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云:“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是谁在抓萤火虫并靠萤光读书?而又是谁在雪夜靠雪光苦学呢?
两个故事有不少共同点,一是都发生在东晋,二是都买不起灯油夜里读书。不禁让人好奇,东晋人民的经济水平为啥普遍不高。
车胤世居湖北,从小好学,家中祖父、父亲均为官场中人,不知怎么搞得,但却因家贫买不起灯油,导致晚上无法读书。
夏天的晚上,车胤在院中回顾诗书,注意到许多萤火虫聚在空中。萤火虫发出的微光让车胤受到了启发。
车胤拿来袋子,抓了很多萤火虫放进去,扎好出口,就靠这萤火之光作为光源,晚上刻苦读书。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写入三字经,广为流传。劝学寓意虽好,不过却也有不少质疑。
萤火虫寿命短暂,大概3-7天,适应性不高。而萤火虫发光靠吸入空气,由其中氧气与发光器中的虫萤光素酶发生反应。不考虑萤光的亮度是否能够照亮书写在竹简或帛书上的文字,单说萤火虫来源,估计车胤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捉虫。想来效果并不怎么好。
但不管怎么说,车胤生于贫困,但长大后官至吏部尚书,逆袭的人生本身就是很好的励志故事。只不过,车胤最终得罪权贵,被逼自杀,为后人惋惜。
另一位主人公孙康则出生在河南洛阳,按当时局势,要么南迁,要么处在边境。这就不难理解孙康的贫穷了。也是因没钱买灯油,晚上苦于无法读书。
一天下过大雪,晚上孙康醒来,发现窗外明亮。于是穿好衣服,拿着书来到雪地,靠着地上的雪光,开始读书。
之后每逢大雪,便在夜间于户外雪地读书,据说学会增进很快,后官至御使大夫。
孙康是如何抵御严寒的,看来也并不清楚,零下10℃下长时间静坐看书,估计会被冻伤。
值得一提的是,孙康成为了“映雪堂”孙氏的始祖,这一支孙姓族人人气很旺,出过孙思邈、孙立人等名人。
囊萤映雪学习的效果肯定不怎么好,清代《笑林广记》中就有人戏谑,白天找车胤不在,一问才知道去捉虫了,要不晚上没法读书。
不过,作为刻苦读书、不屈于命运的象征,其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向孩子们推荐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