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首先以美丑和善恶举例,来说明正反两方面的关系。观念源于大众,大家都说这是美的 ,那美的观念就在大家心里形成,与此同时也理解了丑。大家都说这样做是善,那善的观念就在大家心里形成,同时也理解了恶。但是美丑和善恶一定是对立的吗?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世间的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你想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不要只从一个方面理解,一定要全方面的去理解,特别是从对立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比如青草,长在草坪或者足球场就是有用的,长在田野里那就是无用的。一些定律,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在几百年前让大家理解很很困难的,但是现在都是常识了。再比如说谎,一般情况下说谎都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你是个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说谎是对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面万物对立统一的理论阐述完,老子就把理论用于实践。真正的圣人是无为而治,最大的教化是不言之教。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很厉害,一般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或者有很大的功德,而老子却认为,圣人应该无为而治,我理解的无为而治,就是顺应事物的规律,而不是标新立异,劳民伤财。
一个禅宗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禅师回答:“用功!”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禅师说:“当然不一样!”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很多人把成功定义成轰轰烈烈的事业,一定要有大的作为。其实我们能做好日常的每件小事,比如吃饭睡觉,更不容易,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本意吧。
不言之教,我的理解是身教胜于言传。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不去执行?是因为没人引导。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就喜欢拿手机玩,家长抱怨的时候自己还拿着手机玩着正高兴呢。自己都做不到,指望孩子能做到。如果你天天坐到书桌前读书,我不相信孩子会天天抱着手机玩。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句话我认为老子是告诉我们谦得益,满招损。就是你有了很大成绩,如果此时你能够谦虚谨慎,那这就是好事;如果因此而目中无人,那好事就会变成坏事,还是在论证一个事物的好与坏的对立两个方面,一个事物就在哪儿,能往好处发展还是往坏处发展,还是看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态度可能变坏事成好事,消极的态度可能变好事为坏事。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最后总结了一下,做人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你的功绩就能一直保持下去,而过度自满的话可能很快就会招致祸端。多少企业,因为自满而走向了灭亡。想当年,诺基亚手机一统江湖,然后就自我满足,不求进取,错过了智能手机的风口,结果辉煌就成为了历史。
一个人如果自满了,这个人也就这样了,很快就会落伍;一个公司自满了,这个公司也就这样了,很快就会被淘汰;一个民族如果自满了,这个民族也就这样了,很快就会衰亡;一个国家如果自满了,这个国家也就这样了,很快就会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