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到校,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比平时更多看我两眼。为什么?因为我近10年以来首次剪短发,换掉马尾辫。
回想本次理发过程,还有一番指向教育的对话,颇有记录的意义。以下就以理发师与教师对话的形式回顾与再现本次对话。
【新顾客上门,首先做什么?】
理发师:理发也有讲究,每一次遇到新顾客上门,我都会先围着新顾客转一圈。
教师:为什么要围着新顾客转一圈呢?
理发师:因为每个人的头型都不一样,特别是后面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有的顾客后脑勺是平的,而有的顾客后脑勺则会凸出一块。
教师:“凸出来”的地方是不是要比“平的”地方,在理发的时候更要注意些?
理发师:“凸出来”的地方在理发的时候,要顺着头型,不能用小的理发剪,否则就会使这个“凸出来”的地方看上去更加明显,就不好看啦!
教师:哦,您的意思是----理发也要注意扬长避短,而不能自曝其短?
理发师:是的,顾客来理发,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精神。如果理发以后,反而让生来就有的缺点全部放大出来,影响到顾客的形象,影响到顾客的心情,那下次还会有哪位顾客愿意来我的店里理发呢?
教师:这倒与教学有相似的地方。顾客的头型不一样,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一样。刚刚接手新的班级,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再按照学生的特点,贴合学生的水平,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最有可能取得成效。
【顾客离店,接着要做什么?】
教师:今天给我卷头发的是你新收的徒弟吗?以前来修头发,没有见过他。
理发师:是我新收的徒弟。他已经下班了。但是他不应该现在就下班。
教师:既然已经到下班时间,为什么还不能下班呢?
理发师:因为你的头发是他卷的,但是你的头发卷起来后是个什么样的效果呢?他还没有看到。
教师:一定要看到吗?这难道很重要?
理发师:当然要看到呀!因为头发被卷起来的时候,包括在烫头发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样卷发,烫起来后是个什么效果。只有看到之后,才能确定自己那样卷头发,行不行,好不好。这,对于学习理发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师:哦,原来这样!听您这么一说,那位小徒弟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自己做出来的发型,确实很可惜。
理发师:理发也需要琢磨。每次顾客理完发离开之后,我都要想,这样理发行不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教师:怪不得左领右舍都喜欢到您这里来理发,大家都说您的手艺好!看来这个“好”也不是理发时间长,就一定会有的。
理发师:理发是要琢磨的。每个月都来理发的老主顾,什么头型,适合理什么发型,我都知道,初次来店的顾客,我看一看也能对这位顾客适合理什么发型,猜个八九不离十。
教师:看来顾客离店,“理发”这件事情还不能就此打住。还需要再琢磨,再思考。这与教学也很像。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教学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堂反应及作业情况反思得失,再改进教学,这样才能教得越来越好,而不是教学时间越长就一定能教得越好。
……
从“理发”到“教学”,其间相似之处众多,不禁想起马克思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有心,能从各个行业汲取到可以促进自身继续躬身研究教学的营养,获得非常有益的启发。
由此看来,“马尾辫”换成“短头发”,值得。尽管身边也有不少人替我惋惜和怀念那一头曾经的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