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夏天,野了一个夏天。在准备去度个假的时候。突然就被办了个升学宴,然后在哈尔滨的一个偏偏远远的地方上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父亲只撇给我一句“没钱吱声”把行李放在三楼的寝室里就拉着母亲走了。
其实我并不是个开朗的姑娘。这也差不多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跟一堆陌生人生活。很多人来讲也都是第一次。我永远也忘不掉在学校超市门口爸妈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笑着掉下来的大颗大颗的泪水。
有时候,孤独就像是洪水一样,铺天盖地地袭来。哪怕在灯光温暖,充满少女气息聒噪的房间里。也是盖不住的。也许在这之前我对食物的概念,只是偏爱而已吧。
我成长的地方,跟中朝边境不太远。却也是个蒙古族自治区。算不上远的哈尔滨,满大街却也找不到习惯爽脆的泡菜狗肉汤跟粗犷中略发细腻的牛肉干。
在无数的“收到请回复”,跟算不上忙碌的课程之余。最热衷的不过于三五人来一次说走就走探险,穿梭于形形色色陌生的大街小巷。寻找杂志上推荐的漂亮餐厅。
慢慢地发现,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似乎在全世界都是想家人的港湾。并不温暖,却像大润发,沃尔玛一样让人在哪都没什么“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想要什么还是可以轻车熟路地张嘴就来。没什么特色,却丝毫不会陌生。
我们在中央大街踩着百年的石头拍挂在街上的雨伞,在星巴克吃不知道从哪淘来的酥得掉渣炸鸡,在肯德基吃比格的外带披萨,在圣.索菲亚教堂门口的台阶上就着清酒吃还没凉透的和风拉面,在大名鼎鼎的韩料店里死皮赖脸地要一碗爽脆的泡菜汤,踏破铁鞋也找不到杂志里那盘地道的锅包肉,在火车站就着大咧吧吃红肠,大老远跑到老道外却找不到传说中油而不腻的煎红肠……
当一年前又莫名其妙的离开学校,在另一座城市准备工作的时候,我才想明白。世界这么大,我可以像一只小蚂蚁一样经历无数次陌生的冒险,而能让我念念不忘的除了曾经陪我撒欢儿的人,还有的就是那座城市里鱼龙混杂,却别具特色的口味。
每一条马路都有着大致相同的车水马龙。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大致相同的街道。每一条街道都有着大致相同的树荫。而不同的却在于每座城市上空弥散着的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食物的味道。只有生活过并热爱这里的人离开以后才想得明白的味道。与生俱来,又随着岁月变迁并渐渐无法炮制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