌头品尝的各种味道、身手触碰的一切东西都是通过神经线传递给大脑的“有线波”。我们大脑的思维活动是脑电波。
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接收的外在信息波,组合成自己的内在,这些客观的信息波,都有自己的律动,可以与我们人体本身的律动波产生作用,形成不同的情绪感受,即喜、怒、忧、思、悲、惊、恐,产生本能的综合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过度情绪活动影响人体正常律动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喜,肝主怒,肺主悲,脾主思,肾主恐,情绪反应是五脏的正常功能。百病生于气,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身体做功的控制运作系统,《黄帝内经》认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说:“神者,血气也”,可见人体精神情绪活动的正常与否,要以气血的功能活动为前提。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转化,即是阴阳的转化,这个过程就是人体气血的律动。若气血的生化运动障碍,运行、输布失调,就会影响“神”的活动。
《黄帝内经》说“五脏藏神”。“神”依赖于五脏的物质基础和正常功能,是全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最为高级的机能,它是脏器间整体协同作用,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先决条件。同时,若各脏器不能协调平衡,精神活动也不能正常。
由此可见,五脏、气血的正常律动,才能让人的精神活动保持正常,同时过度的精神活动,也会导致人体的气血、五脏的功能失常。
由此可见,五脏、气血的正常律动,才能让人的精神活动保持正常,同时过度的精神活动,也会导致人体的气血、五脏的功能失常。
(三)食养
大自然每种物质都有其固有的运动效应和频率,中医药材,每种药材,发挥作用的是其携带的效应和频率,并在与其他药物、制作方法相干涉,进入人体后与身体里的各种振动发生交互运动,使身体里的无序物质通过波的共振恢复正常或被排除体外,从而实现均衡。
“药食同源”,食材与中医药材,对于调养人的身体,依据食材与人体的特性,需要考虑食材本身的生发、收敛、热、寒等律动特性。比如,“脾虚不耐”,若人病后脾胃处于虚弱状态,若马上食用油腻食物、生冷食物,则会进一步伤脾胃、元气受损,可能加重病情。
通过调和和顺应四时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和合;通过饮食养生,调整阴阳平衡;还是通过调整情志,调整人体阴阳,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使人体各个部位和整体实现阴阳转化的平衡,恢复和保持自然律动状态。
肆:疾病是什么?
人体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是阴阳运动和谐受损害的结果。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如果阴阳运动“失度”“失时”“失序”“错位”“失去和谐”,这样便阴阳失调。《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阴阳失调、失去和谐,即生命过程中律动受阻。律动受阻,就不能和身体各部位和器官进行交互,阴阳就不能正常转化,各身体功能就出现异常。此时,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子叫“病”。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能够命名的疾病有两百三十多种。然而80%的疾病,都是因为微循环系统律动受阻造成的。微循环系统不通导致身体部分机能受限,造成血液停滞,停止流动的血液中细菌繁衍,就形成了各种炎症,炎症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肿瘤等严重的疾病。
高血压,气血回流律动受阻;脑瘤,就是大脑里局部气血律动受阻,导致局部气血不通微循环受阻,停止流动的血液里细菌繁衍,导致的病变;脏器律动受阻,气血长期输布不足,就会导致脏器的病变。
伍:自然律动,还原健康本来面目
(一)自然律动,还原健康
律动,律,即规律,动,即振动,律动就是有规律的振动。
律动受阻就用律动来破“阻”,阻力被破除,“病”状消失。破的方法就叫“自然律动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通过律动,共振,带动体内气血转化,从而输布各个受阻的地方,带动身体恢复成为一个自然和谐的律动体。
当人的身体长出一个小小的癌细胞或肿瘤细胞的时候,如果能破阻使“真气从之”,在有节奏的波动共振里,气血快速律动过去,气血阴阳运化,《黄帝内经》指出,“阳化气,阴成形”,然后那些癌细胞、肿瘤细胞就被统统干掉。
自然律动法,律动师主要通过双掌,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实施不同频率的律动,并通过律动师有序的波动,与被律动者自身的律动相互干涉,律动波可以通过律动师双掌所接触的区域,向被律动者身体四周扩展,可同时通达人体的深沉部位、多个穴位、经络等,整体产生有序波的共振。
通过手的自然节拍,形成一个人为的振动,律动师的眼耳鼻舌身意,在放空的状态下,实现有序,让被律动者繁杂无序的波动,在少数几种有规律的波动的带动下,形成有限的有规律的波动,同时如同核磁共振的原理,对于不能共振的物质(人造的、非自然的物品,其规律是杂乱的,无法和人体实现同频。因此,不规律的脏物、微生物、癌细胞、抗生素、基因变异、农药等,就会被有规律的律动排解到体外。),通过律动的推动排出体外,还原人体的健康环境。
传统中医(国医),几千年来,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的医术,针灸、推拿、拔罐等,本质上是通过人工动能、穴位处的热能在局部建立有序的波动,推动气血前行,从而实现有限范围的共振,调整提升的健康的运行状态。比如针灸,通过针在人体经络的律动,施加波动力,从而影响整条经络的通行,通过波动将无序的瘀塞打通,回归应有的律动,将气血输送到各脏腑,保证每个器官和身体部位的正常运行。
(二)如何做到“自然”?
要让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有两个条件:第一,找到振动不和谐的区域和原因;第二,用正确的方法恢复应有的律动,并实现整体的阴阳平衡。不同拍打师,看起来双手同样在律动,在治疗效果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异。
一是自然性。自然律动师,全神贯注在被律动着上,可自然探测每一处的振动频率,能够依据身体的需要自然进行律动频率和部位的调整。
二是清净性。人体间生物场的交互,实现了能量波的干涉,有序的律动,特别是律动处于清静无为的状态下,不会发出杂乱的脑波,整体的生物场是有序而不杂乱的,就能有效的干涉被律动者杂乱的生物场,带动对方的生物场。
自然律动,能很快的将身体律动受阻的地方恢复正常,但也是辅助治疗,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了解自己,放下自己的角度和欲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为,“恬淡无为”,做到无情绪或不着在情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