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如果‘我’是我,那么‘你’也是我吗?‘她’呢?‘她’是‘你’还是‘我’或者是我?”
“‘你’当然只是‘你’,‘我’当然也只是‘我’,‘我’和‘你’都是为‘她’服务的。”
“‘我’和‘你’和‘她’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没有‘我’就不可能存在‘你’。没有‘你’,‘我’就不能快速成长。没有‘你’或‘我’,‘她’就只能是一个不懂事的、为所欲为的孩子。”
‘我’是谁?是认知。
那么‘你’是谁?是元认知。
可是‘她’又是谁?是我。
第二节
“为什么说没有‘认知’就不可能存在‘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如果没有‘认知’,‘元认知’就失去了认知的基础和对象。”
“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吗?”
“假如我们把‘认知’想像成一个被动学习的学生,那么‘元认知’就是那个教授学习方法并且经常提问和考试的要求严格的老师。假设现在我有一个阅读任务,需要读懂并理解和掌握面前这篇文章。‘认知’能帮我认字、辨词、理解句子,让我看懂文章内容。可是‘认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帮我掌握文章内容,我得依靠‘元认知’。它会及时监控和调节‘认知’的阅读方法,会提醒‘认知’集中注意力,并通过对‘认知’进行提问、要求‘认知’关注文章重点等方式让我牢牢掌握文章内容。”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元认知’,‘认知’的发展将是被动和缓慢的,而有了‘元认知’经常性地调控,‘认知’才能经历飞跃的发展,是这样吗?”
“对。假设老师要求你复习功课,‘认知’会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上好几遍,看得两眼发花却不得要领;而‘元认知’会督促‘认知’掌握概念、理清结构、建立体系,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复习的效率。”
第三节
“听起来,‘元认知’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和‘认知’一样是天生的吗?人和人之间的‘元认知’能力有差异吗?”
“‘元认知’可不像‘认知’那样伴随婴儿的出生而与生俱来,它要等到幼儿的学前期阶段才开始产生并发展,并因练习方法和程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我想要最强、最好的‘元认知’,怎样才能得到?”
“虽然你太贪心,但想要最好的‘元认知’总比想要天上掉馅饼好。只是要先听听枯燥的理论。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调节这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虽然相对独立,实则密不可分。一方面,认知调节既受到元认知体验的激发和指引,同时又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认知调节的每一步都会使个体产生新的元认知体验,同时也会丰富、发展个体的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三者动态有机的结合即构成了‘元认知’。
你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练习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控制能力。不好意思,虽然很枯燥,但这里还得再普及一个概念:元认知控制。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比如说我)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比如说阅读一本书),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比如说读书的过程)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1.计划。确定目标(比如说我想完成30天的日更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拟定活动计划(有3-5篇储备文章;每天保证大块的写作时间;有丰富的素材库和流畅写作的能力;有坚强的神经可以承受写不出文章的焦虑、写不好文章的痛苦、外面花花世界的引诱和突发事件的影响);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象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跳楼),并预估其有效性(当然,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拟定计划的意思不是说活动过程只能严格按照计划来,而是应该根据活动进展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计划)。
2.监视。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也就是这30天的日更进行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我要正确衡量我的目标和我的能力的关系)、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我确实如约完成计划了吗?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我确实能完成日更30天的目标吗?还是赶鸭子上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我的计划是否需要修改、完善?按照此计划我实际完成工作的情况如何?)。
3.调节。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我的储备文章不够!加班赶几篇。我的素材不够,全方位搜寻补充。我的时间不够!挤呗。),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元认知’真是服务于我的吗?我很怀疑。它会在我不愿意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留情面地提出问题并要求整改;它也会在我不愿意承认自己认知策略的低下和无能的时候,严厉批评我的懦弱并想方设法改进认知策略;它还会在我不想再想、不想再看、不想再写的时候督促我按时完成任务。当然,我很清楚‘元认知’是不可能凌驾于我之上的,如果我不想见到它,不想听它说话,不想让它出来,就可以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它再不能得见天日。当然,那时的我也就可以安心做一只混吃等死的猪了。)。
我当然是不会赶走‘元认知’的,因为我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甚至比智力水平更重要。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看似勤奋,却仍低效,那么十有八九是没有尽早启动‘元认知’活动。
为什么启动‘元认知’都能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启动‘元认知’,如果你尝试理解未知事物的努力还不够,而且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过于自信,你就没有主动启动‘元认知’的动力,也就没有启动‘元认知’的能力。
怎样主动启动元认知呢?首先当然是要摒弃自己的无知和自大,然后可以尝试把‘元认知’具体化,变成具体的能引导我们思考的问题,也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来思考。比如时常问问自己,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怎样考察我对哪些知识点还不是很理解?我有没有办法衡量一下自己掌握和理解内容的程度?多问问题,多问可启发思考的问题,并且,最重要的是,不能拒绝面对和害怕回答问题,要有找不到答案誓不罢休的精神,要有不思考毋宁死的决心。然后,就等着最强大、最好的‘元认知’服务于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