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有什么灵感,决定重新读一下唐诗,尽量每天读一篇,与诗友们一起交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杜甫的另一首作品:《兵车行》。
《兵车行》这首诗,并没有入选到人教版的教材,我只是在课外听闻这是杜甫的一大代表作,到了大学,上大学语文的时候,才真正读到这首诗。作为杜甫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却与我想象的有所不同,因为,我从里面读到的不再是家国,而是,人。
公元749年,唐王朝发兵进攻南诏,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派遣御史分道捕人。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滚滚的车鸣马嘶声震起咸阳桥畔的尘埃,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都混杂在人群里,哭声震天,因为,这一别离去,就不知此生还能否再见。没有人知道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战争,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回来,葬在哪里。已经步入中年的诗人,同样是一路风尘,从咸阳桥畔路过,看到的,正是这样的场景。一个连着一个的村落,荆杞丛生,荒芜杂乱,村民们挤满了送别的道路,尘埃漫天。 他们不会考虑自己或者家人,即将参加的这场战争,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多大的改变,会在后世的史书页上留下怎样的一笔,更不会想到,他们会成为诗史中的一部分,在充满艺术气息风花雪月的浩瀚诗歌殿堂里,卷起滚滚的尘埃。因为,人,真的太渺小,太平凡了。
但是,《兵车行》,就是不一样。它没有写君主怎样统治国家,没有写英雄如何征服敌人,没有写谋士如何运筹帷幄,杜甫把他的诗笔,对准了这咸阳桥畔拥挤卑贱,如蝼蚁一般的人,还有战场上千千万万无人收尸的无名的人。杜甫在告诉我们,人,才是最重要的,尽管普通,尽管平凡,但正是他们,成了战争的牺牲者,国家的捍卫者,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杜甫伟大的地方,上可挥笔心忧天下,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下可提笔心系黎民,写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就是杜甫,是他的人文情怀。
一说到人,一说到战争,恰好在今天这个日子,我就会联想到八十年前的今天,在南京城里死去的那些人们,那三十万,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们在历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只留下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三十万。如果,杜甫能够看见千年后的屠杀,他也一定愿意为那三十万人写诗,为他们吟咏,哭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很多,但是“诗圣”只有一个。我始终觉得,如果要判断一个诗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诗人,就看他的文采;但是,如果要判断一个诗人是否是一个伟大的诗人,那要看他的心,他的情怀,他的思想高度,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