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室友,平日里都习惯妆容精致地出入,即使是军训时,她们依然每天一丝不苟地上妆和卸妆。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军训生活里,每天看着她们有条不紊地化妆,每每有种奇异的荒谬感。
但来到大学后,大家脱掉了千篇一律的校服,摆脱了高压的应试环境,大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貌。难以置信高三还跟自己一起熬夜满脸痘痘的好朋友现在也都在群里讨论口红和眼霜了。
想想每天素颜朝天,戴着中学时代的框架眼镜,对着镜子里皮肤状况堪忧的自己,开始觉得自己一身萧条。甚至忽然觉得依旧在无谓地坚持着某些东西的我才是真正的荒唐可笑?
受外界的影响,我开始有一种素颜恐惧症的情愫,觉得不化妆就像地沟里的毛老鼠一样脏兮兮的,别人看了一定会感到恶心。之前注重内在美的自己看到“没有外在美就没有人探求你的内在美”的句子时更是被触动了,开始怀疑“内在美”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自然而然的,我也开始了解起化妆品,寻思着怎么修一修眉型。每个月一半的开销几乎都用在了买化妆品上,现在算起来上万元实在是个可怕的数目。
但是如果在大学这样一个求知的地方只让人更注重外在美,那只能说你不是在上大学,而是被大学上了。大学作为一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地方,是可以接受多元美的。
相比那种浮于表面的美,即使再多么的惊艳,也不过是一句“好漂亮啊”的过眼烟云。大学认识各种各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和他们相处,觉得有些人真的很聪明幽默、善解人意,对自身平静祥和,对他人温柔真诚,相处好舒服。在那一刻,就会觉得第一眼什么不符合审美观的东西,根本就一点都不重要了。
这样的感受最明显的来自我的副班长。她过于肥胖,身子与脸都被撑得过于难看,穿着打扮也很乡土,我拿那种僵硬的审美观去看她,会觉得她不如人。
但是她自信开朗,班干竞选积极,声音宏亮,一点都不怯场。第一感受就是,天啊,她哪来的自信?
一打开她的朋友圈发现她的高中朋友都很漂亮,而且还跟她关系非常亲密,她也很受人欢迎,真的觉得好不可理喻,因为在我高中那些“漂亮”的受欢迎的女孩都只跟“漂亮”的女孩一起玩,看不起“不漂亮”的女孩。
后来我跟她相处才发现她实在是太可爱了,非常好、非常睿智又机灵的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但又很谦虚,无厘头又待人处事冷静真实,一点都不做作,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宽容的态度,不会去评头论足他人。她身上有太多可贵的东西了。
那种人格魅力一下就把那些僵硬审美观里的东西显得好平面、没有价值。当我和这样有有种无限磁力的魅力的人相处之后,我就觉得,到底眼睫毛有多长根本就不重要。她可以不好看,但是只要和她交谈三分钟,你就会发现她像钻石一样,像沙漠里的玫瑰一样美丽、可贵。
我们国家的人很难理解像密歇根小姐全安琪、扎克伯格的妻子、邓文迪等女人到底美在哪来啦?为什么她们能名利双收,赢得智士名人的芳心?
这也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东亚国家对流行审美的追求放大爆炸到一种病态,动不动就进行审美绑架。而这种审美标准完全是装在直男的审美套子里的,好像女人除了作为一个花瓶满足直男的猥琐审美就别无价值了。这无疑跟女性整体的社会地位有关系,东亚的大部分国家还是男权社会。
作为女性,特别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我们只能从自己开始,认识到这种疯狂的审美追求不是唯一的选择,不是“正确”的选择,只不过是选择的一种罢了。这世界上还存在多种多样的美,也允许我们多种多样的美。而越接受多元美的地方才是人们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
“没有外在美就没有人探求你的内在美”、“没有人想睡你的内在美”这样的毒鸡汤也少信为好。我不会告诉你我就是以内在美无比认同我现任的,无论在见面前她怎么自黑自己的外表,她实际多么不符合主流审美,我也觉得她美好得无以复加。就像她说的“我要的人,应该是她原本的样子”。不信毒鸡汤,千古俗话不会错“情人眼里出西施”。
20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