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西方称之为圣母月。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
闲翻2015年第1期《嘉善记忆》,目录中,有好几个熟悉的名字,姚立军、戴丽、金身强、杨越岷、韩金梅等。这几位,除了戴丽,都曾见过一次面。韩金梅和金身强是前两年在苏州山塘街的南社纪念馆里碰到的。姚立军和杨越岷是去年吴江区了凡研究会上认识的。本期杂志中,戴丽有四篇。《嘉善记忆》只看到2015年第一、第二期。都是张舫澜先生送给我的。
张舫澜先生说,他有创刊以来全套的《嘉善记忆》。
戴丽、金身强的两篇文章,都是写张天方和天目书院的。抗战期间,张天方在天目山发起成立天目书院、天目印社。张天方曾为贺扬灵刻了一方“一水下泉唐”的印。取自他自己的诗句“明朝一水下泉唐”,认为此句很得意。
2015年5月,金身强与张天方后人张平、张安等13人赴天目山,寻访抗战期间张天方在天目山的足迹,遂有《天目之行》的文章。
本期杂志中,《女红线板觅诗情》一文吸引了我的眼球。西塘线板,竟然成了著名的木雕收藏品。
线板,也叫针线板,是旧时家庭的寻常之物。记得童年时,母亲的针线篮里,就有一块缠着棉线的线板。白天工作,晚上,母亲在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这块线板不知用了多少年。
搬过几次家,儿女都成家立业,母亲也慢慢老了。这块针线板不知是否还保存着。
看到这篇文章,使我产生了一些联想。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手工缝制的。一针一线,织补着她对儿女们的一片爱心。
《女红线板觅诗情》一文中,有线板的图片,线板上有各种图案,山水、延年益寿、梅花、吟仙等。材料也有竹、术之分。文中说:“旧时,西塘富户嫁女,好歹总要置办一套木雕家具及全套生活器具,习以为俗,所谓的‘十里红妆’,便是如此。在琳琅满目的各类陪嫁品中,描红髹漆、雕刻精制、小巧别致的线板是最不可或缺的。”其实,不管贫富,当年每家每户可能是都有的。
文章最后说:“一块块西塘线板,无不流淌着江南水乡所特有的精致与灵秀,以及浓郁的人文气韵和悠悠诗情。”小小线板,传递的是生生不息的乡愁,镌刻着心中无法磨灭的至情与至爱。
五月,让我们记住母爱,感谢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