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跨界,其实很简单,有人能在最短三个月内,快速上手一样新技能,并且做出教程赚钱,他就是许岑,一个跨界高手。
《上手》这本书是许岑总结自己的亲身实践经验所写的。
许岑何许人也?
出身艺术世家,号称“美貌(读‘代’)王”,别误会,他是一个中年大叔,得到精品课程老师,他的课程订阅人数都超过十万+。
对了,他还出过专辑,叫做《在平坦的套路上曲折前行》。一个傲娇的中年大叔。
他是一个高效学习者,对幻灯片制作、指弹吉他、英语,烹饪摄影等技能都可以快速掌握到专业级,能在48小时内完成别人两星期都完不成的任务。上手一项新技能,根据他的规律,只用三到六个月,从门外汉达到专业水平。
知乎网友如是评价:符合我心目的「近乎全能的人」的形象,兴趣广泛,各有涉猎,而且不是半途而废。而这也恰恰是我一直想成为的人。
这样一个近乎全能的人,你是不是很好奇呢?他是怎么做到快速上手的?
给我八分钟,我将分三部分来为你拆解怎么“上手”
第一:上手是什么意思?
许岑认为上手包括两层意思:当强调上手的“手”时,指的是“初步掌握”,而当强调上手的“上”时,则是“精通”。从初步掌握到精通就是上手。
上手着重从细微之处入手,在短期内高强度地研磨突破,以达到从初步掌握,到精通的地步。
要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
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因为给自己制定目标的“途“太远,往往死在起步阶段。
对此,许岑认为:要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
常识告诉我们学东西应该从基础开始。学书法总得从基础笔画横、竖、撇开始吧,怎么也得练习一段时间才能上手练习名家书法吧。可是作者认为,这就是导致我们半途而废的原因。
一:目标太远,成年人时间精力有限,学到像样怎么也得花个一两年吧,想想就让人放弃,不学了。
二:如果你真的喜欢这幅书法,你在临摹的时候,是不是不太容易放弃呢?即使放弃了,你还会回头去练习那些基础笔画吗?答案是否定的。
开始就直奔目标临摹那幅字,说不定你越临越像,渐渐产生“上手“的感觉,进而对书法产生兴趣,越学越有感觉。
许岑说他学书法,直接从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开始,直接零距离接触大师的作品,是他一贯的做法。如此能让自己从起步阶段就无限接近被模仿的对象。模仿是最有效的学习。
作者以亲身实践的例子做证明,他从三十七岁,从零开始“上手“钢琴、油画,烹饪,都是遵从这个法则“要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
第二:学会上手,你要拥有研究能力
作者认为学习大多数时候是被动的,而研究是主动的。做任何事情,主动比被动有效多了。
1.研究是什么?
研究,在英文单词里research ,简单拆开来看re-search,就是“搜了又搜,不停地搜”。
研究是一种艺术,是富有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活动。
一个重复练习名曲的人,达到精进程度,只能被认为是演奏家,而创作出名曲的人,才能被认为是艺术家。
面对新的变化,去学习一样新技能,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人类天生具有研究能力,在婴儿时期最强,后面随着长大慢慢退化。婴儿满地爬的时候就在拓展他们的边界,这就是研究。
一个人有了比较强的研究能力,才是真正的独立。
你在向别人请教的时候,就是向别人学习,可是如果你自己能够主动去学习,去搜索,那就是研究。
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会不自觉使用研究能力,比如我们想买手机或汽车的时候,会主动网上搜索,会各大平台比价,询问买过的朋友,到实体店观摩,向行家请教等等,从购买到下单就是研究的过程。
2.怎么提高研究能力?
