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学习法的三步:精准输入、深度消化、多元输出。
第一是知识的输入,就是先把新的知识输入进来;第二是要消化这些输入的知识,把它们都搞懂;第三是把学到的这些知识用起来。”
第一部分 极简学习法的概念及三大优势
第一节 极简闭环:输入消化输出,三步学会一切
输入:输入你要学习的知识
消化:搞懂和理解你要学的东西
输出:把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用起来
学以致用
第二节 追求精准:倒推思维,用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
两个问题。
第一个:在学习之前,你是否认真地考虑过,你这次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那么请看第二个问题:你学习的所有内容,是否全部能直接帮你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你是否思考过,你学习的内容中,是否有做无用功的部分?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个大的目标,但这不是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够清晰,不够具体。针对这个问题,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应该是:我希望考上某大学,为了这个目标,我需要每个科目分别考到多少分。
真正高效的学习,是要通过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投入,达到更好的结果。
“倒推”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学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学。就是要用什么,得到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不做一丁点儿无用功。因此,极简学习的过程,极其精准,没有任何浪费。
第三节 直击本质:从根上学,一通百通
从本质输入:在输入环节,极简学习法倡导要选择最本质的东西去学习。
比如,要学习经济学时,我们就应该选择经济学的基础教材,去了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如果你打开过经济学的基础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首先就会看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也就是经济学的基石理论。当你看完这十大基本原理,就会发现,你对经济学已经有了根本上的了解。
从根儿上消化:在消化环节,也强调在理解的过程中,要探究本质,不能只是理解皮毛;只有从根儿上理解,才能做到真的理解。
多元输出一通百通:“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
第二部分 精准输入:用对的姿态,精准学习
第一节 学准:倒推思维,学直接决定结果的知识
为什么没有考及格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的学习没有针对性的计划,是盲目的、无效的,无法提高最终的学习成绩。
如何精准输入呢?就是我们只学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的那部分知识,以终为始,直奔结果,这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底层保障。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拆解成你的具体行动,这样你就完成了整个倒推的思维过程。
一、改变意识:一定要带着真正有效的目的去学习
如果你的学习效果不佳,很可能是根儿上出了问题,这个根儿就是“学习目的”。
二、制订目标:推演实现过程,制订可完成的目标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曾讲到,做好一件事情的精髓就是:树立目标——制订计划——把计划具体为每天可执行的任务——执行并加上及时的反馈。
在几乎人人都有拖延症的时代,目标如果没有时限,那这个目标基本就是形同虚设的,因为你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或者开始了,遇到一些困难,你就暂时逃避或者放弃了,有时甚至是永远。
所以,一定要在定目标时,给自己加上时限。
三、科学执行:紧盯目标、拒绝借口
第一,想象最终的结果。
第二,从结果倒推实现过程。
第三,拆成可完成的任务。
第四,紧盯目标科学执行。
第二节 选对:最好的学习材料,是适合自己的
一、考试型学习:教材考纲是最佳学习资料
1.考纲是一切的准则
考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
2.教材是最佳的学习材料
那到底如何吃透教材呢?有四个关键字:透、全、串、多。
透:理解通透,知道为什么。
全:不留疑点,颗粒归仓。
串:形成体系,把知识串起来。
多: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
二、持续性学习:从一而终比选什么更重要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很多知识的学习通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学一下就结束了。
1.学习资料不是第一位的,学到底是第一位的
2.如果还是要选择,到底该怎么选?
第一,看品牌。第二,看过来人口碑。第三,亲自试用。
三、追求本质:从根上学,元认知直指基石
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1.看基石之作,让你快速抓住本质
第一,这些基石之作,多数都是书籍
第二,还有一些基石之作,是某一篇开创这一领域的论文。
第三,还有一些基石之作更简单,就是一两个有关这个领域本质的概念。
2.学关键方法论,“5小时理论”比“1万小时理论”更重要
麦肯锡顾问这样快速精通一个行业
第一,先知道100个关键词
第二,找3到5个专家,跟他们坐下来谈半天到一整天。
第三,找3到5本专著,仔细地看完。
第三节 学好:新知输入,做好“夹心饼”
一、学前要预习:关键是把握好度
要点一:知识环环相扣,复习后预习效果更佳。
要点二:不要变成“超前学习”,标出疑难点即可。
要点三:寒暑假整体预习,学霸超越你的关键方法。
二、学中有目的:把握目的性,关注疑问点
搞懂课堂上老师教的东西。
那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有三个很重要的方法。
方法一:重点听预习时不懂的地方
方法二:注重头尾,跟着老师再走一遍知识链条。
方法三:课上没懂的地方,马上去问
三、学后要复习,最容易被忘掉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