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是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一定数量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和思维活动,将文字符号转变为内部语言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也就是不出声的阅读即默读。
默读时,由于眼——脑直映,眼停瞬间(平均三分之一秒)看清文字——大脑接受文字符号——转化为内部语言,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抽象、概括、推理、判断以及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达到理解与记忆。眼停次数和每次注视时间,受阅读者的知识、经验和对文章字词掌握的程度制约。由于默读省略发音器官的活动过程,因此其速度较朗读为快,可提高阅读速度,并有利于展开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提高理解水平。默读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平时看书报、杂志、书信、文件、资料等,大都用默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实际是指默读而言。
默读能力的基本标准
1.理解。包括对读物内容、思想、情感和文字表达(字、词、句、段篇)诸因素的理解及编写读书提纲。
2.速度。因读物难易和学生的年龄不同,读速有所不同(详见“速读要求”》读速要适当,读速与理解要相适应,太快、太慢都影响理解。
3.记忆。在理解基础上,在一定的速度下,默读一篇文章后,能较好地复述、回答问题或背诵。
4.评价。在理解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和语言能鉴别正误,能做出理性的情感的判断。
以上四项指标以理解为核心。
——《小语教学论稿》(田本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