人类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前人通过长期艰苦的研究活动得到的。
面对一个新事物,新课题的时候,能够快速上手,就被认为有研究能力。人人都应该掌握研究能力。
三分钟热血的人需要特别注意,你的动机是什么。
许岑认为研究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研究必须是主动地探索和发现。
研究有套路,套路并不是贬义词,它可以帮助我们有一个全局视角。
这个套路是以作品意识为研究驱动,以目标意识从互联网搜索开始,进入图书馆,浏览视频网站、论坛、英文论坛,然后开始执行和实践,再以局外意识去思考、写作、再思考,当然还包括与高手探讨,跟行家请教。
这里的作品意识是指把一件事情做得像一个作品。一个人在运用上面的研究套路时,会有强烈的作品意识。
“把自己当成一件作品来对待”堪称“作品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大部分人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作品意识在起作用。一味的模仿只能带来你个人的进步,只有研究创造,才能超越你的学习对象。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作品意识。
作者用烹饪来做例子,简单生动。如果你学做菜,只是单纯地模仿你的母亲或者外婆,那么你无法超越她们的水平。但是如果把做菜当成“作品”来研究,以大厨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宴请的水平,那就是作品了,许岑就把自己学做菜的学习成果做成了烹饪教程,放在网上出售。
我们做研究的时候,需要主动去搜索,寻找资料,如果不时刻记得自己的目标,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给带偏。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经常会被其他事物给吸引,到头来都忘记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上网。所以时刻要有目标意识。
人们往往容易沉溺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里面,所以要有局外意识。一个天才演员,既能立刻抓住角色的内涵和本质,入木三分地演绎角色,又能在结束后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表演,做到出戏入戏游刃有余。
同样的套路,实践的结果却可能千差万别,因为魔鬼在细节。
前文提到作者要在短期内学会弹肖邦夜曲,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首曲子难度不小。他带着这个目标去搜索最好的钢琴牌子,花了50万买了钢琴(作者说这个钱是借的),许岑认为工具用最贵的,才能达到专注。然后通过身边朋友找到业内高手来当自己的导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践行“要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的理念,不仅日常生活中不断沉浸式地聆听肖邦夜曲,而且刻意练习,每天练习四小时,才有四个月后就能达到演奏表演的水平。
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就像魔鬼一般。
奢侈品为什么那么贵,很大原因是细节做到了极致。
我们的思考缺乏深入,就在于研究能力的缺乏。所以掌握并提升你的研究能力,很有必要。
上面你了解了研究的含义和研究能力的方法,现在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什么自己总是半途而废,因为你没有用研究精神去对待你的兴趣。
但是如果你对上手新技能还不满足,想系统掌握的话,那就要回到学习的范畴了。这里的学习是指对一个领域系统性的学习。
打个比方:你很喜欢一首钢琴曲,想自己也能上手演奏,经过三四个月的研究,你能比较专业在朋友面前表演,但让你弹首别的,你就不会了。这是上手的局限性,也是“要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的弱点。所以我们需要高效学习。
第三:如何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做到高效学习
01高效学习是什么?
许岑定义的高效学习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作者认为学习方法可以分为两种:自然主义与结构主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自然主义,后半部分就是结构主义。
简而言之,自然主义是模仿式的学习,遇到什么学什么。
结构主义是注重结构、体系化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量变达到质变,有创造活动。
比如我们学习书法是为了模仿别人创造的字体,而不是为了自己去创造一种新的字体。所以适合用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
举个例子医学,经济学等需要系统化学习才能掌握的适合用结构主义,而演奏,绘画,书法等模仿类的适合用自然主义。
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差异,那么你就能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目的选择用哪种方法。
掌握了合适的学习方法,你的学习才能够有效,为了达到快速的上手。我们还要求追求高效。
02在衣食住行上训练专注能力
高效学习拼的就是专注。
这里作者建议在衣食住行上训练专注力。在日常生活中去营造仪式感,会提升我们的专注力,刻意的开始仪式和购买昂贵的工具确实对我们研究上手一样新技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仪式感很重要,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进入学习状态。
就说学习工具吧,许岑的杀手锏是往贵了买,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他运用的淋漓尽致,刻意的开始练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需要重复的练习,以量变达到质变,关于买学习工具这个事,你只要稍微让自己心疼一点,就算达到效果了。
作者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便宜的东西,很难让我们专注。因为便宜东西本来就不是靠专注力制造出来的。那些贵的东西,本来就倾注了制造者极大的专注。
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具体在饮食睡眠灯光上如何训练专注能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书本看看。书本更精彩,而且作者的行文非常幽默,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03学会给自己制造反馈
研究表明,一百个人里面只有三四个适合成为专才。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无法做到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还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真正有效的学习需要有及时的反馈。
而制造反馈你必须有成果,可以是写作也可以是音频或者录像,这些都是制造反馈的最佳手段,总体来说就是要及时输出。
书中作者以自己高中学物理的例子说明缺乏反馈是非常致命的。给别人讲明白了,你才是真正的懂了。
你看了很多书,查了很多资料或文章,时间长了前面的已经忘记了,这里可以用写摘要的方法,及时用自己的语言输出,发到微博或者你自己的公众号,这就属于创造性的活动。给自己制造反馈,你的记忆才能长久。
如果能连续不断地“上手”新的技能,初步掌握之后,他的自信心和能力都将加倍提升,从而形成惯性,产生加速度,一通百通。
相信自己,我们有一天也能够做到对新技能快速上手,不能做到全才,做小半个通才也很不错。
“这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面对处境绝望的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