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露营一年多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三次露营。在国庆前一周的周六中午,我们一行五人出发了。
梯田
这次露营的地方在金川梯田的制高点上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里。这是村里为游客特意打造的亭子。亭边设置了一块牌子:梯田观景拍摄点。
这个亭子确实是绝佳的观景平台。站在这里,看脚下的梯田蜿蜒而去,不知边界。黄绿错综,层层叠叠,仿佛技艺精湛的绣娘,给这山绣了一件风华绝代的美衣。每一道曲线都曾被反复的琢磨,每一株水稻都饱浸汗水,每一颗谷子都承载着热望。几百年的时光,几代人的精心耕耘,终于成就了眼前的美景,而这美景也必将传承下去,在后来人的手里。
春来,播下绿油油的希望;秋至,收获金灿灿的喜悦。期间是日日夜夜的一起摸爬滚打:分蘖、抽穗、灌浆,无一不是农人和水稻一起努力的结果。这样周而复始,生命养育水稻,水稻滋养生命:强劲他们的体魄,丰盈他们的精神。精神越来越丰盛,肉体却越来越衰弱。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水稻一季又一季,人们一代又一代,他们彼此依赖,又彼此成就,他们创造的美好世界在哪里呢?就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那些喜悦、那些平静、那些忧伤、那些惆怅、那些震撼、那些惊叹,那些疲惫,那些坚毅,那些若有所思,那些如有所悟……
极目环视,山外有山,莽莽苍苍,有浓绿,也有因为远而显出淡青绿的颜色,有一种别样的美。完全不同于在平日远望所见的浓淡参差的水墨画状。这片梯田,像是被群山环抱于胸。他们仿佛在替农人们,小心看护着这幅被精心描画出来的伟大画卷。因为这些群山,是农人们创造梯田的真真正正的见证者。他们从未缺席,他们看着这些梯田从无到有,从有到美。最初是哪几个农人选下这块宝地,怎样找到山泉,解决水稻的灌溉。后来越来越多的农人又怎样协调,互相帮助,将这面山坡一点一点地打造成艺术品级别的水田。看见他们在肯德鸡们只用35天就端上餐桌的时代,选择用古法种田,一棵一棵秧苗的培育,到踩着稻桶打着一把把稻穗,用“竹垫”晒干一粒粒谷子。这其中的艰辛和喜悦他们都知道。他们记下了多幅珍贵的图片:宁静的戴月荷锄归图,热闹的开镰收割图,此起彼伏的劳作应和图,烈日下的挥汗如雨图、烟雨蒙蒙中的蓑衣斗笠图……
人们喊着要征服自然,要向沙漠进军,而这里的人们,他们选择以人类最古老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他们尊重土地的脾性,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在自然的呵护下,创造了绝美的风景。这或许就是人力和自然最好的相处之道吧。
这里的人们
最先出场的是两个打稻人,可以用热情两字来形容,停下手里的活,脚下的动作,招呼我们:“来来来,要不要走近一点拍?”古道上又遇见放牛的老人,“这些牛很善的,不会踢人的。”水稻田里给田埂边的稻株“扎辫子”的老人家,“这些稻子要等国庆节过了才收割呢。”晚上的时候,有两三拨村民打着手电筒来探问我们“这里住着舒服吗?有水龙头方便许多吧?”第二天清晨,遇见给菜浇肥的大娘,睡眼惺忪的样子,“对对对,他们都是在这里看日出的,你在这等着。”还有在家门口扫地的大娘,看见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清晨就在闲逛,有点反应不过来,见我们招呼她,她满脸笑容地问我们从哪里来。路上还遇见提着饲料喂牛的人,“你们昨晚有几个人啊?”“五个人。”“五户人家吧?”“不是啊,是真的只有五个人!”笑眯眯地说:“五个人,能那么热闹?”心里明白他将昨晚来这边朋友民宿唱歌烧烤的人,跟我们这拨露营的人归在一起了。我也不辩解,因为这些人确实跟我们有关系。其中一个人跟我们领队和另外一个队友居然熟识,所以可以算是一拨人,只不过他们唱完之后绝尘而去,而我们则留下来细数天上的星星……我还看见在石头砌成的房子门口“焖”火泥的老人。也看见他们在旧屋旁边建新房,看见他们造到家门口的盘山公路,也看见了因势垒就的年深月久的与石头房子一起诞生的石头台阶。看见他们在路旁种的“八棱瓜”,看见他们养的公鸡带着母鸡在山路上散步,也看见慢条斯理在家门口踱步的鹅。他们也养育蜜蜂,在山路旁边摆放着蜂箱。我还在村口的水池处,看见一块斑斑驳驳的指示牌,站在原地研究了半天,仔细一看,它的指示功能已经变作了固定水管的功能。那个改变牌子功能的人,或许他是个不识字的老年人,或许他是年富力强的壮年人,然后他“郑重其事”地把牌子竖立在这里!各有各的珍惜,甚至也各有各的幽默。当我们拔营打道回府的时候,还有一个村民提来一袋蜜薯送给我们,我们又怎么好意思收呢?我们已收获太多太多了……
露营
露营,对于睡眠不太好的人来说,是不太友好的。但是,我们依然心向往之,每一次有帖子出来,心里总是跃跃欲试。也许是因为第二次露营时,半夜与闺蜜一起上洗手间时,眼睛余光瞥见的情形太过深刻吧。那是月明星稀之夜,相邻帐篷的营友,团着身体睡着,安睡的样子所传达出来的状态极其动人。天地于他,就像大雪三日更定后的湖心亭之于张岱,都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只不过前者安然,后者孑然罢了......熟视无睹,一瞥却成惊鸿,于是便念念不忘,希望也能安睡于天地之间,一如花草树木。也或许是到了向往褪下那些曾经的岁月里被动生成的硬邦邦的一层层壳,重返赤子之身心的时候了。
人生,一季有一季的惆怅,一季有一季的欢喜。曾经,步履不停,行走在田野、山间,去见花,见树,见天地。为每一次的行走欢呼雀跃,想要更高更快更强。而这个时候却只想在花旁、树边,坐下来、躺下来,沉浸其间。想想这样的画面,就很激动人心。人们说,人一紧张、激动就容易“现出原形”,确实如此,决定了去露营,就像小时候得知秋游的消息一样兴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毕竟是少数人,我只想做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俗人……
