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诗友佳作,感受汉俳之美
帆影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1980年中日诗人聚会,赵朴初老人即兴吟诵“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汉俳由此定型。
汉俳是用汉民族语言吟咏和创作的俳句诗体。汉俳为中日诗人和学术界认同,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迷人的魅力。如今,在无弦诗会的原野,已多次绽放着朵朵汉俳之花,灵动而优雅,耀眼而芬芳。
我接触汉俳是在无弦诗会。通过聆听诗友老师们在群里的交流讲解和网上搜索学习,积极参与了诗会先后组织的四期汉俳写作实践,我对汉俳这种轻捷的诗体有了初步的感知。现在结合对诗友们汉俳第四期的赏读,谈谈自己对汉俳的粗浅认识。
第一,汉俳体裁短小,立意以小见大。汉俳以三句十七个字组成一首短诗,短小的语言形式就决定了其容量有限。汉俳往往选取小的事物、场景,或捕捉瞬间的感受与思考入诗。从生活一个点切入,可即事即景即情即感成诗。但汉俳语言少却意趣精微,耐人寻味。如鸿雁老师的《苦苣》:“初芽送早春,沟坡嫩绿叶微辛,花黄苦意淳。”形象描写了苦苣这种野菜生长的时节、环境以及芽叶花的色彩、味道,读之能调动读者的视觉味觉以引起想象,尤其“苦意淳”,一个“淳”字会让读者觉得“苦”也美好。再如,刘启超老师《乡村闹元宵》:“腾挪复转身,三天不歇舞狮人,元宵喜庆春。”只把舞狮人作为描写对象,从舞狮人“三天不歇”,就可以想见整个乡村人们闹元宵的喜庆。
第二、汉俳以抒情为主,体式虽小,但情长味浓。汉俳写人写事写景皆为了抒情,可以说“一切俳语皆情语”。这次创作中很多诗友的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心随流水老师的《春思》:“又是一年春,莫道东湖柳色新,怕忆梦中人。”仅让东湖之春柳入诗,没有对其作任何描写,但“莫道”“怕忆”两处饱含感情的用语一出,对“梦中人”的思念之情瞬间弥漫开来,在作者和读者的心中都挥之不去。再比如,风雅钱塘老师的“二月正清新,梦里长存老父亲,怕道故乡春”,对老父亲的思念;光辉老师《感春》(新韵)“萍踪几度春?牙檐乳燕脆啼频,偷窥白发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凉笙墨染老师的“雨醒一城新,小草姗姗洗绿裙,岁岁不争春”对小草的赞美……诗友们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佳作,无论写人叙事绘景,短短的俳句都充满了浓郁绵长的情味。
第三、汉俳措辞纤巧,以言浅意雅为高,情境幽美为佳。本期作品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佳作也有很多。比如,许淑云老师的“清心不染尘”,李金峰老师的“思心不染尘”,都是借花来赞美高洁的品格;晓梦云老师借“红衣点缀春”,活化了人们寻梅的雅趣;寒冰老师的“心中永驻春,此生无处不迎新,洁身勤拂尘”,用朴素的语言点明“心满则赢”的题旨……
第四、汉俳在语言的表达上常用修辞。纵观本期汉俳作品,拟人手法的运用尤其精妙。比如,仓西闲客老师写初柳“不敢问离人”,将柳人格化实际是含蓄地写出了人的离愁别绪。因为自古以来“柳者,留也”,留而不能,惟有“折柳送别”,总是让人黯然神伤是事。再比如,青鱼吹浪老师写“丁香浅绽唇,摇身俯首问行人,如何挽住春 ”,实则是人在追问如何留住光阴!……这些拟人手法的妙用,使汉俳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含蓄精微,让读者回味无穷。
赏读诗友们的作品,感受汉俳之美。无论是长短句的形式、和谐声韵的节奏,还是新颖的立意、优美的语言,都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