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不终
我的父亲今年74岁,从24岁医科大学毕业起,从医至今。
父亲虽然早已退休,但实际退而不休。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促使他不得不坚守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
实际上,对他而言,给人看病不仅仅是职业使然,也是他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需要与被需要,有时候都是一种惯性,他享受这样的惯性带来的忙碌感和成就感。
我常常觉得父亲的一生单调无趣。日复一日,和怎么望也望不到尽头的病痛、疾苦相伴。看多了病人,包括自己的同僚,一个个在疾病面前倒下,父亲引以为戒,生活方式越来越讲求健康,越来越规律。那种自律,实在无趣得可怕。而各项身体指标超乎寻常的好,历来是父亲最引以为傲的事,要知道,医护人员是和传染病毒距离最近的人。保全自己,大概也是一名优秀医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五十年的漫长岁月,给父亲积攒下一笔丰厚无价的财富——沉甸甸的从医经验和热爱。
从我6岁时起,父亲就不停地在我耳边宣扬——医生是个有前途、受人尊敬的职业。他一直心怀希望,希望在我和我哥中间,至少有一人接过他的衣钵成为一名医生。然而,我们都让他失望了。
小时候跟随父母去医院的次数很多,看多了伤口和鲜血,听多了呻吟和哀嚎,时时刻刻被提醒小心病菌和传染病,早早的,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大片阴影。
如果有可能,我是宁愿一步也不踏入医院大门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这个医生的孩子,比任何人对医生都有偏见。
偶尔,我的脑袋里会闪过一些念头和想象:假如,我上了医科大学,接班做了医生,现在会是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接诊室里是热情洋溢还是表情麻木?是被歌颂还是被声讨,亦或碌碌无闻、泯然众人矣?而现在,是已经逃离还是继续疲惫坚守?
生活的真相之一就是,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岔路口徘徊,最终会选择一个方向继续前行,但总会忍不住去想象另外的种种可能性,和另一些人并肩、过着另一种生活、看另一条路上的风景。
▼
说回我父亲。
关于他的过去,拙于言表的父亲告诉我们的寥寥无几。除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家境贫寒、求学艰难以外,就是他两次与人生另一种可能性擦肩而过的经历了。
一次是在他高中时,成都军区招飞。当时根本就是懵懵懂懂的他,被学校推荐去参加飞行员选拔考试。
白天的文化课考试和身体素质测试都很顺利,不到20岁的父亲多少有些兴奋和期待。夜深了,同居一室的其他几个年轻人都已熟睡,父亲还停留在浅浅的半梦半醒之间。
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走进来。父亲的脑部CPU高速运转,情知在部队大院里是不可能有贼潜入的,那只能是部队上的人。可是他深夜摸进屋子里想干什么呢?父亲佯装熟睡,没有动弹。黑影手里持了一件金属材质的小器物,在钻进窗户的月光里,若隐若现地泛着银色的微光。
黑影逼近床边,父亲的腰间突然一痛,一个尖锐物体戳进了他的皮肤,他紧张地猜测:是要测试忍耐力吗?他一动不动。针刺的力量在加强,父亲痛得肌肉绷紧,但仍旧咬牙坚持着,一声不吭。
第二天,父亲接到了淘汰通知。原来,深夜潜入的是教官,针刺考察的是应激能力。在对对方战术意图的揣摩上,父亲完败,也因此与飞行员这一职业擦肩而过。
遗憾吗?也许吧。父亲当时并无太多的选择权利,只是被命运裹挟着往前走去,磕磕绊绊。一条路被堵死,另一条路随即被打开,这大概也是生活的真相之一吧。
我想象不出父亲当了飞行员的样子。
另一次是在他大学毕业时。当时24岁的父亲,从医的命运已定,但就像蒲公英一样,面临两种选择,可以飘飘摇摇,飞去不同的地方,要么去成都的机场,要么去地处荒僻的三线兵工厂。父亲最终选择了后者。
我猜,他的选择多多少少和荣誉感有关。那个年代,能够支援三线工厂建设,是一个中国人无上的光荣。此外,现实的考虑必然也有,相对于地方,当时的三线工厂虽然地处偏僻、生活不便,但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相对优渥,这是从赤贫农村走出来的父亲很难拒绝的诱惑。
此后落地生根,一去便是50年,直到现在。
▼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了,我接了父亲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电话。
他像往常一样叮嘱:记得补钙。
我问:最近忙不忙?
他孩子气般高兴地汇报:这两天,又治好了两个面瘫病人。
我说:别太累。
“不累”,他的语气里,明显的,欢欣多过疲累。
我突然兴起,想给父亲的一生做做算术题。一算惊心。
如果按日均接待20位病人计算(这个数字只少不多),这50年间,父亲至少接待过36.5万人次的患者(50年×365天×20人次=365000人次),我一度以为计算器出错,反复摁了几遍才确信了这一数字。
父亲是内、儿科医生,年轻时,基于兴趣,又自学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和针灸疗法,变成了一个杂家,也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方圆百里,常常有人慕名找来,甚至有一些身在广州、西安、上海的病人,也循迹而至。
如果按每月针灸治愈5位面瘫病人,按父亲正式接待针灸病人20年来计算,经他手恢复正常的人也有1200人了(20年×12月×5人=1200人)。
如果按每月针灸治疗2位偏瘫病人计算,20年来,他治好的偏瘫病人也有480人了(20年×12月×2人=480人)。
父亲是众人嘴里的书呆子,不看病的时候,他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看医学杂志做精读笔记。有一年,订阅的杂志寄丢了一本,他心急火燎地让我给编辑部去信,寄去钱补买来。
如按他每月至少精读2本医学杂志计算,50年来,他阅读了1200本专业杂志(50年×12月×2本=1200本)。
如按每5本杂志的精读笔记写满一本计算,父亲累计写下了240本笔记(1200本/5=240本)。
这组庞大的数字让我震撼。我所以为的庸常,在经历足够长的时间积累后,变得不凡,变得伟大。
这也是生活的真相之一吧,大多数看上去很了不起、很酷的生活,无外乎也是由一个接一个寡淡如水的日子、一个又一个单调乏味的重复堆叠而成。就如沙砾,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地、慢慢地,被打磨成一颗圆润剔透的旷世奇珍。
罗曼罗兰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希望,你是生活里真正的英雄。
Endless
人生路各有不同
每条路上自有精彩
文 | 剧不终
图 | 据CC0协议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