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安娟
“蝉声陪伴着行云流浪,回忆开始安静的遥望远方。荒草覆没的古井枯塘,匀散一缕过往”。初秋的午后,我默默的坐在书桌旁。凝视着窗外摇晃的翠竹,听着淡淡的歌。任凭记忆的海打翻回忆的船。
那些年,我们一起待过的校园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唱着童话的故事。孩子呀孩子,终将飞往哪去。”毕业,有人笑着,说解脱;有人哭着,说不舍不管是解脱还是不舍,我们终将要离开。就像雏鹰要离巢,种子要破土……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善长告别。那些别人写下的毕业季语录,总让我们心有所触。其实我们不过是在感怀曾经的温暖。
“喂,这题的三角函数怎么化啊”“这个啊,你真笨,先要……”说完一脸傲娇。“哼,宝宝不和你玩了”“哎,别呀……”然后,拉着我非要闹腾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明白高三的枯燥无味和压抑紧张。这也不过是高三生活中的调味剂罢了。就这样,一路痛并快乐着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当所有的一切都尘埃落定,当再次回到那个教室,那个操场,那个表彰墙,那个倒计时牌时,看着有人兴奋不已的拍照片,似乎想要带走什么,又似乎想要留下什么。有人拿着纪念册默默地走进老师的办公室,似乎翼希于老师的最后一面。我才意识到真的真的结束了。我站在那儿,午后的阳光不似以往的火热,带有淡淡的清凉。心中涌出一股难以描绘的情感,似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又似花影重叠,掩过了叹息。又如泛着涟漪的池塘,终将归为平静。我们都曾信誓旦旦的说永远,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这悲伤逆流成河的季节,没有什么可以是永远,我们也都忘了,那在风中许下的承诺最容易流失,又怎么会随着时间流转?
那些年,你们在我眼中的背影
有人倾羡农村的衰草枯杨,古木稻场。期待看见麦浪翻飞,炊烟袅袅。冀希自己活在陶渊明的桃花源中,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但是在现实的浮躁,物欲的追求下,你真的愿意回归最远始的地方吗?其实农村并没有人们想象的美好。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当你羡慕农村人的安逸时,你可曾想过他们为生计奔波的忧愁。
我每每回家,看见最多的就是爸爸的背影,爸爸的背影不像朱自清的《背影》。他的背影无奈中带有坚韧;佝偻中又带有刚强。我每每看见总在想,我以后,一定不会过着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妈妈总是说“等丫头上了大学就好了……”“等丫头毕业就好了……”“等丫头……”一遍一遍的,似在鼓励我们,又似在鼓励自己。她总是用包含希望,而又充满怜爱的目光看着我,而我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当每一个夜晚来临,我的脑海中总会有熟悉地面孔闪烁。食堂的饭很好吃,可我还是想念妈妈的小米粥;你准备的衣服很充足,可我还是感冒了;宿舍很舒服,可我还是想念家里的大床……有人说,父爱如山含蓄深沉,母爱如海细腻绵长。可与我而言,却似阳光鲜花,炙热而又芬芳。亲情默默,它是平淡的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持与感动。走出农村是父母为我搭建的桥,可我难以走出乡村的树影。我也走不出父母的眼睛。因为他们还在眺望,把深深的印迹留在我的心中。
那些年,我们曾羡慕的大学
“大学,我来啦!”我怀着憧憬和期待,走进我梦想中的南财。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一片片茂盛的绿茵,一栋栋简约的教学楼,一个个优美的宿舍。哦,当然还有我们帅气的学长,可爱的学姐。在这里我遇见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在军训的烈日下获得友谊。在这个炎热的季节,在这个异地的城市,我们不再感到孤单。我想这也是我们离家的孩子内心的慰藉。
我站在大学的学院里,期待这里将会成为我梦想的起点。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坚信大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不断向上的一块坚硬的基石。当然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所沉浮,但这也是我们的历练。正如《巴甫洛夫选集中所说的:“我宁愿成为燃烧过后的灰烬,而不是地上的尘埃。”我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可以向全世界证明:我是唯一的。