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经错乱难为君
第三节 初精励
赵惇即位后,照着老爹赵眘朝拜太上皇赵构的样板,下诏五天一次到重华宫拜见赵眘,赵眘也学赵构以前对待自己的模式,婉拒赵惇五天一朝,提议改为一月四朝,也就是改为七天让赵惇到重华宫问安一次。赵惇又下诏,命宰相以下,一个月到重华宫朝拜赵眘一次。向赵眘表孝心的这个规矩定下以后,赵惇便开始专心处理政事了。
赵惇即位后第四天,便任命谯熙载、姜特立共同为知阁门事,这又是他老爹赵眘的作派。谯熙载和姜特立都是赵惇太子宫的旧人,谯熙载和姜特立一上位,世人称,这是曾觌、龙大渊再世。所不同的是,赵惇任命时没有受到臣下阻扰。这可能是因为赵惇先期参与处理政事一年多时间,朝中大臣都已熟悉。
当然,谯熙载和姜特立并非无能之辈,谯熙载做过皇子的伴读,文学素养应该很高,而且谯熙载比较廉谨勤劳。而姜特立是因为父荫授官,孝宗朝担任过福建兵马副都监,有次平定海贼,姜特立一舟当先,亲自擒获海寇首脑,福建帅臣赵汝愚推荐他有才能,受到孝宗召见,姜特立觐见时,还献诗篇一百余首,可以说能文能武。后来和谯熙载调到太子赵惇身边,由此受到赵惇的赏识,这样的人受到提拔,应该说并不违反多少原则,但不幸得很,谯熙载和姜特立都被《宋史》列入“佞幸传”。
相比之下,姜特立较谯熙载稍微张狂一点。赵惇对谯、姜两人的任命,虽然未有阻力,但作为唯一的宰相留正,未必没有看法,因此时常想抓姜特立的小辫子。而姜特立一忘乎所以,小尾巴就露出来了。
有次,姜特立对留正道:“官家因为丞相在位久,功劳大,打算升你为左丞相,并在二尚书中选一位接替你的右丞相位置,你看谁适合一些?”
留正马上将这话转奏给赵惇,并说姜特立招权纳贿。赵惇无法,只好免了姜特立的职务,将他赶出京城,任浙江马步军副总管。应该说,这时候的赵惇,头脑还是较为清醒的。
赵惇即位当年三月,封唯一的儿子赵扩为嘉王,几个月后,又在嘉王府设置翊善,命秘书郎黄裳担任,辅佐赵扩。这是为立皇太子打基础,赵惇眼光长远、考虑周全,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不过虎头蛇尾,整个在位期间,也未能立太子,个中原因后面再讲。
闰五月,赵惇下诏,解除郴州地方官对流放在当地的内侍陈源的管束,允许陈源在外随便选择居住地。十一月,又下诏,陈源不得擅自进入京城临安。这个陈源,《宋史.光宗本纪》中多次提到,因为他是赵眘和赵惇父子失和的重要人物之一。
公元1190年七月,赵惇升留正为左丞相,王蔺为枢密使,葛邲为参知政事,给事中胡晋臣升为签书枢密院事,赵惇的这个任命,得到了赵眘的高度认可。加上罗点为中书舍人,赵汝愚为吏部尚书,还有余端礼、陈騤、黄洽、黄度、彭龟年、陈傅良、刘光祖等一干名臣在朝。特别是在提拔刘光祖的过程中,体现赵惇是知人善用的。
赵惇即位不久,对选拔人才比较苛刻。殿中侍御史缺位,赵惇对宰相留正道:“卿监(各寺、监正副长官,如太常寺,国子监等)郎官中有这样的人选。”
留正低头思索了很久,才抬头回奏道:“莫非刘光祖么?”当时刘光祖为军器少监兼吏部郎官。
赵惇立即点头首肯道:“朕看中他有很久了!”
可以说,赵惇在位初期,显示出了他励精图治的政治抱负,选贤任能的政治眼光,未雨绸缪的政治谋划。可惜的是,赵惇的良好表现,仅仅持续了两年零九个月,公元1191年十一月,随着赵惇的一场大病后,赵惇一切都变了模样,成了一位神经错乱的“疯子”,而引发赵惇生病的诱因,却是拜赵惇的结发妻子、皇后李凤娘所赐。
佐料:宦官陈源,《宋史.宦者传》有记载,他的履历很神秘。
陈源本是赵构德寿宫的提举,很受赵构宠信。被推荐任浙西副总管,给事中赵汝愚反对说,内侍不应该干预军政,陈源未能上任。
陈源依靠赵构的恩典,比较放肆。德寿宫的书史徐彦通,因为替陈源掌管家务,没几年官至“经武大夫”;帮陈源理发的小厮甄士昌,补承信郎;临安府吏员李庚,被授予官职,李庚经常打探临安府事,汇报给陈源。赵眘听闻后,非常厌恶,公元1183年春,陈源被赶出临安,先送到建州管束,后移郴州。陈源的家财也被抄,上缴德寿宫。
赵惇即位不久,就解除对他的禁锢,后来又召他入京,最后竟让他做了宦官头领——内侍省押班,陈源为何如此受到赵惇垂青,实在让人费解。是不是李皇后的原因,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