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闲置了一年多,终于,心生迷茫……
最近被各种写作干货内容刷屏,自己本也是无心看看。刷到Spenser叔的这本《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时,有几分收回了心智的感觉,果断下单,入手一本。
封面的右下角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有几分好奇:写作不是文学,写作时心理学。平白怎能无故,开篇第一问就直戳我的眼球。
“我们有没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并且觉得这个习惯有价值的?”曾经,总想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不懈的小事儿,结果,总是那么不堪回首。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你如何从被喂养的状态转化成一个创造者?——写作
01
青年危机 惶恐不安
叔说了,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充满焦虑,越来越丧失自己内在的平静,矫情地羡慕以前车马很慢,一生只能爱一个人的静谧生活。这是极其愚昧、矫情、苍白、无力的控诉,因为历史是不可逆的。
是的,人到青年,生活粗糙,思想更粗糙,的确很可怕。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下,如何塑造自己着实让人焦虑不堪。写作or不写作也许会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改变,毕竟,在互联网盛行的风口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能给自己多一口饭吃。
02
调整心态 持续输出
万事开头难。首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开始。
既然是初出茅庐,担心、焦虑、不安都不需要有,只要释放自己脑海中的能量,将电脑或手机屏幕当作朋友、对手或是亲人,与他们做心灵上的交谈。让自己在生活中学习,在写作中表达。
03
框架理论 层层深入
叔教我们,故事要情感真实,逻辑思维要清晰缜密。
讲什么不重要,夸大其词也无所谓,重点是你的“听众”感觉如何?将你的平凡扎心化,捕获“倾听者”的内心,你的文章依旧可以闪耀夺目。不要让心中的想法遨游太空,毕竟你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逻辑思维是一个烧脑的内容,叔提出的要点很亲民——列提纲、做框架、建连接。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不要把自己当成大作家。这座“雅居”若是没有搭建好框架,里面的“装潢”恐怕是要白费心思了。
04
细枝末节 纯纯干货
写作是一项精细活。专业文章要有专业的内涵,职场文章要有职场的角度,新媒体文章更要有时代的潮流。那么,在当下互联网浪潮中,我们如何不让这浪潮淹没呢?听叔的——
各个领域都有属于它的爆款,文章亦如是。爆款文离不开两点:突发点&痛点。一个引人入胜的点犹如一阵花香,必然引来一群蜜蜂,再加上好的内容,那么,自然采蜜。
叔为我们拆解了他的一篇爆款文《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从标题、开头、内容到最终的结尾,每一处细节都精心考量;从作者的角度输出写作的精华,到读者的角度阐明受众人群的心理,叔用贴切的案例和精简的文字分析的淋漓尽致,受教者豁然开朗不敢说,有所收获是必然的。
05
抚慰人心 不乏警醒
我个人看书总是喜欢涂鸦几笔,好的句子、故事、思路等等。叔用了五页余纸结束了这本书的写作,说实话,这五页纸已近为彩色。每一行字都特别吸引眼球,越是看到这里,越不希望这是结尾,这种感觉,实在留恋。
在当下忙碌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将各种心灵需求释放到了屏读当中,因此,写作要在减少阅读者疲劳的同时,还能争夺读者的眼球,带给读者心灵的慰藉。
“年龄是我们身后的猛虎,所有人都被年龄追着落荒而逃。”就像叔说的这个普遍现象:大多数人用成熟的心理状态,压抑和消化了困惑和迷茫的情绪,最终和一个不满意的自己握手言和。的确,当我们感到危机之时,笨鸟已在空中翱翔,慢龟已取得了比赛胜利。而我们,还在惆怅。
人的一生总要每天坚持做点什么,除了吃饭、睡觉……作为一名新进宝妈,要为自己制造一份“野心”,一份安逸而又有价值的“野心”,将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持续地输出来。与其有时间回首过去,不如给自己下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