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无数个微信号,社交媒体前所未有的发达,世界各地上一秒发生的事情,我们下一秒就能触碰到。
人间看上去险象迭生,小到职场,大到社会。这几日,关于江歌惨剧的讨论,以及大家对刘鑫的批判,又一次旗帜鲜明地分为两个阵营,说到底,这是三观之间的针锋相对。
微信一刷,我们又该如何表态?我能不能成为别人口中“三观正”的人?如何在有病的世界,继续做一个健康人?一会跟同事聊天我该怎么说,才不会说错?同事觉得我三观不正,why?
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南开中学之约,做了《学做一个人》的演讲。他说:"做一个整个的人。"
他解释"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老先生近百年前说的话放到今天,一点都不过时。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观健康。今天想讲的就是“健康”,在同事眼里,我怎样才算是个健康的人。
1. 身体要健康
——当然了,身体还影响人品
怎样才算是健康呢:不怕生病,保持健康,自我判断。
健康不是不生病,不是亚健康。如果对自己身体的要求只是"不生病",那就跟考试只要求及格是一样,太低了。
事实上,我们对健康的标准必须是"强有力"三个字。
真正健康的身体不是一潭"不生病"的死水,而是一种鲜活的循环,是良好的运转,是免疫,是自愈,是允许自己生病、代谢、排毒排炎症。像海水一样有自净化功能。
为什么身体健康在生活和职场很重要呢。举个例,公司一同出去爬山团建,爬到半山坡,女同事A气喘吁吁,也没什么办法。
慢慢地,团队往前走,她已经看不见他们的尾巴。男同事B这时候却停了下来,往回走寻找女同事A,接过她的书包,再往后寻找其他同事。
是女同事A不顾全大局,太娇气了吗?是男同事B性格慷慨有爱心吗?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不全是。
根本原因是,男同事B有着较好的体能,于是有余力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再去顾及其他,健康的身体给他提供了心理能量,给了他更多游刃有余处理事情的选择。
现在我们换过来想,如果这时候,爬山的我们气喘吁吁,疲累不堪,那么我们还能去帮助其他人吗?不帮助并不是因为我们小气,而是我们的身体心理能量,都没有余力再去顾忌。
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身体疲乏、睡眠失常、 免疫下降时,判断力、意志力、自信心、行动力,都会受到阻碍,主观能动性变弱,甚至没有改善现实的能力。
很多时候想动身起来学习和努力,可是最后依然让被窝成为青春的坟墓。好身体常常成为推动你生活的底气。
懂得如何让自己保持健康,比健康本身更重要,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系统自控和自我调节。
"保持健康"的能力,能让你轻松自如应对各种起起落落,懂得如何避免让自己陷入生病的局面。从来没有什么亚健康,只有懒惰的自己,不要不承认。
如果君私底下还开过一些玩笑:你穷,你工作不好,你觉得失败,那肯定也因为你的身体不够好。
2. 心理要健康
——自我判断,自我疗愈
在没办法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问题,或总在怀疑自己有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寻求各种理论书籍来帮助自己,点拨自己,提升自己。
常有精英人群劝说别人:知识不要学杂了。这一点上,我持保留意见。跨学科看书、读该学科的好书、读经受得住考验的书,很大程度能拓展我们自身的局限。
杂不可怕,上厕所的时候我连洗发水说明书都要读。可怕的是,我们能不能判断"杂",不轻信"杂"。读的够多,我们才不会读一本信一本。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如果书都没时间读,那如果君列出了一个快速排查自己是否心理健康的问题清单,定期也会审视一下自己,哪些方面我还没有做到:
1,你的原生家庭还好吗?
2,亲密关系中的你是什么样子?
3,你的底线和局限清晰吗?
4,你和他人的界限感清晰吗,你影响他人了吗,他人影响你了吗?
5,我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和现状吗,我能接纳他人的情绪和现状吗?
上面可以概括为: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自我价值。这几个问题,通常是很多其他问题的根源。我们找到病症,再对症下药,多少能好起来一些。
但有几点不轻信:不要轻信所有快速好起来的办法,不要轻信所有号称"根治"的东西,不要逼迫自己接受你怀疑的东西,也不要失去怀疑精神,不要贬低别人的信仰,不要有信仰和知识上的优越感,不要凌驾于知识上而丢开疗愈自己的谦卑的心。
当然了,除了读书,职场和恋爱也是我们离开父母的庇护后,获得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3. 三观要健康
——怎么知道我的三观,到底正不正
年岁愈增,越对"底线"这东西有好感。
天天那么多人说"毁三观"、"三观正"、"三观破碎",健康的三观到底是怎么样,有没有一个标准。
标准其实没有,但如果君觉得,健康三观这东西,是有底线,有原则的,比如:
1,做事的边界感清晰,有所为有所不为。
2,人与人的界限感清晰,不仅生活上、事件上不过度干涉别人,道德上也是。所有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做事的人,都是耍流氓。
3,不要停止打开自己的格局和胸襟,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和灵魂世界,他就不会尊重别人的,因为他觉得不存在这东西。
4,道德仁义真善美,不是用来要求别人,而是自己。
5,真正的正能量不是只会傻呵呵乐,忽略背后的疮痍,而是认清悲剧本质的部分,然后接受他、面对他、跨越他、抱他。
世界的发展,如今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自由、私德、底线,有时候狠狠地挑战了法律。我们不再能从法律的角度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法律判一个人刑,他就真的罪不可赦吗?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人,他的道德就是满分吗?我们内心的秤,有时候也在来回摇摆,不想人云亦云,又想不透,怎么办?
也许,下面几个追问,可以给我们答案。
1, 是否违背了他人的利益。
2, 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心理健康要照顾,知晓自己的格局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牺牲。否则事态容易演变得很难看,可能你会强求受益人,表现出你更大的自私;也可能会出现轻诺寡信,难以收场的局面。自己翻船了,最后谁都帮不了,什么也做不了。
3, 是否违背了世间本有的规律:比如,我非要摘颗天上的星星回家做夜灯。
4,是否违背了大历史、大时间浪潮里正常的进程:历史上,君主专制对社会的稳定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我们绝不会在这个时代继续呼吁君主专制。
愿你不迷茫,顺心做人,开心工作。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都健健康康,开口无悔。
如果别人说你三观不正,可以自己对照一下,还说不定是谁不正呢!但无论如何,请记得:
唯正与直,与君共勉。
or
请君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