当营帐的最后一根拉链拉上的时候,我在里面打了一个滚,感叹了一声:哇,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帐篷!”(之前都是蹭闺蜜的帐篷)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那么圆满!外面听见的队友们都笑了,我说了,她们懂了。在地面热气的冉冉蒸腾下,在柔软的褥子和空调被之间,果然好眠。近在咫尺的人12点多接电话,我居然一点儿也不知道。这并非我所羡慕的安然式入眠,但是没有关系,一直在进步。
可能是刚才那会儿睡眠质量太好,也可能是舍不得浪费难得的时光,四点多就醒了。于是便横躺着,露出一角的天空,看不肯睡去的星星。天空还是黑的,相比昨晚要略略发白一些,起来轻轻地拔掉灯带的接口,以便更好沉浸于黎明前的黑暗中。星星只有孤独的两颗,相距甚远。昨晚的那些小星星或许跑去哪里玩去了,只剩下它们与我对视着,我的眼睛在它们之间来回奔波,最后还是远处的鸡啼声打破了这个局面。鸡们好像各自占山为王,叫声此起彼伏,就像对山歌一样,似乎大有章法,只不过我不懂罢了。
晓风轻寒,更何况我们宿于高台之上,我裹紧了被子。
古人登高望远之际,感慨颇多,登高诗比比皆是。亭台楼阁这类建筑,似乎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站在上面,诗人的想象力就可以驰骋于任意的时空,金句频出。“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土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也许正因为有这些道尽人们内心的忧愁、曲折的金句,足够用来抚慰人心,使得后来再无人能出其右。
人们常说“诗家不幸文章幸”,杜甫一生随唐朝由盛转衰而颠沛流离,他的心与时代共振,目光所及皆是民间疾苦,所以有“诗圣”之称,他的诗也有“诗史”之美誉。“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我想,杜甫是拿他的人生来印证了这句话。如今安卧于这高台之上,虫鸣鸡叫声中,生逢盛世的我们,也应该用这句话来问问自己: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一时也没个答案,不如起来看日出去。天色已被鸡叫得微微亮了,一个人奔到之前领队说的观日出处。只看到山天连接处极醇厚的橘红色,而底下的山还是黑魆魆的,两种颜色的饱和度都特别高!大自然真的是配色的高手。看起来还有一会儿才日出,这时,同学也起来了,于是一起去错落在山坡上的乡村里转转。于是就看见一些村人以及他们的日常。上文已提及,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我想说说我的驴友们。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户外行走的,大多是有趣的灵魂,无论寡言,还是健谈,相处都让人舒服。可能是户外走得多了,性情一如草木,质朴、沉静、睿智。
有人回顾过往人生,云淡风轻。错过暴富的机会又如何?所经历的都是自己想要经历的人生,是很幸福的事情。不争不抢就吃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相信吧,你尽管用心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时间它自有安排。有人带我们一路探宝,果树、药草的辨识方法和功用的解说如数家珍,我真疑心是中医出身,却原来起点和我们一样,不过是喜欢罢了,于是看抖音、看中草药书籍,向人请教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专家风范。我看到了喜欢的力量。他们俩看似全然不同,实际上殊途同归,都在跟我们述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去听从自己的内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去找到并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便可以身心合一,经由事情这个通道去活出自己。
也有人惜字如金,点到为止,别人能懂的绝不多说。“要穿长一点的裤子,宁愿长一点”。听到这话时,我发现我的小腿上已经有好几道渗血的伤口,赶紧把袖套当腿套。我们赶在搭帐篷之前,走了一段古道。这条古道的命运和其他古道差不多,它的上方有一条公路在建设,它本身又多处崩塌。我想越过同伴,便往左边的“平坦”的路上去。哪知道这是一个陷阱,这是非常柔软的泥土,我的一只脚深陷其中,失去平衡,情急之下,我惊呼又惊慌地顺手抓住旁边好朋友的手。“要注意看清楚再走。”我定睛往前一看,果然前面有好几个深深的脚印,且有一根树枝横亘在前。我当时只要稍微往远处看一点,就不会出糗了!搭好帐篷,因为是全新帐篷,所以想让它散发一下气味,“盖上外面那一层,新的帐篷外层更需要散发气味。现在的天气,露水很快就会下来了,也可以挡一下露水。”“我还是想再等会儿。”很久很久我才猛然想起这件事,跳起来跑去把外层盖起来。
这短短的几句话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做父母的,做老师的都要好好学学。
“好香的粥啊!”我疑心这粥就是这梯田上用山泉水浇灌的金川米煮的,吃完了粥,我们就打道回府了,第三次露营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