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静地自习,我坐在讲台上改作业,倦了就偶尔抬头看看忙着写作业或者复习的孩子们,突然一眼瞥见教室板报上的两句话:“鹰因自由而飞,樱因自由而落”,觉得有些意思。且不问这句话的逻辑是否合理,结论是否科学,但它确实引发了我的一点思索。
鹰是因为有自由才能飞。
鹰,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人类视为雄心勃勃、力争上游、自在必得的成功人士形象,属于肯定和积极的意味。在这个前置条件下来探讨前面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强调自由的存在才使得鹰能够飞,那这个自由应该作自主、积极向上解,与消极被动、退缩、不作为形成对峙,而飞则代表着成功、梦想成真。而翻阅词典上下,自由两个字并没有这一层含义,显然是一种词义的误用。
那么从正确词义的角度看,该观点分明在说自由、没有束缚鹰才得以展翅高飞,如果被束缚而失去自由那么就不可能飞了;所以只有争取到“自由”、挣脱外在的或者内在的束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可是放眼周遭,有谁能够真正能挣脱外物的羁绊和做到“不以心为形役”呢?人生的真相或者说生而为人就一定是戴着“镣铐”,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而成功或者说“自由”的人是学会了“戴着镣铐舞蹈”,而不是终日愁眉苦脸于被施加于身上的种种束缚。从这层意义上看,这个观点则犯了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错误。
那么鹰是因为自由才能飞,还是因为能飞才得以自由呢?
我想跟孩子们说,鹰更可能是因为能飞才自由,而这个“能飞”我不想把它解释为一种必然如此的天赋条件,而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天赋。就像一颗种子不因为它是一颗种子就必然能够发芽开花结果,还必须满足许许多多的条件,需要后天的种种努力。人要成功也并非天生的某种特别的禀赋,这种禀赋和潜能每一个正常人都被赋予了,但有人的潜能充分挖掘而表现得非常出色,甚至被称为天才;而有些人终其一生庸庸碌碌,潜藏在其身上的潜能被岁月彻底湮灭,而被自己或他人归为没有那种才能。作为每一个人,首先要有成为“鹰”的梦想,相信自己有鹰的才能,然后努力去学习“飞翔”,才有可能最终“飞起来”。
至于“樱因自由而落”,学生大概是想将其解释为樱花因为太过自由怠惰而最终落下坠落、失败的惨状吧。
其实,鹰与樱花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没有太多的可比性。鹰击长空是一种美,樱花绚烂后的落英缤纷也是一种美。前者进取、后者淡泊,没有高下优劣,不同的人可以呈现不同的美,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状态,大概这就是生命的丰富与美丽之处吧,生命可以有万千姿态。
回到板报的原句,我再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我想,大概是这些孩子出板报的时候,为了寻求表面上的对仗而将这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比较的比较吧。估计那个想出这个主意的孩子还因此沾沾自喜过一阵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