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谢绝一切转载要求)
来简书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斜杠青年。
后来慢慢知道了,原来斜杠青年就是类似 歌手/演员/作家 这一类的称呼。不知斜杠青年兴起于何时,而且还有了这样一个很潮流的名头。
斜杠青年虽然是新兴名词,但世界上的事情,不管如何变,其实都跳不出原来的模子。斜杠青年嘛,拥有多个身份,可这和之前经常提的综合素质不是一个意思吗?
人们造一个斜杠青年的名词出来,是因为综合素质有点老土,斜杠才是正道吗?况且加上青年二字,更让人向往吗?
仔细想想,斜杠青年这个词虽新,但不代表斜杠青年是现在才产生的。其实,历史上斜杠青年不少,随便都能说出很多。比如诸葛亮,又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甚至在三国演义里面又是客串气象学家又是客串占星家。这应该算是一个斜杠青年吧?
除了诸葛亮,历史上很多文人也是有多个身份,辛弃疾既是诗人,又是一个少年时期就扬名天下的武将,还有岳飞、文天祥、范仲淹,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其实他们都是斜杠青年。
如果咱们再玄幻一点,美国的超人,平时是记者,一言不合就变身成超人,他算不算斜杠青年?蝙蝠侠算不算斜杠青年?如果拥有不同身份就是斜杠青年,那么美国一个个这个侠那个侠的,都是斜杠满满的。
可是,虽然斜杠自古有之,但还是挡不住青年们对斜杠的向往和追求,一批批斜杠明星被捧成神一样的人物,成为年轻一代追随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努力想让自己身上满是斜杠。
只是——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这么多斜杠青年吗?
如果你去医院做手术,有两个同样年龄年轻有为的医生可供选择,你希望给你主刀的是那个专业精湛但是没有很多无关身份的医生,还是那个有着歌手、作家等斜杠身份的医生?
你应该不会选择斜杠医生来给你开刀吧。所以说到底,专业技能才是一个人立根之本。可有的人会说,那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我现在想变成斜杠不行吗?
就算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也不是你追求斜杠的借口啊?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工作,你可以边做现在的工作,边为下一份工作准备。如果你不喜欢自己从事的行业,你可以为你喜欢的专业而转行,就算现在还没有办法转行,但是你可以现在就学要转行的专业技能呀?何必弃本逐末地追求斜杠呢?
有人又会说,我现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斜杠,不就是为了要转行吗?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斜杠确实可以为你转行带来好处,大神们的例子都摆在那里了。
但是,请记住一个规律,那就是大部分的斜杠青年,最后都变成了培训师。
所以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要转换行业的目标不是做培训,那么你就不要去追求斜杠了。因为工作头几年,正是一个人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时期。
当我们说斜杠青年的时候,我们说的是一个人不同身份。如果你是一个斜杠青年,你处于一种身份的不同中,而又没有专业技能来支撑,到最后你会迷失在这些身份当中。
斜杠并不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专业技能,斜杠只是让你多了一个综合素质而已,所以与其追求斜杠的身份,不如追求专业为本的综合素质。
这也是我觉得综合素质才更能让人看清这个事实的原因。因为如果你说自己是斜杠,那么大家就只能以斜杠的标准来要求你,大家认为你专业不过关也情有可原。到最后,你自己也会认为情有可原,因为我是斜杠嘛,这个身份不专业不行,我还有另一个身份呢!你们有这么多身份吗?再说了,我有这么多身份容易吗?
综合素质却是不一样的要求,提起综合素质,必须是依托在你有一个专业技能上,然后各方面都有发展。
你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这些都是锦上添花。锦上有花,那是花都也要摆在锦上,显得这块锦更加好看贵重,花也有身份。如果没有这块锦,一大片花开在那里虽然好看,你也只是其中虽然好看但随时可以被取代的那朵花而已。
之前有一句俏皮话很流行,例如“我是歌手里面做菜最好的”、“我是作家里面最会唱歌的”之类的话。这些话从专业的歌手或者知名作家里面说出来,那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自信的表现。可是如果从一般人嘴里说出来,不但已经有点俗套,相反还有点让人觉得你其实水平都不怎么样。
我之前在这篇文章 里面提过,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的外企,有时候会选择英语更好的人,而不是专业技能更好的。貌似说明专业技能不是特别重要,但是这里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对英语要求高,在这里英语已经成了一种专业技能,另一个前提就是你专业要还可以,别和对方差太多。
如果你专业水平很差,虽然有着各种看似不错其他技能,但我们对你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态度,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换句话说,如果你专业技能甩那些面试的人几十个刘翔,那就算你英语不行,公司宁愿将来请专人培训你英语,也会现在就先把你抢来再说。
刚才说大部分斜杠青年最后都成了培训师,估计很多培训师看到都要不高兴了:怎么,难道我们培训师这么容易当吗?我们也是专业的好不好?
这样说并没有看轻培训师的意思,而且我自己也对培训师很尊重,也曾经很向往培训师的职业。但是斜杠青年最后变成培训师,也是一个明摆的事实。毕竟培训的行业很多,培训师有很多种,成神的斜杠青年和斜杠大叔们只是去做了某方面他擅长的培训师而已。有人愿意花钱听课,有人愿意讲课,这是互相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我想说的是,面对斜杠青年的身份的诱惑,如果你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你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专业,你可以去追求斜杠青年背后所代表的综合素质,但是你没有必要把自己打造成斜杠青年。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逻辑的问题。如果你变成了斜杠青年,比自己本职工作还做的好,要不就说明你专业水平太水了根本没有长进,要不就说明斜杠青年并不是难事,正有一大批准斜杠青年在赶来。
有人就很成功地抓住了准斜杠青年的心理,让准斜杠青年主动掏钱并把自己变成了导师,到了你,可能就不一样了。
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看到斜杠青年风风光光的,一天几十万入账,所以就觉得这是一条更快的成功之路。但却没想到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上深耕更有可能成功。
也许五年七年过去之后,你身边那些专注于自己专业的同事早就做到了管理的职位,他们处于一个事业的上升期,各种机会都非常多。而你,也许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培训师,也许还是一个更加焦虑的斜杠青年。
个人发展(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